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吴岙村:邵氏家庙源于明代 太极大师名扬温州
源稿: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09:55:07 编辑:朱良章
(0)

本网记者 黄晓慧 文/图

曾多次去过城西街道吴岙村,知道该村有一座邵氏家庙,2013年4月11日,其被列为温岭市不可移动文物。

关于这座邵氏家庙,浙江省文物局编的《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丛书 宗祠》上有记载,称“邵氏家庙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吴岙村。根据邵氏后裔介绍及建筑形制判断,建于清代。坐南朝北,由门厅、东西厢房及正厅组成四合院建筑。东西长24.12米,南北长27.22米,面积为656.55平方米。门厅五开间,明间辟大门,厢房五开间。正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结构,为五架梁带前后各两单步,明、次间开敞式,两侧山墙颇具特色,饰有山花。天井石板铺地,中有石板甬道连接门厅与正厅。邵氏家庙曾改为吴岙小学和吴岙村村部,现为村老人协会所在,是温岭市仅存的三个祠堂之一,对于研究家族文化有一定的实物价值。”这里所说的仅存的三个祠堂,当指老祠堂,另两个是指温峤戴家祠堂、新河忠节祠。

7月17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再次来到吴岙村,第一站,就是邵氏家庙。

W020190723720459710263_600.jpg

起源于明代邵氏祖祠的邵氏家庙

与多年前记者初次走进邵氏家庙时看到的情景不同,现在的邵氏家庙已辟为吴岙村文化礼堂。家庙前,有一株树龄60年的大柏树,2018年已被列为温岭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家庙内,已按文化礼堂建设要求进行了装修,不过正厅和厢房里仍可看到老人在搓麻将、玩扑克。

记者曾查阅过《虞氏邵氏宗谱》,知道虞溪邵氏的来龙去脉。据家谱记载,虞溪邵氏祖先随驾南渡,隐居吴宁,越七世淇公号养元,偕兄海卜筑于东阳紫溪,后邵智公迁居黄岩虞溪(今温岭吴岙),是为虞溪邵氏始祖。“方其始,度原相流,乐山川之秀丽,缅土田之肥美,饘于斯,粥于斯,聚族于斯,盖七百年于兹矣!”(清道光十二年王家宾所作谱序)

谱中记载,“吾宗自明九世广夏公建始迁祖祠,祀四世以上,迨明中叶,改祠为庙。清东溪公重建于嘉庆辛未,扩而大之,议定明季德业著闻者八公栗主配焉,光绪间苴白公复修葺之,金碧交辉,焕然一新。”(邵洤《家庙图》)从此文可知,邵氏家庙最早是邵氏祖祠,明中叶时才改为家庙的。而改为家庙,是因为明代时族人邵  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登进士第二甲第八十名。这一榜的状元王华,即王阳明之父。邵  ,字元侃,号颐庵,官至光禄寺少卿,其墓在大岭南(峤山有大岭、小岭)。

虞溪邵氏宗谱是明弘治年间始修的,1989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第十四修、第十五修。

在邵氏家庙门前,记者碰到了77岁的邵春桃等村民。据他们介绍,邵氏家庙后原有4株并排的大枫树,离墙3米左右远,每株树由4个十几岁的孩子环抱才能围住,后来树被斫了拿去做螺屿闸的闸板,那是60多年前的事了。邵氏家庙边上还曾有一株大樟树。此外,村里还有多株大樟树,范家里一株,上桥里、下桥里也各有一株。上桥里这一株雷击过,肚里空了,里面可以摆四方桌,这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被砍了。范家里的这株樟树最大,里面没有空。只是现在都没有了。

曾办在邵氏家庙里的吴岙小学,一开始是初小,只有一至四年级,过几年有了五年级,吴山、下岙、王小田那边的孩子也过来读书。吴岙小学的校长,老年村民们记得有姆坑郭玉周(姆坑人)、周梅福、林松英、林福治(白璧人)、金鱼标(琛山人)等。邵氏家庙也当过大队部,但没几年,后来又先后搬至范家里、下桥里。

W020190723720436032210_600.jpg

虞溪范氏出了书法家范鼎三

除了虞溪邵氏外,吴岙村还有虞溪范氏。虞溪范氏迁居吴岙要晚得多,始迁祖为范大玉,字良璧,号守珍,原籍玉环三山。清康熙年间,范大玉从三山迁虞溪,宗谱中称他“长厚为心,澹泊为志,谦牧为度,勤敏为行,贞良为操。”虞溪范氏也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清代有书法家范鼎三。《光绪太平续志》记载:“范鼎三,字鲤庭,自号思危山人,虞岙人,朝镇孙。甲寅贡。善草书,醉后泼墨淋漓,奋笔如电,饶有张旭三杯风趣。”张直生《温岭书画印人录》也收入了范鼎三的介绍,称“范鼎三,字鲤庭,号思危山人。今温西吴岙人。擅草书,学张旭,功力深厚。一生挥亳不辍,书名甚著。北京陈朗藏有行、草数十帧。”《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补遗一编》也收录范的简介。

邵春桃说,范鼎三的字很好。吴岙村内以前有座关庙,当地人称“关庙堂”,邵春桃十四五岁时,庙还是在的,后来改为马公公社办公场所。关庙堂的建筑上,曾有一副范鼎三书写的楹联,横披是正楷写的“大义参天”几个字,不管近看远看,都非常醒目。

“神拳手”范亚夫

范家还出过一位在温岭、温州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武术宗师范亚夫。

关于范亚夫的生平事迹,他的胞弟、《温岭县体育志》编者范理桥在《温岭文史资料 第4辑》上发表《记太极拳名师范亚夫先生》一文,文称范亚夫1905年(另一资料称是1904年)生,1924年毕业于浙江省体育师范学校。太极拳师从田兆鳞先生,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师从褚桂亭先生,历时四年整(其中一年是太极拳研究班)。毕业后,经其舅父林笃哉先生介绍,去上海叶大密(伯霖)先生创办的武当太极拳社任教。后又在武汇川先生创办的汇川太极拳社任教,并拜汇川先生为师。在此期间,他边教边学,常与师弟张玉一起推手。同时,与后来成为全国八卦掌名师的姜容樵先生互教互学,从姜容樵那里学得“青萍剑”,他也传授姜容樵太极拳。“当时正值上海太极拳盛行,全国名师云集上海,凡有武术盛会,他均随师出席观摩。在南京国术大会上,综观了各路名师精湛表演,大开眼界。亚夫先生常随其舅父笃哉先生至杨澄甫先生家,学习杨式正宗拳架与推手,接受杨师指点,亲聆拳理。以后,他又受其师委托,赴江苏常熟县汇川太极拳社任教。”范亚夫是青年时代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而更名为“亚夫”的。

1931年,“一·二八”事变后,范亚夫由上海返回故里,传习太极拳,学生有刘希贵、江伯定、黄次伦、黄文林等人。此前,林笃哉先生在家乡肖村乌龙岙以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和推手等拳艺授与其堂侄林质斌。因此,范理桥认为,“我县太极拳实兴起于他们甥舅二人,后由林质斌、刘希贵等人流传于我县。”

民国期间,温岭县体育场成立于西校场火神庙,范亚夫先生被聘请为武术指导员,不过为时不长。

据瞿炜《“神拳手”范亚夫——记温州太极拳运动的奠基者范亚夫先生》一文介绍,1953年,范亚夫先生受林镜平、方公放之邀,到温州担任“温州国术研究会”(温州市武术协会前身)委员并兼任太极拳总教练。定居温州后,直到1965年,范亚夫先后在温州地区机关、温州师范学校、温一中、温二中、温州附属一医肺病疗养院等单位和学校传授太极拳。1958年他参加浙江省武术观摩评奖大会,与杨澄甫入室弟子牛春明并列荣获太极拳第一名。1982年参加浙江省老拳师武术表演赛,献演了自己创编的“四象拳”,获得大会一等奖,并被武术界称之谓“神拳手”。1985年在温州创办“温州范亚夫杨式太极拳学社”。

1986年4月,温岭县工会曾特邀范亚夫先生率徒柳辉弟、胡定钦莅温岭办了两期杨式太极拳学习班,历时两个月,学员达两百多人。

《温岭县体育志》记载此事是这样的:“4-6月,县总工会、文化馆、马公乡吴岙村先后聘请温州市武术协会主席范亚夫、老拳师胡定卿(钦)、柳辉弟举办太极拳、太极剑学习班,先后时间共三个月。有干部、职工、学生300多人参加,个人买龙泉宝剑70余把。暑假,县太极拳协会在城关地区又先后举办了13个学习班,合计学员100多人,太极拳运动在温岭县进一步推广。”

1994年2月18日,九十多岁的范亚夫与世长辞。次年,温州市武术协会在其逝世一周年之际,专门编辑了一本小册子哀挽范亚夫。这本小册子第一部分为亲属弟子纪念范亚夫的诗文,有范理桥、范复娟和池方顺、金抗火、张圣中、柳辉弟等人的诗文,第二部分为有关报刊的报道选编。

温州武术协会在代序《精神永存》一文中,对范亚夫先生作出杰出评价,称“先生壮心不已,以弘扬武术,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在温、台等地义务传授拳艺几十年,深得广大拳艺爱好者的敬仰与赞许。”范亚夫的女儿范复娟则回忆说:“父亲他几十年如一日,视拳如命,多少个春秋,与同仁探求拳艺,切磋拳技。对初学者他总是谆谆善导,热诚帮助,以拳会友。他诚实坦白,实事求是,从不妄话,毫不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拳艺于后人。所到之处都有他辛勤的汗水,这似乎是他的责任,是他的使命。”

范亚夫的一位弟子回忆,对于武德问题,范亚夫多次强调:“学武要德为先,要提倡以拳会友,反对好胜逞强。”对于推手,范亚夫再三强调:“要懂规矩,守规矩,如遇老者要尊重,弱者要爱护,千万不可任意伤人。”“范老师一生身教重于言教。他为了弘扬武术,默默作出无私奉献。四十多年来,坚持义务传授太极拳,他反对拳钱等价交换。老师没有享受退休金,生活来源靠几个女儿女婿接济,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他体恤学生,不肯接受学生礼物,不肯到学生家用膳……”

W020190723720453995130_600.jpg

萧圣帝庙与狮子口庙

吴岙村现有城西萧圣帝庙和狮子口庙两座庙。萧圣帝庙在邵氏家庙西侧,主祀萧圣帝主,为明朝为国捐躯的抗倭英雄。温岭横峰马望庙、城西上林庙、城南长沙肖圣帝君庙、太平南门庙、城东坦头缸窑庙均主祀萧圣帝主。城西萧圣帝庙有头保、二保、三保,其中头保为小泾龙头,二保为吴岙,三保为吴山。

相传,很久以前,小泾龙头叶姓太公上山斫柴,山林中现出一只老虎,虎啸声震大地,叶姓太公俯地求拜,老虎向他扑来时,他吓得昏倒在地,昏迷中隐约听见:“休要害怕,吾乃萧圣帝主化身,绝不加害于你,保你平安无事。”叶氏太公苏醒后,老虎已不见踪影,只见一只三脚香炉立在身边,他背起香炉下山,背至吴岙牌坊前(即现庙址),歇下香炉稍息后,再也无法搬动香炉了。当地信众即在此立庙。庙宇多次改建。现建筑于2006年改建。三脚香炉据称2006年时还在,后不知去向。

据萧圣帝庙负责人王于增介绍,萧圣帝庙寿日四月十八,每年四月十七寿夜时,三保信众前来护寿,当晚还要演戏庆祝。还有一个寿日是五月十三关公寿诞。关庙堂拆了后,关公神像迁至此处。

吴岙村三面环山,名山众多,有金鸡山、朝板山、燕山、狮子山等,号称“南北龙虎把门,狮子居中”,有仙人脚坞、虎头炮、狮子口、龙角等胜迹。狮子口庙因位于狮子口下端而得名,始建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创建人王贤德、邵宗方、范小毛出资各建一间计三间庙殿。1958年人民公社化,狮子口庙被拆至马望头建腊石场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邵于章等复建了一座矮小狭窄简易杂木结构的狮子口庙,庙殿仅三间。

现狮子口庙建筑系2012年3月落成,总投资近55万元,五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殿坐北朝南,系敞开式建筑,不设门户,自然采光,在温岭庙宇建筑中比较少见。

狮子口庙主祀杨府三大神,即杨家将里的杨三郎,系从方山羊角洞分灵而来。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