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 | 桥下村:父子孝行感天地,桂舟铁笔臻其妙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10:16:26 编辑:金敏
(0)

箬横镇桥下村是原高龙乡数一数二的大村,民国时,该村还是桥下乡、桥下里、桥下镇公所驻地。

村里的桥下街是原高龙乡仅有的两条街之一(另一条为街龙头街)。市日与温岭县城一样,都是三、六、九。

桥下因地处横涧桥东而得名,清《嘉庆太平县志》记载:“横涧桥 在高浦岙口。”“横涧桥市 在四都。三、九日市。”可见,市日“六”这天是后增的。

殷家洋宫:

纪念坐伞飞升的陈氏太婆娘娘

陈姓为桥下村大姓,其他还有王、周、李、张等姓,陈姓有两支,一为云浦陈氏,一为涧桥陈氏,其中涧桥陈氏是峨山陈氏分支。

殷家洋自然村有座殷家洋宫,也叫太婆娘娘宫,系温岭市级文物保护点。它是云浦陈氏家庙,云浦陈氏祠堂则在前九份村。

日前,因百村行采访,记者再次来到殷家洋宫。

殷家洋宫位于横东线和西七线相交的十字路口东,横东线南边,殷家洋宫西边广场上是2018年10月26日重建落成的父子孝行坊,石坊南边有座高高的信号塔。

父子孝行坊上有新仿刻的“圣旨”“父子孝行”“旌表故民陈修先同子廷福坊”横额,还有两副楹联,其内容,一为“云树有根百代宗亲源颖水,浦珠无价千家杰士出高龙”,一为“大节懔危身刲股剖肝赢得令名传桥梓,盛朝重至行褒荣恤苦长留贞石壮河山”,前一联句首嵌“云浦”两字,后一联记载赞颂的是清代陈修先(县志中记为“守”,当以“修”为是)、陈廷福父子的孝行。原联的坊柱曾作为桥墩石立于南边河中,后坊柱又被拆下搬上岸。

清《嘉庆太平县志》卷十八《杂事》记载了陈氏父子孝行:“嘉庆十五年某月,四都民陈守先亲疾,情亟,以刀割胸肋间,深一二寸,出一物似肉非肉,或曰肝也,或曰非肝。肝出无不死者……创深血迸濒死,而卒获全,其心诚,其身亦危矣。存以纪异。”

而《光绪太平续志》卷五记载:“陈守先,高浦人。嘉庆十五年,母林氏病亟,以刀剖胸臆间,深二寸许,割肝救母。……李邑侯以‘继述称善’匾奖。光绪丁亥汇请旌表,建父子孝行坊。”

殷家洋宫主祀的是云浦陈氏太婆娘娘祝氏。据上海图书馆收藏的《云浦陈氏十分房宗谱》记载,云浦陈氏始祖名陈阶,字应灿(同谱一作应参),谱上称“七一宣义公避闽王之乱,自建南而迁石塘,自石塘而徙高浦”(清嘉庆年间应羽勤所撰《高浦陈氏重修谱序》),“唐王审知大行后,延翰、延钧、延羲、朱文进等世代骨肉相残,始祖七一宣义不忍受此荼毒,举家航海避云浦为第一世祖”。

云浦陈氏的太婆娘娘祝氏非常能干,陈人斋主编的《云浦陈氏文化》中有她开发大陈渔场、创制滩涂泥马、首创海水晒盐、茶瓶打虎除害,最后坐伞白日飞升的故事。殷家洋宫内就有太婆娘娘坐伞飞升壁画和通电即旋转的雕像。

据陈人斋、陈伟诚整理的《太婆仙游去建宫永纪念》故事,云浦陈氏始祖应参公(即陈阶)定居高浦(高龙)后,在大陈洋面上打鱼时,结识了祝氏姑娘,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婚后男耕女织,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她课子教女,深受乡邻称赞。几年后,儿女懂事后,问太婆:“别人都有外婆家,我们的外婆家在哪里?”太婆说:“外婆家在遥远的好地方,等以后你们长大上学读书时,一定带你们去。”某年的二月廿九,太婆对儿女说要带他们去外婆家,儿女很高兴,打扮一新拿着雨伞跟着往海边走,走到(石桥头)沙角下山头海滩,正值海潮高涨之时,突然天响巨雷,太婆将雨伞打开向上一抛,将雨伞倒浮在海中,纵身飞坐在伞斗上,冉冉升空而去,并寄语说陈氏后代将大发。至今,沙角海边一块岩石上还留有太婆的脚印,号称仙人岩(据说现在因公路建设毁了),而太婆飞过的岛屿则名叫太婆礁。因太婆是农历二月廿九飞升的,所以,每年二月廿九这天,云浦陈氏后人都要会聚殷家洋宫,纪念太婆娘娘。

陈殿英:

嗜古学的清代书画名家

殷家洋宫内还有四尊清装雕像,分别为陈修先父子、陈殿英和陈家朝(音)。

陈殿英(1832-1889),《温岭县志》有传,称其“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以授课自给,爱抚两弟成长。与人交往,温雅诚挚,为乡人所称道。初从学黄濬,继从全椒薛时雨游。后赴杭州诂经精舍,从俞樾习辞章与训诂之学。同学中与吴昌硕过从甚密。吴方学分篆、刻印,数与陈切磋,相得最深。晚年居宁波,与嘉兴画家蒲华交好,多次为蒲治印,蒲以书画相报……”

《吴昌硕谈艺录》载吴自述:“陈桂舟茂才名殿英,号惕庵。台州太平人。博学工书,篆刻绘事皆造其妙。游学武林,肄业诂经精舍,为高才生,每试必冠侪辈。余与茂才同肄业湖上,过从甚密。时余方学分篆刻,数有请益,茂才口讲指画不倦。家贫,授徒自给。命所居曰‘铁耕楼’。尤嗜古学,诠释经训多创解。又为《老子注》,发挥皆依儒理。书似颜平原,参以分篆。”

有关陈殿英的生平,临海进士葛咏裳在其著作《辄囊丛稿》中,有《陈桂舟征君传赞》一文,称“……君姓陈氏,名殿英,一名蟾,别字惕庵,晚又改名段因,世为浙江太平人,性至孝,幼嗣伯父飞熊公偶疾,旦夕侍汤药不少懈,疾亟,奉养亦益勤,衣不解带者数月,比下世,哀毁骨立,葬祭必以礼,戚里间啧啧称曰孝,母卒,亦如之。本生父疾亦如之……兄弟三人,友爱无间。家素贫,以课徒自给,束修外,无馈遗,酒馔之微,亦介介不苟取,寒微子弟能读书而无力者,或反周之。自少至老,不博弈,不冶游,温厚和平,与人言煦煦妪妪然,如春风吹嘘,怒者自怡,怨者自嬉,故邻里有纷争事,君以数语解之,涣然冰释……”他33岁考中秀才,晚年以孝廉方正举入都,得六品顶戴。

至于陈殿英在书画篆刻方面的造谐,葛咏裳写道:

“尤精于书,自虫鱼、古籀、大小篆、钟鼎、砖石款识,以至师宜官、韦仲将、钟、卫、二王、欧、虞、禇、薛,南帖北碑,下逮苏、黄、米、蔡、赵、董诸家,举笔学之,无不得其神髓。尝一日书今隶三十六幅,备三十六体,同时流辈争推之,以为独步。又以馀事旁及竹石花鸟,神韵采色渲染生动。兼善铁笔,玉、石、牙、晶,悉臻其妙,更能磨厓大字,俞荫甫先生湖上题名不下百所,皆君笔也。欧阳军门闻君名,聘至幕中刻纪功碑,一时称为绝笔,而君亦自是绝笔矣!”最后的赞语是:“西泠之社,照胆之台。约我素心,晨夕徘徊。芳春醉花,清秋踏月。湖波浣,山翠沁骨。吟诗得隽,赏君以奇。读书举义,质君以疑。雅游正懽,萍踪忽散。从此天涯,消息汗漫。月不常明,花不再荣。惓兹良友,仿佛平生。伯牙才华,仲弓名德。邈邈寸心,景行维则。”

涧桥陈氏:

富而好仁崇雅刻书

涧桥陈氏在清代、民国时,曾富甲一方。

清进士黄濬(号壶舟)撰《敕授武信骑尉广心陈公传》,称陈广心(名安南)是峨山陈氏始祖陈麟的三十二世孙,其父悟斋营大厦、置良田,财雄一乡,公承其业,业愈裕,捐赀得卫千总之职,77岁卒于家。

陈广心生陈德辉(钟秀)、陈含辉(钟宝)、陈光辉(钟灵)三子。陈德辉生陈一星,陈一星生陈乃楫(百川),陈含辉生陈一泉(第五子)等。

陈含辉曾捐建凤山书院,《温岭县续志稿》载:“凤山书院:在四都横湖(应是涧字)桥北,上有文昌阁。同治间绅士陈含辉捐建,其子一精,侄一鳌、一诚等董其事,复增建前后两旁屋二十间为课业所。”

陈一星,谱名寿贵,字月卿,事迹见林丙恭《蕉阴补读庐文稿》卷十六《陈月卿事略》,文称陈一星是陈德辉的遗腹子,“自幼颖敏,读书异常童,过目成诵”,26岁时其母去世,他“读礼苫次,所学大进”。与徐斐章、林鸿博等文士过从最密,陈殿英请假归里时,时相过访。“积学之士皆重之交之”。“间尝乘兴游东瓯,登江心寺,赋诗自慨,留旬日而返。他如普陀、定海、上海、甬江,以及苏扬、武陵诸名胜,足迹所经,题咏殆遍,所著《果园诗草》及随笔,可覆按也。”可惜的是,42岁时就去世了。

陈一星的《果园诗钞》(林丙恭记为《果园诗草》),临海博物馆藏有民国二年(1913)陈树钧(襄臣)编辑,外甥金韶和儿子陈乃楫校子的铅印本,该诗集收诗80多首,已点校整理,以《陈一星集》为名,收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温岭丛书》甲集第二十四册。

林丙恭的《蕉阴补读庐文稿》有《<果园诗草>序》(此序未刻入《果园诗钞》)。

集中有一些描写高龙、桥下风光的诗,如《桥头作》:“小小三间屋,长廊几许深。看花每孤往,爱静试幽寻。日晚炊烟细,风斜小雨侵。自吟还自诵,何处觅知音。”(原注:桥头,里名。)《涧桥》:“高浦山头月,横河岸上花。两般俱可玩,半世此为家。空望千年药,难瞻八月槎。天台固附近,去问赤城霞。”还有一首寄赠给陈殿英的诗《宗兄桂舟殿英肄业诂经精舍久不见成七绝六首聊以代柬》(实为五绝,本文摘录两首):“一篇《菊花赋》,刊入《诂经集》。梨枣寿名山,珍藏宜什袭。”“八法素驰名,铁笔更精妙。青眼遇俞公,两心颇相照。”

《温岭县志》载,民国元年,陈乃楫当选为省议会第一届议员。温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王敬先生曾在温岭档案馆内看到陈乃楫的一些档案,发现陈乃楫还是民国初年的中华民国自由党党员,档案中还有他和多人一起去杭州听孙中山演讲的事,“陈乃楫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人物,所以他1917年任瑞安统捐局长。1923年回温岭组织保卫团。县知事为团长,他是副团长。”不过,记者发现,他还是一个读书人,曾和陈乃普(少笙,林丙恭集中作“谱”)一起编印明人林贵兆的《知我轩近说》,路桥人进士杨晨在序言中赞道:“少笙昆季,平日留心乡邦文献,家藏台贤遗籍不下数百种,所居距先生(指林贵兆)不远。读先生诗文,学先生之学,志先生之志,重裒此集,付之手民,以永其传。”陈乃楫等还排印过《三节合编》(含临海冯元鼎妻陈氏《绣佛斋草》、叶元泰妻何氏《矢志集诗》和陈乃楫母亲林氏鉴定的《陈贞妇题赠录》)。

而民国时,桥下还有陈庚堂(陈乃裕)和陈莲荪较为有名。陈庚堂曾任温岭县积谷委员会委员、季宽纪念农场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温岭档案馆内还存有股票),季宽纪念农场是纪念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而办的,范围自石桥乡沙角起到高龙乡下闸,面积4529亩,因故半途而废。

陈莲荪(1896-1986),他17岁时就继承祖业,在桥下创办陈泰祥当店,还曾捐资抗日、资助桥下小学(民国时)。现温岭市中心粮库桥下库区,据村文化礼堂资料介绍,即陈莲荪、陈敏堂等人旧宅。近年整修粮库时,在南台门发现一副石刻楹联(原以石灰遮盖):“国锡鸿恩家贻燕翼,门环鹳水第接凤山。”粮库西边200多年历史的前新屋老屋,台门里建筑已是破烂不堪,台门则近年由住户集资重修,“惟德有邻厦无求广,以仁宅里居乃自安”,横批为“物华天宝”,楹联字迹重新描红。

涧桥陈氏有宗祠在桥下街后庙西侧,陈氏女婿、温岭老县长吴志文题写宗祠名。

桥下街分前街、后新街,前街临河,建筑基本上翻建了,只有民康药店几间屋还基本保留旧貌,河对面的老天主教堂,近年已拆旧建新。后新街为1978年8月建成,街路宽10米、长130米(据《箬横镇志·大事记》,书中另一处数据不同)。后新街中原有菜场,十几年前,建成了室内的桥下菜市场,现同时为村文化礼堂。桥下村村部,则设在关后庙内,关后庙寿诞为四月廿三,这一天,信佛道的人家家家吃麦饼,庙里还请来戏班庆寿。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黄晓慧

编辑 | 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