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 | 帽岭村:田园绿道赏美景 万嶂插汉势巃嵸
源稿:温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7日 09:07:32 编辑:朱良章
(0)

本网讯(记者 黄晓慧 文/图)从温岭市区坐公交车到大溪镇,如果选择经过温大线,必定会经过温峤镇帽岭村,城乡公交402线(太平至大溪)在帽岭村有“帽岭村”和“帽岭头”两个站点。

不过,记者每次经过帽岭村,只是从温大线上匆匆而过,没有驻足游赏过。

帽岭村北邻大溪镇,印象中,到秋冬时,从帽岭到南嵩岩一带的山上,红叶欲燃,非常好看。

栗溪胜景:坐览四面意暇逸,万嶂插汉势巃嵸

不过,这一回起念去帽岭村,是想搞清楚栗溪是否经过帽岭村。

在清代温岭人的诗中,栗溪这一地名时常可见,如:

城南镇观岙的莞山陈氏宗谱中的《莞山陈氏燹余内编》中,有陈熙所作的《栗溪谒朴斋太先生墓》:“行过桐溪又栗溪,祇园寺在路东西。山云冪处飞泉落,谷雾浓时野草迷。樵径三三苔剥落,烟村一一树高低。入林敬谒名贤墓,日暮风寒鸟乱啼。”

清代太平诗人王瀚的《王灏亭诗集》中,也有《栗溪别墅和林逸园韵》:“栗溪幽静地,风柳正盈条。爱客名流集,耽书永日消。松枝风代麈,椰实雨分瓢。世业看繁衍,诗人待咏椒。”清代泽国人进士戚学标的《景文堂诗集》中有《同林生双白游栗溪用七仄韵》:“白发老子苦寂寂,独守一册坐斗室。凿漏取照百不见,几个竹影月送入。走马快意日有限,底用不动兀抱膝。伏气只类蛰穴燕,隐迹更似处袴虱。不望若士逐汗漫,岂便郢匠到死质。拍案大叫想放脚,勃勃气上饭甑溢。弟子爱我共起请,遂尔戒破四不出。雁宕北折起九阆,境内胜境此第一。八月雨霁气爽朗,涧壑处处挂枣栗。买棹哑轧过峤岭,拄策上岸未半日。(小字夹注:转用轿)坐览四面意暇逸,万嶂插汉势巃嵸。一水绕寺影荡潏,问法已到舍卫国。得大自在解缚律,再进古柏益茂翳。隐隐照彻盏贮漆,感涕不忍对宿草。白社旧友十去七,孰似盛德庆乃积。子弟拱肃礼秩秩,墓侧丙舍近缔构。岁月敬荐鼎豆宝,宝地静境邃便雒诵。每夜有杖爇太乙,小坐树下啜异茗。信手架上展卷帙,久悉小户量极窄。笑去白酒换白蜜,设不有作更俗物。速命稚仆具墨笔,兴发好丑讵复计。满(此处一字认不出)一扫黑雨疾。”另有一首《游栗溪次林生双白韵》:“老无济胜具,欲行动须轿。一线白道光,不见天四照。深愧少年人,如鹿健奔峭。徐徐扶策前,始尽山川妙。飒然松声来,天风号万竅。既参五寺禅(原注:唐末陈尚书创五寺,祇园其一也),小憩道旁庙。郁郁见佳城,遗后方光曜。腹痛思桥公,一具鸡酒吊。墓庐预洁除,九阆足瞻眺。(原注:墓庐在九阆山下)秋花昨已开,兴发苏门啸。”清代画家林蓝的父亲林中行(字志恕,号石芸)也有一首《由温岭至栗溪》:“意行一路兴无边,岚翠溪光雨后鲜。云絮团铺丛薄外,风铃飘响刹图巅。到来水秀山明地,正是橙黄橘绿天。小坐紫荆花树下,墓门落日暗凄然。”

从诗中可知,在栗溪地方,有朴斋的墓,根据这几首诗,记者推测此朴斋当为林乔丰,字圣瑞,号朴斋,太平县城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岁贡。从《王灏亭诗集》可以看出,王瀚与林乔丰的四个儿子林定轩、林双白(逸园)、林湘筠、林亦颠交往颇为密切,《王灏亭诗集》中有多首写到他们的交往,如“定轩昆玉四人,次双白明经、三湘筠、四亦颠上舍,皆文章魁首,亦颠兼工指墨,山水花鸟,俱超逸有致。犹子十余人。且璧人书画,皆骎骎而及于古,游庠者过半,称极盛焉”。

关于栗溪,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二《兰溪》条载:“兰溪,即硐山溪。在牛鼻山北与三井潭水合流。夹溪多兰草,微风吹送,幽芳袭人。径硐山,会上坰、嶕湾、北珠村诸水,与松溪水自温岭来者并合,出珠村桥,又受深山水,出楼崎桥,达马望……别有栗溪,在瑞峰山下,源从嵩岩、九阆山流经祇园寺前,两岸丛生茅栗,出口与兰溪合。”

从这段文字中可知,栗溪就是与兰溪(硐山溪即桐山溪)相接的一条溪,流经祇园寺前。而祇园寺,现在在温峤镇山合村岙口。记者感觉这条栗溪必流经帽岭村和山合村,9月2日,借百村行采访之机,特专程来到帽岭村。

铁矿山塘:钓鱼客从四方来

从帽岭村的入村口进入,入内不远,便是三角路口(后知这三角路口,指的是到里厂、田场和温大线三条路的路口),记者向南到里厂方向去,不知不觉顺路而行,到里边没有民居的地方后,再进去一点,便见一座山塘,原来是俗称为铁矿水库的铁矿山塘。

在山塘的南岸边,有蓝色的铁皮屋和几间小木屋,记者看到,山塘边,不少人拿着鱼竿正在钓鱼,原来,向帽岭村承包了山塘养鱼的人,也兼营钓鱼业务。

小木屋的墙上,写着“白鱼30 扁鲫鱼25 魲丝精(螺蛳青,即青鱼)胖头鱼16 鲤九鱼(鲤鱼)15 白鲢鱼10 鲫鱼22”等字,墙脚边有一台电子秤,来钓鱼的人可以按这一价目表的价格将所钓的鱼带走。他们开着车到这里来时,可以不带鱼竿。

这几名钓鱼人是大溪那边专程开车过来的,记者看着其中一人,用专用的饵料,在山塘中钓上了两条胖头鱼(鳙鱼)。他说,在水库中钓的鱼,比在街上买的更好吃。

临近午饭时分,这几名钓鱼人,各自称买了一些鱼,然后开车离开了。

温岭首家生活垃圾兑换超市在帽岭村

记者在里厂,邂逅村里的环卫工人潘先生。他说,以前是他一个人收集各户的垃圾,将垃圾运到生活垃圾兑换超市,而腐烂的垃圾由公司运走。

关于这家生活垃圾兑换超市,可不简单,头上还顶着一个“温岭第一”呢。

2018年11月,浙江在线发表了《垃圾换物,源头分类 温岭首家生活垃圾兑换超市开业》的新闻,报道的就是帽岭村的这家生活垃圾兑换超市,报道称:

帽岭村生活垃圾兑换超市正式开业。这是温岭市首家生活垃圾兑换超市。

超市里,生活垃圾被分为可腐烂垃圾、不可腐烂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这四类进行分类收集。“村民根据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兑换,可以从源头上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超市负责人方德才介绍说,可腐烂垃圾回收价为1角一斤,不可腐烂垃圾为2分一斤,可回收物按市场价回收,有害垃圾免费回收。刚开业这几天,超市根据村民兑换垃圾的量,还赠送了肥皂、洗衣粉、盐、醋等生活用品。

除了可以把垃圾兑换成现金,村民还可以兑换积分存到积分卡内,每兑换1斤废旧物积1分,每1元可换10积分。积分可到积分兑换超市或指定售货机兑换商品,超市所有兑换商品打九折。

不过,潘先生说,现在这个生活垃圾兑换超市暂停营业了,因为上次台风将屋刮坏了,还没有修好。

田园绿道:可赏四季好风光

帽岭村原有毛栗坦和缠死头岭两个自然村,其中毛栗坦就在铁矿山塘进去的地方,据说那边通往峨嵋山村。毛栗坦地方以郑姓为主,是大溪新建那边的郑氏通谱,现在只有一座郑氏宗祠还在那边,原住民都已迁移到帽岭了。缠死头岭在山上,现在人都迁下来了,原来的老屋拆掉了,后来进行了复垦,“上面是平坦在那里,建设起来,也会是很好的。”在帽岭头的瑞龙庙边,有一条路通缠死头岭,翻过岭就是西焦湾。

在潘先生看来,帽岭村是个穷山村,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告诉记者,村里也有水田,分别在部渎和西焦湾那边。后来,记者向老人们采访得知,这两处水田种的稻谷,早年要卖粮时,还得担着运往琛山那边。村里则以种番薯和姜为多,帽岭村人种的姜是土种的姜,外头的姜是大种姜,姜块大。帽岭人种的是小种姜,不是很大,但是辣而香,一般是清明前后种姜。一般到农历九月,姜就可收获了,村民将收获的姜贮存在姜窟里,待来年二三月时也可以出售,原来做种的老姜,挖来又另外卖。

潘先生告诉记者,帽岭村以吴、林两姓的人最多,朱、陈、郑、潘、孙、郭、杨等其他姓都有。后来记者调查后得知,吴姓是霓山吴氏的分支,祠堂在路桥区金清镇霓岙村,林姓是城南镇珠村村的珠溪林氏分支,祠堂在珠村村。潘姓则与西焦湾潘氏通谱。

帽岭村还有一个特色的地方,就是村里有一条像模像样的帽岭村田园绿道。这条绿道当属于温峤西部桐山溪流域美丽乡村旅游带的漫享田园示范带一期工程,几年前《温岭日报》的一篇报道称,这条绿道从帽岭村出发,串联了峨嵋山村、山合村等,游客可以沿着这条绿道,到峨嵋山村探究历史文化、在山合村应季赏花、采摘水果,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

在村部公告栏中,记者看到,创建景区村庄是帽岭村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帽岭村的这条绿道,有部分是木栈道,还有部分经过里溪坑山塘。

帽岭村的主要节日

在绿道的起点,有一座瑞龙庙,是帽岭村人的保界庙(山合村祇园这地方的人,也属于瑞龙庙保界),主祀杨勇大王,另外还祀有三王大帝、胡公大帝、观音、三官大帝等。

杨勇大王是何方神圣?问过不少村民,都说不清楚,只知其寿日是农历五月十六,这在村里是个“麦饼节”。早先,做麦饼的原料,多为大麦、米(裸)麦,现在麦饼是糯米麦饼,糯米粉和小麦粉一起糅起来,馅头有绿豆芽、咸菜炒面、洋葱炒猪肉、韭菜、马铃薯等,丰俭随家庭情况。庆祝杨勇大王寿日,例请戏班演剧庆贺,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暂停了。三王大帝则是原在铁矿山塘那边的庙移过来的。

采访当天,刚好是七月半,记者当天下午就在温大线上,看到村里的五六位妇女结伴在路边“施生”(烧纸钱)。村里老人言:七月半,老行例十五做七月半,也可以早,也可以迟,从十三到十八都可以,“现在做月节,主要还是为了家里的孩子做,七月半这个节,刚好是上学的时候。”

菜肴,过去有笋干、豆芽、豆腐、猪肉、蛏,有钱的人家买鲳鱼,没钱的人买小鲫鱼,有条件的人买点好的,没条件的差一些。七月半还要起糕干坯,一位老人说:“老话讲,呒格人家也要过年。”过去,有钱的人多用糯米起糕干坯,穷人也要起番薯庆糕。

帽岭村的岁时习俗方面,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不做十月半,而隔壁的山合村岙口人则做十月半,桐山村、陈家宅村人也不做十月半。

老人盼望有个像样的活动场所

帽岭村的村部,是原帽岭小学撤并后改为村部的,帽岭村的学童现在要到焦桐村赵桥的温峤小学就读。帽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看来比较少,村文化礼堂中的介绍称,2015年全年集体经济收入仅1200元。文化礼堂中的介绍中,也没有乡贤、村大事记等内容。管理员顾丹红介绍,今年8月1日,村文化礼堂举办了第一届村晚,节目除本村外,还请了其他村文化礼堂的团队来演。

村里的老人,平时多喜欢聚在三角路口这地方,在这地方的屋边,架了空心板当椅子。当天,他们聊起了过去筑七一塘的旧事来,在江厦那边的七一塘筑了十年,都是靠人工。帽岭村人也有筑塘任务,去工地上“打溜”、担泥,据说当时去筑塘的人可得补贴两角钱一天,轮到筑塘的,到七一塘那边,一个班头15天时间。那时候,粮食紧张,纯米饭是没有的,村民们带了番薯丝去,下饭的有咸菜、蟹酱卤、腐乳等。

老人们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政府对老年人也很关心。他们希望村里能提供一个像样的活动场所。还有一条建议,则是他们认为现在其他地方的公墓价格太高了,经济收入差的家庭,买墓地负担不起,帽岭村是山区,不知是否可以就近在村里建个公墓。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