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幸福村:翠屏山上文峰塔 一方多士赖舒翘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9日 09:47:29 编辑:金敏
(0)

说起温岭的古塔,人们往往首先会提到两座尚存的塔——新河中学校园内锦鸡山上的文笔塔和松门镇幸福村翠屏山上的文峰塔。

文峰塔。

4月13日,因为《百村行》采访,记者再次走进幸福村。

记者从松门南门街,经万茂巷,到幸福村万新街。这条街,当地人称为“新街”,实际上,也并不新了。

81岁的江来宝告诉记者,他老家在箬横贯庄,父亲江贤友到松门帮人做长工而定居在此。

江来宝家原来的老屋是朝南的,五间屋面,翻建成现在的样子,也有四十几年了,廊下的石头柱子,现在看起来已很古旧。他说,新街大概是1951年立街,原先有番薯行,还有卖衣裳的,但是生意一直旺不起来,不像南门街人气很旺,生意兴隆。

记者曾听当地人说,文峰塔曾被侵入松门的日寇炮弹片炸伤过,本想请江来宝谈一谈有关情况,但他是在日军入侵后的同年11月出生的,所以,未亲历。他的父亲和父亲的一个伙计当时被日本人抓去,所幸放回来了。


翠屏文化广场:文体团队的乐园

告别江来宝,记者来到翠屏文化广场,与多年前首次看到的不同,现在广场周边增加了许多设施,如公共自行车车桩、电动车充电棚等。广场北边是幸福村综合楼,这幢大楼看上去很热闹,有文体中心、艺术培训中心、游乐园等机构。

翠屏文化广场。

幸福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文化礼堂自然也在综合楼内。在村部的楼梯旁,记者看到荣誉墙上挂着该村获得的近40块奖牌(荣誉牌),诸如亿元村(1995年度)、第一届综合实力百强村、充分就业村(2011年,省人社厅发)、温岭市村民自治示范点、温岭市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村、温岭市文化特色村(文体类)、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幸福村有个令许多人羡慕的翠屏文化广场,当然,这个广场已非记者多年前所见的模样了。原来,这里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简单的广场,比较平整,记得2001年9月,台州市第二届民间戏剧节在幸福村翠屏文化广场举办时,搭的还是临时的戏台。那年9月22日晚,记者在这里看到了黄岩实验越剧团(民营剧团)带来的台州乱弹传统剧目《青龙关》,这是一出杨家将题材的戏,精彩的演出让老戏迷们欣喜不已。

翠屏文化广场现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场所,一部分是篮球场、网球场,这里还有幸福广场“智慧”便民健身站点,据指示牌介绍有木兰拳队、排舞队、健身操队等团队活跃在广场上。此外,这里还立有翠屏公园、法治文化园等标志,设有幸福村气象科普宣传窗,以及反邪教、禁毒宣传窗。

翠屏山上俯眺翠屏文化广场。

翠屏山下曾有松门卫“兵工厂”

幸福村的地标,当然是翠屏山上的文峰塔。

翠屏山,又称象鼻山、铁局山,当地人因为山上有文峰塔,习称“塔山”。

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之二上有记载:“伏龙山 在松门旧卫城,一名崇宝山。城围九里,东北跨山而筑,横长如伏龙。山后有井。其尽处曰螭山。东小屿名伏龟。距城不远,南有铁局山。国朝江左《铁局山记》:‘伏龙之南有小山,高不过十余丈,长倍之,厥状若翠屏,明初下置铁局,即以名山。松城雉堞若环带,此山为外障。其上有浮图,俯视深崖,可百余尺。下嵌空处为玄坛洞,夕霞朝气,出入其中。山趺巨石磊砢,偃蹇怒突,难以名状,皆薄碧潭。潭广轮约二十余亩,渟涵滉漾,月上奁开,风来縠皱,若乘小艇,持螯举杯,使奚童击楫歌小海曲,讵不快哉!北岸山房数楹,在绿竹猗猗间,余题之曰‘安乐窝’。群物效其奇,烟云变灭增其趣,营丘着色山、王洽泼墨画,皆在吾眼前。惜此地游屐稀至,奇胜不传于外云。”清《光绪太平续志》:“象鼻山 在卫治东南,即铁局山(《戚志》见‘伏龙山’下),又曰翠屏山。山顶颇平,城跨而筑之。”

从志书上的这两段记载可知,翠屏山在伏龙山之南,只有十几丈高,长倍之,因形似翠屏,故名。明初的时候,因为山下设有铁局,清戚学标的《台州外书》称:“松门铁局,在旧卫城东南,江左记云伏龙山之南有小山,高不过十余丈,状若翠屏,明初下置铁局,其上浮图,亭亭矗立。盖当时铸军器处,土人因呼铁局山。”因为是“兵工厂”所在,所以又有了铁局山的别称。山中有玄坛洞(因避康熙皇帝讳,又有写作元坛洞),玄坛即赵玄坛,就是财神老爷赵公明,所以现在还有座财神庙在山上。

民国时,箬横“浙南才子”毛济美曾在松门教书,他留下了《松门十二咏》,其中一首咏翠屏山元坛洞:“纤手偏能杀两倭,佳人贞义信堪歌。元坛洞口寻遗石,烈血千年总不磨。”作者原注:“铁局山下有元坛洞,倭寇松时,有民妇避匿其中,二倭犯之,妇手刃二贼,遂自刎焉。今石间犹隐隐有血迹。”

这篇《铁局山记》现被人刻在大理石上,嵌在居士林门边。江左其人,《嘉庆太平县志》卷之十二有载:“江左,一名长卿,号白下,松门世家,麟台子。博览篇籍,为词赋有名。国初,尝为王大将军延至温陵幕,陈遵尺牍,人竞传之。归,筑舍琥溪,花酒自娱,作《乐天词》寓意。遣界后,僦居长屿,自以依人如燕子,有《燕子赋》。尝记《松门遗事》,桑梓故实赖以有传。”王大将军指的是清廷派出进剿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之变的和硕康亲王杰书。江左曾为温岭《淋头潘氏宗谱》作序言,《盘峰江氏二房宗谱》中也附录有江左所写的《松门伏龙山江氏族谱序》,落款为“康熙元年岁次壬寅阳月九世孙竹林居士廪膳生左书于长山之鹪憩居”,可知至少在1662年时,他就僦居长屿了。

松门居士林。

松门甘岙有江氏大坟,是江左的祖坟所在,箬横沧水林氏林丙恭(今陈塘洋村人)有《甘岙经江氏大坟,追吊明思明通判静川先生、竹林居士白下先生乔梓》诗:“石乳出危崖,瀑泉响空谷。有坟大十围,适当山之腹。云是江氏祖,碑残不可读。嗟哉我清初,遣界将地缩。沿海各大家,流离覆宗族。潘氏散复聚,顾氏宅转卜。闻氏徙长山,葛氏频顾复。江虽族望存,城西类茕独。追忆静川公,循良而贤淑。若不逢遣迁,后昆定繁郁。适丁鼎革时,海寇重杀戮。庸臣乏远谋,将民内地逐。贫者半凋零,富者重版筑。竹林居士左(作者原注:先生名左,字白下,自号曰竹林居士),风尘长仆仆。祖居未能还,茔墓任樵牧。古树卧山腰,危根究中伏。秋深苦霜薇,三径荒松菊。还祈后起贤,勤苦先畴服。振起旧家声,毋令泉下哭。”

万茂巷台门。

文峰塔:七级浮图七丈高

到翠屏山上瞻仰文峰塔,可以从南、北、中三条路上山,其中中间这条路就是从财神庙前经过上山。翠屏山很矮,没几步就到山顶了。若从南边上山,则经过近年用青砖重砌的雉堞(城墙),南边山上有一座石质凉亭“幸福明亭”。

翠屏山上的幸福明亭。

记者上山时,恰下过雨,空气比较潮湿。记忆较深的是,山上杜英白色碎米状花朵正盛开着,文峰塔周围有不少马尾松树,塔周广场正在重新浇筑水泥。

文峰塔的初建时间,可能是在明代,民国八年,曾经重修过一次。现在文峰塔边上,还有陈明园撰文的《重修文峰塔记》碑,碑石离底座近处已断裂,碑面一部分已残缺,但有些文字可以从以往的记载中找回来。

民国八年重修文峰塔的是松门卫商会会长刘镜秋等人,他的家就在南门街附近的合昌四合院内。刘镜秋的《花隐家庭诗史》稿本中,有一首创作于民国八年八月朔即八月初一的《文峰塔》诗,题下自注:“即翠屏山古塔,相传造自明初,无碑碣可考,塴塌近半,今夏同人等议修,余监其事,经三阅月告竣树碣,里人陈明园撰文,张启明书丹,爰定斯名。”

诗云:“七级浮图七丈高,宏模经始自前朝。鹤湖深蓄砚池水,鲸海平拖书带潮。千垛长垣争拱负,一方多士赖舒翘。松门自此人文起,山也多情水也饶。”从诗及序中可知,文峰塔之名,是此次重修后起的,目的是为振兴文运,希望“松门自此人文起”。

陈明园的《重修文峰塔记》是这样写的:“翠屏山之有浮图旧已,康熙初圯于火,鹘突谽牙,了无秀气,览者憾焉,相与捐而修之,名曰文峰……纪其事,余曾梦塔上一松,蟠屈横亘十数……不足信,丁固腹松儒者所嗤也,他日年……者,或森森如松针焉,则兹修为大有造矣!……峰?高出云表,气所钟人,矫矫凝远,洞……亿万斯年,恃为至宝。陈明园撰,张启明 符致祥 刘开泰 毕卫垣 林培 葛启泰 段梁材 同□中华民国八年己未中秋吉旦 刘铭藻监修。”

刘铭藻即刘镜秋,谱名昭鉴。

这次重修后,到1941年三月,文峰塔遭遇了日军的炮火。

据《温岭遗献录》介绍,1941年农历三月初一巳刻,日机轰炸松门时,松门诗人江昭民(1925年生)一家四口死难,孑遗孤苦,自学成才。他曾任小学教师,工商联文书、会计等职。温岭诗协会员,松门文峰诗社副主编。著有《江声吟草》。

他有一首《辛巳纪恨》:“炸及山城并水乡,蹂躏岂独一家亡。同仇薄海风雷怒,不共戴天须血偿。”又有《忆己卯夏别母子李婆桥》:“当年别母李婆桥,回首慈亲梦里遥。忍见哀鸿逃遍地,传来砲火响冲霄。迟归深虑衣添制,永诀竟成恨不消。惆怅河波曾照影,难忘泪眼送征桡。”他曾作《家乡好调忆江南》十首,其中写文峰塔炮火弹痕的:“家乡好,古塔曰文峰。敌国涤仇留作证,饱经炮火弹痕重;教育启蒙童。”他还有一首《丙寅春节登塔山》:“几经炮火屹轩昂,瘢剥弹痕体带伤。敌国深仇难泯灭,不堪旧痕再思量!”

文峰塔在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直生著的《温岭文物简志》是这样介绍文峰塔的:“清。在松门镇幸福村翠屏山(象鼻山)上。砖石结构,7层,连基座高16米左右。塔的平面是6角形,中空,塔身宽度最低层外围每边146厘米,内壁每边60厘米,厚64厘米,由下而上逐渐递减。建筑时间约在清初,民国8年重修,塔壁嵌有《重修文峰塔记》一文。塔身造型、铺作、装饰颇多改样,已非原塔旧貌,但通体灵秀挺拔,玲珑可观。”

2001年市镇两级修复文峰塔,留下了《修文峰塔记》。2019年10月底,温岭市、松门镇两级拨款39.5万元,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保护性修缮。据当时的报道称,此次进行的文峰塔修缮工程,主要是修复塔体的外壳,加固开裂的地方,不让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湖心射塔”是松门十景之一

旧时,翠屏山上的文峰塔与鹤湖相映成趣,还是松门十景中的一景“湖心射塔”。

鹤湖亭和永乐桥。

据《温岭县续志稿》记载,松门旧有十景,分别为梦萦古顶(城西南茶山山头崒)、古洞朝阳(朝阳洞)、青云石室(老虎山玄真洞)、玉井金水(北门外中井)、宝寺梵钟(崇宝寺)、飞涛映日(招宝山玄坛庙)、湖心射塔(翠屏山文峰塔)、灵台望潮(沙路石亭望潮)、鼓楼大佛(鼓楼山前院千手观音佛)、虎溪瀹茗(茶山虎坑道观)。其中,“湖心射塔”的介绍称:“东南翠屏山,有文塔圯于康熙间,民七年商会会长刘镜秋募资重修,碑记为陈公明园所撰。塔下有鹤湖,财神、杨府二庙,一后一右,点缀其间,风景宜人,雁塔倒影入湖,游人每拾石射之,尤饶别趣。”

鹤湖。

记者曾看过温岭档案馆所藏上世纪40年代初的松门地图,发现图上鹤湖,还真像鹤形,因为在现在的鹤湖两头,还有在地图上看上去细如鹤膝、鹤首的水体。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记者 黄晓慧

编辑丨陈涵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