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双联村:昔日砍柴谋生计 如今村立工业区
源稿: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7日 09:37:37 编辑:金敏
(0)

2018年8月,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时,城南镇南下陈村和白溪村合并为双联村,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036人。

记者查看1988年版《温岭县地名志》才知,原来,起这名,是因合作化时两村同为“双联社”,系沿用旧称。

南下陈陈氏迁自临海

2月2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经新漩线,来到双联村南下陈片。马路北边,有原南下陈村戏台。戏台前广场边上的橱窗里,还有原南下陈村文化礼堂的一些介绍,记者得以了解原南下陈村有关情况。

据资料介绍,原南下陈村有下陈和丁家溪两个自然村,村民小组7个,400多户,1100多人,全村有耕地(旱地)200多亩,山林2000多亩,还有一处100亩左右的集体茶园。

大事记上的记载有:1999年5月,完成二轮土地承包。2000年,利民桥重修。2000年7月,民兵训练场征用土地10多亩。2002年,白溪工业区及琴溪别墅征用土地100亩左右。2003年6月,村部大楼竣工。2007年8月,办理第一批失土保险。2011年12月,陈氏宗祖大典圆满完成。2015年2月,由王冬连捐资的村老年活动中心建成。2015年9月,荒芜几十年的大雷山茶园被承包。2016年4月,村自来水管网建成。

原南下陈村是陈氏聚居地,因此,历任村主要干部几乎都姓陈。南下陈陈氏,是从哪里迁徙到这里的?记者在热心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2011年时陈氏修谱理事会会长陈夏春,宗谱就藏于原南下陈村村部。

陈夏春和陈福田两人带记者去了原村部,记者见到了1988年和2011年时所修的两套《颖川陈氏宗谱》。

谱载,南下陈陈氏始祖为陈谨中,字子慎,先世为永嘉人,“登治平三年丙午进士,授宣德郎、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以会议新法不便,忤宰执王安石,降陕西夷零令。元祐初召还,转太子中允。大观二年,又缘沈畤事贻累,降台州通判,因父殁于官,遂家临海义城乡,是为台始祖。”

收入谱中的陈氏名人挺多,有临海的陈璲(陈提学逸庵)、陈选(克庵),他们是入府志、《台州市志》的人物,《台州理学南湖学派史》一书也专门有一篇《陈璲、陈选评传》。黄绾与陈选一同师事谢铎(即谢祭酒),陈选卒后,谢铎撰《广东左布政使陈君墓志铭》,并写诗《哭陈士贤方伯墓》:“索索西风正可哀,丘原极目半蒿莱。不知泪为才难尽,便欲心随世降摧。一代勋名终坎坷,可年歧路几迟回。丹崖院里清风在,贪懦犹堪激我台。”

南下陈陈氏始迁祖,谱上记载的贵彬生四子保同、佛同、安同、儒同,至十七世时分为四房,其中大房还有居黄湾小石桥、横溪、西坑、莘塘前岸等地的,四房则有居下岙严、小坑洋的。

南下陈陈氏行第用字,从三十世起为:振昌奕守义行仁,新增讳行为:辉(原为学)乃身中宝,儒为席上珍。现在最小的一辈已是辉字辈了。

从三大元帅庙到白溪小学和文化礼堂

告别陈夏春等人,记者来到了白溪片。白溪片有个牌坊式入村口,进村不远就是超市和白溪菜场。据村民介绍,白溪菜场在未建成前,白溪人赶集大多在山前村的横山街,横山街是四、八两天市日,后来又增一天,变成一、四、八市日,其他时间都要到温岭市区赶集。

记者向经营户打听白溪抗战老兵李学云的有关情况,却得知他已在97岁时去世,这位抗战老兵1920年9月生,1938年参军抗日,1948年11月至1956年,参加过抗美援朝,以副排长之职复员回乡。

记者随后到了白溪戏台处,广场上有不少老人在晒太阳。对于陌生人的来访,他们非常友善,有的热情地为记者带路,找寻宗谱,并找来文化礼堂管理员,带记者参观双联村文化礼堂(原白溪村文化礼堂)。

双联村文化礼堂是由原白溪小学改建而成的,更早的时候,这里还是白溪三大元帅庙。这庙,据说有200多年历史,现在的新庙就在后山上,离文化礼堂非常近。

据文化礼堂里的资料介绍,原白溪文化礼堂这里,原来是清乾隆年间,白溪李氏英、贵、兆、达字辈建起的白溪庙宇,至今有200多年历史。白溪村部(大队部)1975年起设在此地多年,占地面积包括操场为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多平方米,并有知名度较高的戏台。

1952年建立白石乡小学,后来更名为白溪小学。珠村村、南下陈村的学龄儿童在此学习文化知识。白溪小学第一任老师是山后村郑贤福,第二任是肖泉村林行轮,第三任是山岙陈子川、石粘黄明星,第四任是毛寅生、邵慧贞、何明华、陈彩英,第五任是李春寿、李国梅、李香娟。1966年,大殿被拆除改建成教室,1979年各村建了小学,1980年由于小学生源不足,全部合并到横山中心小学。

据村民们介绍,这座木结构的古戏台,四根台柱是柏树料的,戏台雕檐画角,绘有《封神榜》图画,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拆毁。如果不拆的话,可与文保单位堂前三甲庙戏台媲美。

毛寅生一家与白溪人的深厚情谊

记者看到文化礼堂中有一熟悉的名字——毛寅生,后来就向村民们打听,这位毛老师是否就是方城小学的体育老师。他们说,毛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在这里多年,他的儿子毛彬作为知青,曾在白溪大队插队,毛老师的妻子邵老师也曾在白溪小学任教,女儿毛红曾在白溪小学读书,后来在温岭市中医院工作。

过了年即将90岁的李义满老人说,当年,他和毛老师关系很好,经常在晚上去找毛老师聊天和打牌。村民们说,毛老师长期居住在白溪村,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在村里时,村里的春联大多是他写的,他回城里后,每到春节前,还给大家送来春联。毛老师86岁去世,他的妻子邵老师还健在,有94岁了。

2月3日,记者联系了毛红,她告诉记者,父亲是大溪人,方城小学体育老师,母亲邵秋屏则是黄岩人,方城小学附设的幼儿园老师,他们是1969年“回队任教”那时去白溪小学的,1978年,父亲调回方城小学,母亲还留在城南,调到下陈小学,后来又回到白溪小学。毛红说,当年,大哥插队时,村民们将他当作自家人一样照顾,因此回城后,其父也同白溪人保持联系,直到现在,还有白溪人来探访其母亲。

白溪李氏为花坞李氏分支

之后,记者在村民李分明家,借阅了《花坞李氏宗谱》,翻阅宗谱得知,白溪李氏源出坞根西里,十四世李大透始迁白溪,大透生有六子。

花坞李氏讳行字母为:宗兴光应启崇正利廷汝尚文元大世存洪成福庆贵兆达尊学聚於人道循其性逊志时敏惟几孔孟。据说,现在最大的辈分是达字辈,仅有两人,一位是百岁老人叫李达撑,一位是前文提到的李义满。谱上收录的最小辈为道字辈。

村民们告诉记者,白溪戏台这里,原来是五间“社屋”,这社屋是马路边的李氏祠堂拆建而来的。《花坞李氏宗谱》中有一篇同治九年郑司直作的《白溪李氏祠堂记》,上边记载:“村以溪名,白石皓皓。李氏聚族而居焉。其先世大透公,徙自坞根,瓜瓞绵延,椒聊蕃衍,敦诗礼者代不乏人,列黉序者指难胜屈,久称望族,洵冠阖乡,距其居之前,百有余步,地名靴邱,族之宗祠在焉。建自咸丰壬子年蒲月,诸贤裔贵标、贵眷、贵素、贵芬、兆胜、兆乾、学洪、兆圣、达淙共重其事者也。址基二亩,围墙四周面,西南构屋五间,施之黝垩,绘以丹青,有翚飞鸟革之观,前俯晴溪,秋月朗而白石增辉,后近水田,春雨集而青蛙鼓吹,景甚胜也。堂之中,奉始迁祖宗绪公批妣牟氏夫人神主,两旁列左昭右穆及十五世而止,代多备奉勿胜也。祠即成,旋置祀地约八亩,俾充品物于一阳,无缺麦饭于百六,诚善举也……”而坞根东里宗人李聘席于民国二十三年作的《白溪李氏宗祠迁移记》则记载,这座老祠堂,至民国十五年迁移至花树洋,基地约二亩二分,从东南向西北,东至墙界,南至坐山界,西至竹山界,北至路界。原来拆的祠堂,应当就是这座位于花树洋的老祠堂。

靠水发电,上山斫柴

双联村文化礼堂内记载了原白溪村的大事记,其中有:1949年后解放斗地主分土地。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食堂全村人一起吃食堂饭,发动全村人修塘坝。1965年,分大队为五个生产队。1967年在岙里建水库,引水到村里洗衣灌溉田园,历史上没有田的村,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1967年大旱,挖井抗旱。1970年建立水电站,(在横山)农村最早实现用电照明。1968年,陈力(应是陈烈)为白溪设计建了一座桥。1980年村里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1985年发动全村修路到大园坦,减轻山上砍柴挑担的辛苦。1986年创办白溪啤酒厂失败。1996年白溪村规划建工业区。1998年建村大楼。2000年建戏台(戏台上是写2007年)。2003年建菜场和超市。工业区现有企业26家。

李分明就是当年白溪水电站的管理员之一,他告诉记者,白溪水库(今称白溪山塘)于1967年左右开建,建成后用来发电,因此白溪成了当时横山公社最早用上电的大队,多余的电供给邻村下村大队(当时还不叫南下陈)使用。

十六七岁时,他就在白溪水电站管电,当时是两个人轮流值班。过了三四年,他到了供电所工作,去年从市供电公司退休。

白溪山塘现在不发电了,市里有关部门在白溪三大元帅庙后建了一座白溪供水站。这座供水站,建成于2011年9月,供水范围覆盖双联村白溪片。

俗话说,靠山吃山。李分明说,白溪人过去夏种番薯冬种麦,有水库后也种过田,此外就是靠卖柴补贴家用。卖柴的收入,占了一半不止,那时,家家户户都砍柴,堆叠起来,像小屋一样。那时,人们将砍来的柴晒干后,从黄泥岭进城赶集去卖。

保界庙为三大元帅庙

南下陈和白溪片都有三大元帅庙(珠村人也祀三大元帅),南下陈的三大元帅庙在公路南边的前山上,边上有水仙寺。原白溪村三大元帅庙2007年移址后山并重建,庙内供奉唐、葛、周神像。据庙内工作人员介绍,唐、葛、周是唐宏、葛雍、周武三人的合称,周武也有的书上写为周斌。相传,他们是周厉王时的三个谏官,周厉王非常残暴,喜欢打猎取乐,不管朝政,唐、葛、周向周厉王提建议,但是周厉王不听。三人觉得这样下去,天下就要大乱,作为谏臣,不能辜负先王重托,在朝一日,就有责任,不如离开祖国,因此三人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做了许多好事。百姓为了纪念他们,为他们立庙,祀奉敬拜,香火不绝。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黄晓慧

编辑丨陈涵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