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石仓下村:静学外甥始迁入 “诗人之家”耽吟咏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09:16:31 编辑:金敏
(0)

2018年8月,城东街道原石仓下村、西岙咀村合并为石仓下村。

石仓下之得名,是因为后山半山有紫皋洞的石仓,那是采石遗留下来的,村民居其下,因名其地为“石仓下”。

许多外地人知道石仓下村,可能是由于2012年发生的“神水事件”,传言原石仓下村里的一处山泉水能“治皮肤病”,后又传到“能治百病”,吸引了外地一批批的车子、一群群的人来村里,几乎24小时不间断排队取水。后来经检测,“神水”菌群总数等3项指标均不达标,这才打破了神话。

西岙咀台门里台门。

石仓下村三古樟

温岭人知道石仓下,大概缘于村里有株500多年村龄的大樟树,从横淋线经过时,必经过大樟树下。而记者之所以关注石仓下村,是因为该村有一个陈氏“诗人之家”,在温岭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岙咀古樟之一。

4月7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走进石仓下村。原石仓下村那株标志性的大古樟,还是10路和300、301、305、307、308、309路公交车停靠站。

记者向村民了解后得知,最早大樟树下原有座凤阳庙,小店处即庙址,凤阳庙主祀钱库大王(现在新庙里也有乾库大王的另一种写法,不知何者为是)。大樟树就在凤阳庙围墙里。后来,庙被移到大樟树西边现村卫生室这里,这里早年曾办过畜牧场,养过猪。后来,村人又将庙宇迁至山脚下。

大樟树边上还有个简易菜场,也有集市日,时间是二、七、五、十,据说刚开始时,还有鱼摊的,因生意不好做,鱼摊没有了,现在猪肉摊也没有,只有一些蔬菜、豆腐摊等素菜摊,平时,石仓下人一般都到紫皋(市日三、六、九)或横山头(市日一、四、八)等处菜场买菜。

原西岙咀村也有两株古樟树,树龄则只有300年上下。

西岙咀有西岙岭、西岙咀两个隧道。

紫皋陈氏始迁祖为王叔英外甥

石仓下村村部离大古樟不远,据村民介绍,村部的二层楼,原为石仓下小学,后撤并到紫皋小学,现在紫皋小学也撤并到城东小学了。

村部隔壁是陈氏宗祠,对面是石仓下村文化礼堂,陈氏宗祠对面有一个戏台,四者恰好围成一个广场。这座戏台是老戏台,比较低矮,有长屿石做的石柱。村民们说,现在演出社戏的话,就在这戏台前,另搭临时戏台。

陈家祠堂紧邻石仓下村村部。

陈氏宗祠是2014年重修的,将原来的宗祠加高了一些,祠堂内的乐助碑上,记者看到,乐助12万元的有陈友德、陈春法、陈才军等三人,乐助10万元的有陈夏梅。

这座陈氏宗祠是紫皋陈氏宗祠,宗谱珍藏于陈氏宗祠的保险箱里,而以文化礼堂中所藏的复印本供人查阅,此复印本还随时更新,添加新的信息。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罗艳为记者拿来了《紫皋陈氏宗谱》复印本,记者拍摄回来阅读后发现,原来,紫皋陈氏系锦屏陈氏的分支,始迁石仓下的紫皋陈氏始祖,竟然还是明永乐年间的“忠节名臣”王叔英的外甥。

《紫皋陈氏宗谱》载,最早迁到黄岩锦屏(今温岭太平街道屏下村)的是唐礼部侍郎陈鳌,“阅两世”后又回到闽地了。陈鳌五世孙陈麟也来到黄岩新城(今温峤陈家宅村),开创了峨山陈氏。陈鳌的十一世孙贞远(陈远)、贞迩(陈迩)即辟八、辟九二公,复居原基。

关于陈远、陈迩兄弟定居锦屏,清《嘉庆太平县志》载:“南渡初,礼部郎陈远与弟评事迩卜筑于此。有百花园、洞桥、育鲤池。朱晦庵(即朱熹)与临海陈参政叔进尝过访。”朱熹曾经访问锦屏山下的陈氏胜云林,赠《咏胜云林》诗一首。“辟九公传至第四世讳秉让者,迁居凰山头延及鸡鸣,遂为凰山派。而锦屏无旁系,即以辟九公为始祖。辟八公传至十二世讳希孟者,迁居石仓下,遂为紫皋派,而锦屏多旁系,乃以希孟公为始祖。”(陈斯乐《序言》)

紫皋陈氏始迁祖陈希孟,字从则,谱中章淮所撰《始祖恒四公行略》载:“公讳希孟,字从则,始迁紫皋之祖也。生长锦屏,承祖父儒训,业举子。生平精易学,格于时也,未臻上达。建文四年,舅氏静学王公死国难,母王氏亦赴义自经,兄泰遣戍卢龙,一时汹汹,共传罪将赤族。三弟谟迁乐清,从兄位、从弟由迁黄岩,从弟森迁仙居,侄垅续迁天台,一时宗族星散。公念祖宗邱墓所在,不忍远离,择离锦屏十余里之紫皋洞下居焉,自此养粹岩阿,销声林曲,不复作出世想,殆当代之隐君子也,可不谓贤乎?”

原来,陈希孟之迁石仓下,是因为明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后来的永乐帝)发起靖难之役,借口“清君侧”,兵逼南京。建文帝逃亡,大势已去,方孝孺的好友、温岭人翰林修撰王叔英自缢殉国。因为王叔英的妹妹嫁给锦屏的陈舜章(伯奎),受此事牵连,王氏视死如归,上吊自杀,陈希孟的兄长则充军卢龙,其他族人纷纷逃难他乡,陈希孟则迁往石仓下,时在明永乐年间。

紫皋陈氏的辈行字母有:迩日君秉曰昌兴朝钦良舜希承永廷崇世应维时洪风雅贻诵卜式其宗明哲绍……现在已经到32世绍字辈了。

石仓下村凤健园上山之路。

石仓下水塔,现在用上了西岙咀水库之水。

“诗人之家” 耽于吟咏

前面说到的陈氏“诗人之家”,记者指的是温岭市政协原副主席陈诒的诗人家族。

《紫皋陈氏宗谱》中收有藏书家陈树钧(陈襄臣)所撰的《陈老先生明箴家传》,即陈诒先生的祖父陈梦常的家传,称陈梦常的父亲陈凤翚生子三人,其他两子业农,只有陈梦常就傅读书,清光绪年间“就补县学弟子员”,后设帐邻村教书为业。陈梦常生子六人,即陈伯龄、陈仲齐、陈叔寅、陈季章、陈鹗、陈凌云。

长子陈伯龄,又名陈兆麟(谱上又有写为伯烈的),温岭宗文小学肄业后,赴杭州中学肄业,浙江弁目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他参与了辛亥革命中杭州光复之役、洪宪帝制杭州反正之役、反张勋复辟的明光之役、龙潭之役等,民国四年,获陆军部颁发的一等奖章。后任温岭县国民抗敌自卫团县司令部自卫大队长、抗卫会军事组组长等职。他虽是军人出身,却也会诗,陈诒先生的同父异母大哥陈让《一家诗话》载有陈伯龄所作一诗:“垂纶镇日向江干,赤手归来发浩叹。安得六韬作香饵,钓龙容易钓鱼难。”

陈诒先生的父亲陈仲齐排行第二,即陈斯乐(1890-1989),字仲齐,以字行,晚号秋半翁。他在清末时,十几岁就考中秀才,成为“末代秀才”。他一生好吟咏,长于诗词,另有著述,然皆散佚不存。

《秋半轩诗词钞》由其子陈朗审订,陈诒编辑,何英杰注释,收有诗一百数十首,词一百余阕。“尽平生苦乐、快慰与牢愁之内心写照。”1996年,陈朗作序言称:“先君秋半翁于清末为诸生,经鼎革,历时艰,壮岁参戎行。中岁之后,即息影里居,以至期颐。台、荡,近在眉睫,而足亦少履,未有山水之乐;居屋间半,仅堪容身,更无田园之娱。其所为诗或词,远不若《田间》《陋轩》之丰硕,经乱散失为多,存亦不过寻常乡曲之言耳,无关乎庙堂也。”《田间》《陋轩》分别为明末清初人钱澄之、吴嘉纪的诗集《田间诗学》《陋轩集》。

老四陈季章,又名陈沧海,浙江第一师范毕业,为李叔同弟子。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因病中途辍学。早岁婚姻失意,遂削发为僧,出家八年,法名蕴光,一度任国清佛学社讲席。还俗后入蜀从政,抗战胜利后任职于上海报界。

1939年,时为神童门止善院僧人的释蕴光曾组织僧尼救护训练队,于小明因寺训练男僧二期、女僧一期,后赴松门参加抗日服务。

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身份从书生到僧人,从僧人到军人,不断变化,正如其自述诗所言:“人世不妨多变幻,林泉原许暂流连。合将一钵悲秋泪,换取沙场碧血鲜。”

他在新昌去世,就近葬在新昌。在他去世十年后,陈仲齐作有《浣溪沙·梦四弟沧海,弟殁于新昌,葬沃溪之侧。时在中秋前十日,于今十年矣》:“三尺孤坟沃水边,野狐人立五更天。春花秋月一年年。魂魄胡为来入梦,殷勤问我索诗篇。醒来唯有恨绵绵。”

老五陈鹗毕业于厦门大学,他读的是商科,曾在陪都重庆农林部任专员,患有肺病,“抗战结束后,旧病稍痊,以台湾有治肺专家,应友人约赴台北,任台湾大学会计主任兼授银行学”(陈仲齐《哭五弟摩霄四首》诗序)。1946年在台湾去世,骨灰由朋友带回上海,埋葬于上海江湾一处冷落的墓园里。陈仲齐《哭五弟摩霄四首》之一:“凶闻遥从海国传,沈痾百药竟难痊。音容十五年前别,魂梦三千里外悬。残骨焚余灵渺渺,遗书读罢慨绵绵。同怀不忍恩情绝,愿结来生百世缘。”

陈鹗虽然学的是商科,但是家学渊源,也善作诗,陈仲齐的长子陈让撰有《一家诗话》(又名《家庭诗话》,附刊于《秋半轩诗词钞》),诗话称:“以父辈昆季六人生平治学心得、情感遭遇,及相关诗论为内容,保留有五叔早期作品。其学生时代(厦大)所作的脍炙闽浙两地情况有可能非常的那首《懊侬曲》,亦收录在内。”陈让称,“五叔亦长于律,其自然优雅处,殆不减放翁。”“五叔诗如‘欹枕贪看初上月,插瓶爱折半开花’‘处处有烟皆祭扫,年年无雨不清明’,以上诸联,余极喜诵之。”

陈诒这一辈中,其兄长陈朗、嫂嫂周素子也是诗人。陈朗(1924-2017),原名旨言,号墨痴,别号瓿斋主人。就读杭州国立艺专,后参军,曾任《戏剧论丛》编委,《戏剧报》编辑部副主任。为中国戏剧家会员,中国昆曲研究会理事。曾定居杭州,晚年移居新西兰。著《西海诗词集》《瓿斋戏剧杂咏》《念柳堂文集》《周昌谷评传》等。

陈朗著、陈诒注的《瓿斋戏剧杂咏》(宝文堂书店出版)是一本咏昆曲为主的咏戏诗词集,刘厚生作序,称其“性耽吟咏,辞达大雅。一介书生,方期头角显露;数纸诤言,未料遽尔蒙冤。从不知何谓‘左’右,茫茫然竟成‘死敌’。万里投荒,轻尘于丝绸古路;廿载沉沦,虫蚁般命如悬丝。大漠孤烟,寂寥面对黄土;长河落日,悲愤身入昏黑。于是生趣渐失,但望苟全性命; 所幸死灰尚燃,内心深处微明。暗夜终逝,鸡鸣又报春晓;百劫余生,边囚竟得再归……”。

陈朗的遭际经历,可以参看其妻周素子《晦侬往事——老家的回忆》(三联书店出版)中的有关篇章。

周素子是乐清人,1935年生,系名画家周昌谷之妹。周素子是诗人、作家、教育工作者。1950年后移居杭州,其间十年随夫流徙西北。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曾任大学古代文学、古汉语教师、杂志编辑。并曾兼任中国昆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景环境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移居新西兰,任新西兰汉学会会长。她所著的《周素子诗词钞》,此书记者还没有读过。不过,她写的《晦侬往事——老家的回忆》《情感线索》《水云集》(台版书名《西湖赋》)都是极好的书。

陈诒(1935-2019),笔名辛夷,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教于新疆财经学院、温岭教师进修学校等校。高级讲师。政协温岭市(县)第七、八、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兼文史委员会主任,政协温岭市第四、五届联谊会副会长;温岭市孔子学会副会长、诗词协会名誉会长(系温岭县诗词协会首任会长)、戴复古研究会顾问。他的不少精力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编审校了地方史志等大量图书。曾参加编修《温岭县志》《玉环县志》《温岭政协志》《泽国镇志》《温岭人民代表大会志》《大溪镇志》等,为前辈选编《秋半轩诗词钞》《沧海楼诗词钞》《老学斋诗词钞》;为近人审校《西海诗词集》《续集》《鹃红集》《林菸庐集》。“且评花格研香墨,更嚼菜根求好书”为其所作佳句。

在原西岙咀村,陈氏也是第一大姓,占三分之一左右人口。此陈氏则为岩下陈氏分支,宗谱名为《太平岩下陈氏宗谱》。名行用字有:和巨晞老应景祖禄伯定亨邦茂秉崇良昭汝文正学纯志养宏宽大日钦敬孚锡盛节逢云从益阜庆。现在较多的辈行为“宽大日钦”等辈。

西岙咀不少村民种葱为业。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记者 黄晓慧

编辑丨陈涵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