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山马村:“童鞋之乡”明星村 从农转工奔小康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晓慧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8日 09:27:42 编辑:金敏
(0)

山马村位于温岭市城北街道的中心位置,面积0.42平方公里,611户。常住人口1721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由前马、后马、山洋3个自然村组成,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以制鞋业为龙头的企业有300多家,其他行业120家。通过干群努力,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0多万元。近几年,山马村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首批亿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台州市文明村、台州市“民主法治村”等多项荣誉。

城北街道是“中国鞋业名城·童鞋之乡”,2020年8月,该街道必克、福德隆等8家规上童鞋企业与华铁传媒签署高动列车媒体广告发布合同,“好童鞋·温岭造”为主题的温岭童鞋品牌冠名列车计划2021年启动。

城北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山马村,就是“童鞋之乡”的鞋业生产重点村,2021年1月8日,记者专程来到山马村,探寻山马村的发展之路。

退休干部马文毅 主编村志记发展

记者采访了村民《城北街道山马村村志(1949-2012)》主编——城北街道退休干部马文毅。

马文毅生于1940年9月,1959年至1962年在城北区中心小学教书,1962年9月精简下放回山马劳动,1965年起先后在山马大队、石粘公社任职,后来还担任过田洋乡副书记、石粘镇统计员、组织干事等职,2000年12月退休。

2008年10月,城北街道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启动《温岭城北志》编修工作,马文毅受聘主编《温岭城北志》,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2009年10月,约6万字的《温岭城北志》定稿。

《城北街道山马村村志(1949-2012)》是2012年开始编写的。2012年5月,山马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以马文毅为主编,组成村志编修队伍,编修期间,召开7次会议,7次讨论,反复修改,2014年6月,村志定稿。

《城北街道山马村村志(1949-2012)》分为大事记和区划建置、自然环境、村容村貌、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村干部沿革名录、民风习俗和村集体荣誉录等十章。该志实事求是地记载了该村建国来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来山马村取得的辉煌成就。

“山马”村名来历与行政沿革

《城北街道山马村村志(1949-2012)》记载了“山马”这一地名的来历,实际上,“山马”这一地名历史并不长。山马村现由前马、后马、山洋3个自然村组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域范围及行政归属屡有变化:民国时称永安乡十四保,1949年12月,温岭县军管会(新政府)颁发命令,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新的乡、村管辖制,改称为永安乡第十四村,下辖前马、中马、后马、山洋、方家、前岸等6个自然村。

1950年7月,城北区委、区公所成立,原永安乡从新河区划出,归城北区管辖,并划分为石粘乡、芳田乡、麻车乡3个小乡,该村当时属于石粘乡第二村。1957年10月,包括石粘乡第二村在内石粘片5个村成立“星星高级社”,马显玉任社长。

1958年,城北人民公社(包括城关、城北)成立,实行军事化管理,石粘乡组建石粘、麻车、芳田3个营,石粘片5个村合并为第八营,石粘乡第二村改称城北人民公社第八营第二连。

1959年3月,石粘人民公社成立,石粘片5个村合并成立石粘大生产队。同年7月,石粘人民公社下辖的3个营撤销,合并成立石粘管理区,该村仍称第二连。

1961年10月以后,经过城北区和石粘管理区领导、村干部三方讨论,认为应以本村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村民聚居特点进行起名为好,因全村绝大多数村民居住在石粘山至马鞍桥山北麓,其中山洋自然村所占山岙地域较多,又因为祖居石粘山下北麓的马氏是全村的大姓,过去称为“马家”或“石粘马”,前马、中马、后马的马氏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用“山洋”和“马家”的首字组成“山马”为新村名。

1961年12月,山马大队党支部、大队管理委员会成立。同时,方家自然村划归南山闸大队,原属石粘村的大树坟聚落划归山马大队,还有山洋三份头和世安桥两聚落从山头赵划归山马大队。大队划分为12个生产队进行独立核算(1981年年底,全村12个生产队划分成13个生产队,第7队分成两个生产队)。

1983年10月,石粘人民公社改制为石粘乡人民政府(1985年10月,改制为石粘镇人民政府),山马大队改制为山马村村民委会,马宗富任首届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1年6月13日,从山马村征地立居的石粘镇沿江居挂牌成立。

2001年10月,撤销石粘镇,成立城北街道办事处,山马村归属城北街道。

从传统农业村向工业村的华丽转身

《城北街道山马村村志(1949-2012)》记载了山马村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沿革,在这本仅100页左右的村志中,记载了该村的大事,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时还称为永安乡十四保的该村男女老小,参加新政府组织的一日游行。

1951年5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马宗烈、吴建华等报名应征入伍,成为该村第一批“志愿军”战士。

1954年10月,穿过该村的省道泽楚公路开始建设,1955年10月通车。

1964年,山马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全村600多亩荒山全面播松子绿化。

1976年5月至12月,全大队掀起在居民点上建造大寨式二层楼新高潮,到年底共新建大寨式二层楼房200多间,到1983年全村共建308间。

1982年12月,山马大队因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大队全年粮食总产实现665吨,770亩种植面积,平均亩产863.6公斤,成为全村历史上粮食最高丰收年。

1988年6月,通过石粘镇1985-2000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第一次修编,建设联民东路、菱池路,中马路和后马西路的主干道路框架定局。

1992年,坐落于山马村的占地7373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场和钢铁电器废旧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1994年6月,位于泽坎公路山马过境段东侧540米长的石粘路100多间5层通天式大楼竣工落成。

1995年2月,山马村获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亿元村”称号。

1997年12月,通有线电视。

1999年9月,振兴东路建设工程竣工,占地99亩的山马二期工业区开发。

2007年7月1日起,山马村开始实行60周岁以上男女村民每人每月可享受120元的生活补贴。年底,全村企业总数达633家,占全街道工业企业总数的33%。

从村志中可以看到该村从传统农业村向工业村转变的详细过程。1949年,该村粮食亩产只有190公斤。1953年10月至1954年,全村3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联合开掘了一条长300米、宽13米、深8米的新河头小河,改造了低产田。1955年,粮食亩产达到250公斤。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下放,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进行独立核算,打破平均主义分配的“大锅饭”。1962年,山马大队粮食亩产提高到380公斤。改革开放实行土地承包制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2年,山马村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村780亩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665吨,平均亩产863公斤。而该村的耕地面积,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减少。1961年,山马大队耕地面积896亩(含社员自留地),至2012年末只留下200亩了。

从村志中可以看到,山马村在1975年前,是一个单一从事农业、从事粮食生产的村,真正的工业发展,应当是从村办五金厂、藤帽厂开始:1975年4月,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山马大队办起了由马梅生任厂长的五金厂、陈小春任厂长的藤帽厂,两厂共安排男女劳动力50多人。1978年6月,张夏生引进收音机套皮件业务,山马皮件厂开办,聘请上海师傅来厂传授制作皮鞋技术。7月,石粘公社第一家个私企业诞生,马宗茂独资经营的“山马皮鞋厂”开办。这家当时年产值不到5万元的小厂,在35年后发展为拥有6000万元资产的规上企业台州天丰鞋业有限公司,听说现在是租赁厂房给人办厂和开超市。

从1984年起,山马村大力鼓励农民兴办家庭工业和个私企业,使工业企业在全村遍地开花。直到1987年,以制鞋业为主的个私企业达87家,工业劳动力293人,工业总产值71万元,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5.22%。1991年2月,山马村首期租赁工业小区开发,安排47家企业投入生产,为后来发展山马工业园区、实现“亿元村”打下基础。此后,又先后实施的山马第二期、第三期工业区。志载,1997年,山马村的个私工业企业达300多家,工业总产值达2.8亿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6%。至2007年,全村工业企业达603家,工业总产值达8.6亿元,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8.85%。2012年全村580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2.9亿元,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9.46%。目前,全村工业企业家数缩减至400家左右了。

实施城中村改造: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

1月8日,记者在山马村内看到,山马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是城北街道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共占地约95亩,涉及338户,需建481间宅基地新房。项目2018年12月份启动,目前进入房屋复建阶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小福告诉记者,2021年,大概有七八幢新房能结顶,到2022年五六月份估计基本上都能结顶。

马小福告诉记者,2021年村重点工作,主要是要完成村文化礼堂建设,启动占地16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建设,配合政府做好老年公寓建设。


山马村三大姓:马、吴、陈

马、吴、陈三姓是山马村的三大姓,其中马姓,在村里有“台南马祠”祠堂。《石粘马氏宗谱》载,马氏始祖为北宋徽宗时的池州刺史马宏绪(与箬横车路闸马氏的始祖马宏业是兄弟),马宏绪从福建迁到台州新河乡村,明洪武帝时,马宏绪十世孙马连科始迁石粘山马,与其子马福祥去世后都葬在岙里山。第二大姓吴氏是横塘吴氏分支,横塘吴氏十一世孙吴照记在清同治年间始迁山洋。第三大姓陈氏则是星山陈氏分支。

山马村村民的保界庙,则是位于石粘村的响岩殿,主祀平水禹王,农历八月廿六寿日。每逢庙会之期,八月廿五下午,响岩殿辖下5个保(石粘、山马、中大街即沿江居、杨家渭、东普)的信众就敲锣打鼓,送来各种供品前来庆寿。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