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下保宅前村:整村拆迁建新村 养好财源幸福来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晓慧 通讯员 陈榕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09:48:27 编辑:金敏
(0)

下保宅前村位于城市新区核心区块,是温岭新老城区的结合处。全村总人口1369人、459户。随着市政府东移北扩西进的城市战略,下保宅前村紧紧抓住城市新区建设机遇,在历届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全村先后分3批次实行了整村拆迁和村民点重建,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市重点工程九龙学校、金融一条街、商业水街、市档案馆等相继落户下保宅前村,带动了村庄各项事业发展,丰满了城市新区形象。

从市区经中华路往城西银泰城方向,必经城西街道下保宅前村,可以看到路边的晶顶城、旭隆大酒店等建筑。该村境内道路,纵有横湖中路、中华路,横有曙光路、上林路、环山路、保塔路。机关、学校等单位则有市档案局(馆)、市教育局、九龙学校、市级机关幼儿园、市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温岭学院、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温岭办事处等。村西南为开元小区,东北为下保山公园。村里金融一条街有交通银行温岭支行、温岭农商行城西支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顺景水街(幸福里商业水街)正在招商。今日的下保宅前村,可谓华丽转身,繁华满眼。

2020年12月23日,借“百村行”采访之机,记者来到下保宅前村,当天是星期三,刚巧是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办公日,在他们及其他村民的支持下,记者此次采访非常顺利。

开发好村留地,壮大集体经济

在村两委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6张老照片,其中3张为下保宅前村三透里、田洋、下保等村落原貌,另外3张未注明。从照片来看,下保宅前村过去的村貌,与温岭其他地方的农村差不多,没有什么城市气息。

村干部告诉记者,下保宅前村背靠的下保山,因山形像狮子,又称狮子山。下保宅前村的巨变,应当说是从2000年开始的,那一年,市里实施移山工程,狮子山的“狮子尾巴”被移掉了,在“狮子尾巴”这位置,后来建起了九龙学校。九龙学校所在的位置,芝岙村、塔下村都有份,3个村的孩子都可以在九龙学校就学。市级机关幼儿园则只有他们村的幼儿可就学。

下保宅前村的旧村改造项目是逐步实施的,该村分为A区、B区、C区3个区,A、B区房型为小康型住宅,朝向西南,C区为通天式排屋,朝向东南。A区和C区是最早开始改造的,B区是最后实施改造的。

下保宅前村在城市化过程中,着力做好村留地开发工作,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在城西街道数一数二,固定年收入就有上千万元,主要来自两块村留地开发后的租金收入,即旭隆大酒店(原称下保大厦)、晶顶城的租金。

“晶顶城是将地租给开发商,由开发商开发,租期18年,现在已过去了5年,租期结束后房产归下保宅前村。旭隆大酒店是村自筹资金建成的,共15层,六楼以上是宾馆,生意很好。”据村干部介绍,下保宅前村在建造15层的下保大厦时,村里还没有多少钱,自筹资金才将大厦建成,现在这两个项目每年都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因此,2019年村里分红6600元每人,2020年12月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计划分红1.2万元每人(须经城西街道批准才能发放)。

“这里,我们将建一个高档次的文化礼堂。礼堂外形已建好,我们计划聘请浙师大美术学院夏盛品教授的团队来设计,打造一家上档次的文化礼堂。”村委会主任指着地图,这一文化礼堂位于下保山体育公园边上,与建设中的时代玖著楼盘隔路相望。下保山体育公园内有6个篮球架,据说建成后每天晚上都很热闹,松门、箬横都有人专门开车过来打篮球。

村民副业曾是腌咸菜

下保宅前村这么多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老一辈村民告诉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末,村里人“扼稿荐”为生,所谓“稿荐”,就是稻草打的床垫。有一首描写温岭各地妇女特长的歌谣,其中就有句:“上林大姐卖咸菜,下保大姐扼稿荐。渭川大姐卖米面,下洋应大姐噢过岸……”那个时候,下保宅前还叫下保,到1981年时,因为与大球的下保大队同名,才改为下保宅前大队。“噢过岸”意思就是下洋应这里有渡船,需要叫摆渡的妇女渡过岸去。

“上林大姐卖咸菜”,上林村的咸菜曾经非常有名,其实,下保宅前村也曾善于腌咸菜。村里好几个地方,原来密布腌菜窟,像规划中的文体中心用地、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温岭办事处这块地,过去都是腌咸菜的。现在,村民张才正还在腌咸菜,不过,早就搬到东部新区去加工了。

穷则思变,下保宅前在上世纪70年代起,曾在下保山上开岩取石。有村民回忆,他家1980年建石板屋时,打基础的石头就从山上运下来。山上当时有运石头的“溜坑”。

村民回忆,过去,下保宅前村虽然离城关近,但交通依然不便,当时进城有两条道路,都要翻山越岭,一条路是从莞田岭头下去经北山到城里,另一条是从下保岭头下去,经芝岙、塔下到城里。1994年,温岭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下保宅前人曾想把下保山打通,他们做义务工,用锄头、撬棍,快要打通时,听说市里要实施有关工程,就停了。下保宅前人还曾在下保山山洞贮藏香蕉进行贩卖。

下保山山脚的机耕路水泥硬化后,因为路是沿着山脚弯弯绕绕的,村民戏称其为“大蛇路”,并编了谣谚“温岭(城关)万寿路,下保大蛇路”以自嘲。

从下保堂到九龙禅寺

如今在下保山山麓,有一座九龙禅寺(也位于下保山体育公园边上)。这座禅寺,其实原名并不叫九龙禅院,它是从下保岭头的下保堂迁移下来的。九龙禅寺内,现精心保管着两块古碑。这两块古碑,在张直生先生所编的《温岭文物简志》中都有记载:一为严禁轿夫勒索碑。“清。在渭川乡下保村下保堂。碑高2.2米,宽1米。楷书,计14行,行24字。为清光绪二十年陈为立。现基本完好。”据实地所看,这个所谓的“陈为”,其实不叫“陈为”,是当时的太平县知县姓陈的秀水人。另一块为烧长茶碑。“民国。在渭川乡下保村下保堂。碑高2.1米,宽0.9米。楷书,17行,行49字,邵淦书丹并篆额。文及乐助人姓名皆清楚,落款已被人凿去。”

下保堂,原位于城西下保岭头,始建于清嘉庆前。清《嘉庆太平县志》有载:“下保堂在下保山西。”原有大殿3间,平屋17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下保堂被称为上堂,因为下保堂的下坎是操场,操场的下面还有一个“孤魂祠”(记者根据村民们对此建筑的称呼猜测),里面是放牌位的,这个堂俗称为“下堂”。

下保岭头这里还办过牧场。早先,下保堂曾是渭川营的营部,那时实施军事化管理,下保宅前村就作为一个连,后来这里是下保村的村部。

据村民的回忆,下保岭头的下保堂,曾办过渭川农业中学,渭川整个乡的学生,都在渭川农业中学读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作为下保小学的校舍,当时的这所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分两个教室上课,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四年级就要到在渭川村的双桥小学或上林村的上林小学读书。当时的老师有两人,一个叫诸葛小香,芝岙人,现在还在,另一个叫邵素芬,是本村人,现在已去世。下保小学大概于1985年撤销。

村部也曾设在下保堂,开大会都在这里。后来,在山下建了4间二层楼作为村部。过去,下保村确实是个“穷村”。

在这个当时的新村部边,1987年建起了下保剧场。这个剧场,1988年版的《温岭县地名志》也有记录。

72岁的吕福兴是村老年协会会长,老吕年轻时,曾和严新友、邵义行、王希其、张春、邵志远等人拼股(邵志远和另一人合为一股,其他人各一股),向村里承包了下保剧场,承包了一年后,扩展为22股,再办了一两年后,就解散了。下保剧场在2000年时都还在,后来拆了建电器房,办特种陶瓷厂。

据老吕回忆,下保剧场聘请戏班来剧场演出,或者放电影,戏票是两角多一张,电影票5分钱一张。实际上,还是放电影更容易赚钱,因为演戏请戏班的成本高,那时戏金要200多元一晚。

老吕回忆,有一年,他们请了黄岩的王小四(音)的戏班前来剧场演出,这班戏有的演员从上海雇来,其中有个演小花脸的,平时看上去平平常常,但是上了台后,表演就非常精彩。

2000年的移山工程,将下保堂拆了,下保堂所在的位置,在今横湖北路的中间。

张王邵为三大姓

下保宅前村的三大姓为张姓、王姓、邵姓,其中张姓是玉环芳杜岙底张张氏的分支。据《玉环县岙底张张氏宗谱》中清嘉庆七年雁东后学陈懋安撰的《芳杜岙底张氏续修宗谱序》载:“考其祖,居东瓯永嘉场,族属繁盛,簪缨累累,自明世宗朝少师大学士文忠公从侄纲之后,讳式方者,为邑庠生,性沉静,不喜嘈杂,因下帷芳杜,见岙底峰迥嶂合,翠碧幽深,可耕可读,风气萃焉,岁隐居于此,故号曰隐山……无何海氛不靖,兵燹交至,顺治十八年地奉遣而室庐一炬,氏族星散,迨康熙八年展复,张有楚国、楚光、楚善、楚美公,仍聚族于斯,恢复旧业,追述源流,迄今人文焕发,户诵诗书,家敦礼乐,不减黄农虞夏之朝……”下保宅前张氏的始祖是张臣尧及其二弟张臣舜。张臣尧,字维阶,生于明万历己丑年七月初四,卒于清顺治辛丑年八月廿一,配陆氏,续配叶氏。谱中载,“时值世乱,国初世祖皇帝十八年诏下迁遣,公与二弟避居下保宅前,所由始也。”就是说,在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在东南沿海实施迁界政策时,下保宅前张氏的始祖兄弟俩才迁居到下保这里。

张氏行第名行用字有:式礼成序玉君臣孔大朝廷国宝(新增)兴仁最美师圣维良秉文必显有恒克昌。现在最小的辈分是良字辈。

下保王氏是石桥头镇上王村练溪王氏的大房,《下保王氏房谱》谱载,太平练溪王氏公宗原出于闽省,于泥马渡康王时,迁徙台州黄岩伦溪(宁溪),经古实公宗在元惠帝至贞年间,随父迁台州太邑(记者按,元代时还没分出太平县,这是撰写者据后来的县名所写)练溪三都上王,为祖一世也。明永乐年间分三房派祖。

练溪王氏行第,讳行一世至三十六世为:元古思子可公茂宗世朝承应克守邦国用光绕彦康泰必学圣贤诗书奇才济美显达鸿昌。

下保王氏是大房,房谱是从十七世王用板开始记载的。王用板,字振合,生于清嘉庆丁卯年九月,卒于光绪辛丑年三月。谱中第二十一世、第二十二世“康”“泰”两辈的人挺多的,辈分最小的一人是第二十五世圣字辈的王圣晴,字君,号梦雪,生于2002年。

下保宅前村的邵氏是温岭虞溪邵氏分支,据《虞氏邵氏宗谱》记载,虞溪邵氏祖先随驾南渡,隐居吴宁,越七世淇公号养元,偕兄海卜筑于东阳紫溪,后邵智公迁居黄岩虞溪(今温岭吴岙),是为虞溪邵氏始祖。虞溪邵氏宗谱是明弘治年间始修的,1989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第十四修、第十五修。虞溪邵氏后裔分布在城西下岙村、吴岙村、下保宅前村和坞根镇街头村等地。

下保宅前村的保界庙在邻近的上林村,即在七星云顶酒店边上的上林庙。该庙始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清道光年间重新修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改时曾改作上林小学。落实宗教政策后,当地信众恢复了上林庙,1994年,保下两村上林村和下保宅前村(民国时,两村合而为下保保)信众在保持上林庙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对该庙进行了修缮。1996年,观音殿落成。2012年,上林村和下保宅前村信众共同助资,重建上林庙大殿,同年落成。2013年农历八月廿四,在庙主萧圣帝主寿旦举行开光仪式。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