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东兴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石屋营造技艺名震温岭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5日 09:36:23 编辑:金敏
(0)

石塘镇东兴村、兴建村都在箬山打爿岙,从温岭市区坐公交车到箬山车站下车,就到了东兴村。

印象中,东兴村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村,这里是箬山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区,村里有4座碉楼,其中两座(上街路33~35号民居碉楼、下街023号民居碉楼)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温岭碉楼”的组成部分),另两座未列入的碉楼分别在桥头路12号和后门岩路18号边。台州市级非遗项目七星锣鼓和温岭市级非遗项目石屋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温岭大奏鼓的定名者“大奏鼓之父”陈其胜(已故),市级传承人吴瑞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人节代表性传承人骆业生(2014年故世),七星锣鼓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修标,擅长七月七祭拜彩亭制作的陈其富、陈其权等都是东兴村人。

因为东兴村是记者联系的基层联系点,4月21日,记者再次走进了东兴村。

东兴村上街路33-35号民居碉楼。

东兴村上街路33-35号民居碉楼。

村里两户仍在坚守索面加工

下车后没走几步,记者就看到路边有做索面的师傅,在收晒木架子上的索面。做索面的师傅叫陈兆彬,今年62岁,做索面已有30多年了,他的妻子张素芬则做了40年左右。

据陈兆彬夫妇介绍,索面整年都可以做,下半年做的时间久一点,因下半年北风天时,索面干燥得快一点。

陈兆彬在收索面。

记者了解到,原来箬山就有13户人家做索面,现在只剩下陈家和上街郭定德两户人家了。

做索面这一行之所以式微,陈兆彬夫妇认为,主要是因为做索面辛苦,要在太阳底下晒面收面,“别人走进(屋里避太阳),我走出。”半夜就要起床做索面,加工索面,要按工序来,面粉加盐,粉团揉起来,垂半个小时,再放面床上卷起来,用刀划起来……中间还不能停顿,面晒干后,如不及时收的话,风吹来,这面就会断掉掉落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收入不高,像当天,他做了60斤干面,按12元一斤算,销售额只有720元,扣去成本,赚不了多少钱。

“山西叫挂面,温州叫线面,临海叫垂面,我们箬山叫索面,都是一样的面,但是临海的面粗一点,山西的挂面也是粗面。”陈兆彬说,这些不同名称的面,做法都差不多。

索面。

“以前穷的时候,索面是稀有的,一般给坐月子的女人吃索面,还有家里有娘舅之类贵客来了,也要烧索面招待。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吃索面不稀奇了。”陈兆彬说。还有箬山人七月七“烧金”(指“石塘七夕习俗”小人节祭拜活动)时,都要放上索面。

在采访时,不时有人到陈家买面,其中有几个是在边上饭店吃饭的外地游客。

张素芬向记者介绍了索面的做法,她说,烧索面时,可加上赤猪肉、虾、蛏子、蛤蜊、金针、香菇、茭笋(茭白)等配料,姜汁可放一点,但是青菜、包心菜等最好不要放。这索面软,易消化,吃下去不会胀肚子,所以有胃病的人也适宜吃。

下街。

村人创办温岭首家民营影剧院

午饭后,记者在街上转了转,记不清楚第一次到东兴村是1998年还是前后一年,这么多年,箬山街慢慢地变化着,如之前没有的快递点,也开到街上了。而之前的亚细亚饭店这一幢,现在是瑞人堂参茸行箬山店和丰源超市箬山店。而更早的时候,这里却是箬山影剧院。

记者手机中保留着一张箬山影剧院的老照片(忘记了是否从《温岭县群众文化发展史》中翻拍下来的)。”上面的说明是:“一九八五年箬山镇三十八户渔民自筹资金四十六万元建造起全县第一个民办影剧院。”此次到东兴村,记者特意去寻访当时的创办人之一,现年80岁的林大旗先生。

不过,因为林大旗先生十几年前患喉癌,切去了声带,我们的交流比较困难,在他女儿的“翻译”下,记者勉强了解了一点模糊的情况:

原来,林大旗1969年3月从部队复员回乡,后在村里(大队)任党支部书记十多年,在当地有较高的威信。上世纪七十年代,东兴这里很穷,破破烂烂的,改革开放后,渐渐发展起来。1985年,与黄文庆等人合股建起了箬山影剧院(据村文化礼堂介绍,此处原系海沙头,1965年建造大会堂,未完工,1979年个人集资改建成露天电影院),其实,这不仅是温岭首家民办的电影院,还可能是全国首家民办电影院。

记者后来查到了《浙江日报》1986年6月1日江凫生、黄玉成撰写的一篇《四农民集资兴建影剧院》报道称:“温岭箬山乡东升(应是兴)村的王(应是黄)文庆、庄道金等四位农民筹集资金四十二万多元,在乡里建造起一座拥有一千一百多个座位的综合性影剧院,为演出和放映提供合适场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乡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赞颂。”

老家东兴村的石塘镇干部林作标,得知记者想了解箬山影剧院旧事后,特意回老家找出了当年的电影票粘贴本,上边记载,箬山影剧院是1986年2月15日上午8时放首场电影《八仙的故事》的。他保留的电影票有两种样式,其中一种有“温岭电影公司箬山影剧院入场券”字样,另一种没有“温岭电影公司”这几个字,所看的电影片名有《开国大典》《大学生轶事》《傻冒经理》《他选择谋杀》等,票价记录从7角钱到1.5元不等(大部分没有标注)。

林大旗先生介绍,箬山影剧院只办了十年左右,后来因为涉讼,被法院查封了。其原因说来话长,是因他在影剧院之后,与黄文庆等人合股另外办了一家影海冷冻厂,当时经营得也是很红火的,但是因为有一年一车车的水产货物发往东北后,货款收不回来,导致向银行贷的款还不出来,引起银行起诉。而箬山影剧院的股东,有的是与冷冻厂重叠的,影剧院就是因为连锁反应被封了,贴封条的那天下午还在放电影。

林大旗等认为法院查封影剧院做法不妥,但无可奈何。如今,当年合伙的黄文庆等人有的已去世,事过境迁,提起旧事来,林大旗仍是扼腕叹息。


林厝林氏玉环展复后来岛开垦

东兴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石屋,如林家里、红砖墙里(林作标说应写为红砖场里)等。

东兴村红砖厝(红砖墙里)。

林家里又称林厝,其祖厅大梁还挂着一块清代的匾,上写“期颐端方”四字,据说此匾在“破四旧”期间遭破坏,现四个大字比较清楚,而上下款字迹则隐隐约约,有“钦赐”“寿翁林君哲大清乾隆五十年七月吉旦”等字。

清代“期颐端方”匾。

据林作标介绍,寿翁林君哲(林永清)是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后塔迁徙到打爿岙的第二代,第一代为林成,现在林氏家族还保存着一张林君哲立的遗嘱分书。

遗嘱是这样写的:

立遗嘱:父君哲仝母刘氏,切(窃)缘托天地之鸿恩,承祖先之庇佑,切(窃)哲年登叁拾玖岁,并未生男,蒙祖母代为招得文相与哲为亲男一体,至四拾岁亲生次男妈赐,后生三男源水,俱获平安,可谓慰矣!遐想当年闻之玉环展复,来至石塘岛盘岙开种。一见树木荫猗,百世昌茂,细思独力难成,无从下手,总之心想开种,觅盘岙无主荒地报垦,一带麒龙两岗毗连鹿头嘴等处,遍年报升,招佃开种。日则与木石居,晚则与鹿豕游,无论天热地冻,无分风雨雪落,如此辛勤,艰苦备尝,始得此土。迨至乾隆三十五年间,家口繁多,渐成长大,连年好事,费尽心机,舒用银钱不可胜记,而亲戚朋友亦啧吾之冠婚等项合宜之美誉矣!吾今年迈六旬有伍尚未清心,故立遗嘱为凭……

从这张遗嘱可知,当年,林君哲是在玉环展复后到打爿岙(岛盘岙)开垦土地的(当时石塘庄属于玉环厅)。


石屋营造技艺闻名遐迩

据林作标介绍,林厝石匠,非常有名,林美有(绰号玛宝)与胞弟玛兰等,带徒弟郭国典建造了里箬村的陈和隆旧宅。陈和隆的弟媳就是林厝女儿,生有两子陈霭华和陈其凤,因陈和隆无子,陈其凤过继给陈和隆为子。

东兴村的市级非遗项目“石屋营造技艺”的申报文本,就是林作标调查后做的,因此,他对这些情况非常熟悉。根据林作标提供的线索,当天,记者在东兴村村部采访了郭修金,他是郭国典之孙,曾是温岭县建筑公司箬山建筑队队长,曾任东兴村党支部书记。

郭修金生于1951年,爷爷郭国典和他的两个弟弟郭国顺、郭国雄以及郭修金的父亲郭加富都是石匠。

郭修金13岁小学毕业,家里就让他当学徒,结果暑假开始做了3个月,老师来叫回,到初中毕业后再次当学徒,两年不到出师。

1970年,郭修金等箬山石匠曾到松门的温岭盐场参与建造溴化车间,这个车间是石头砌成的,三层的房子,总高有十五六米,底层有6米左右高,门口有4米高,这是当时温岭最高的石头建筑。

车间里有两座溴化塔,有20米左右高,圆的,直径3米左右。所用石料是紫红色的钓浜石,50公分长,30公分宽,17公分厚,用水泥浆砌。

箬山石匠将溴化塔工程做得又快又好,期间,引来了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的教授。教授提出打算请他去沙特阿拉伯那边去施工,听说那边的人造石头屋,砌了一米高后,要停几天,再施工,这样就很慢,不像箬山的工匠可以接连着干。但是遗憾的是,郭父没让郭修金出国。

郭修金还参加过松门“五七”干校等地建筑建设,此外,还曾参与温岭的块石公路建设,块石公路从城关山下金一直铺到田洋的山凰,当时有11班的石匠师傅在做,箬山人是其中一班。当时铺块石,工价是一平方米6.8角,一般的工匠一天只能铺一两元钱,而箬山的师傅能铺到四五元钱一天,结果引起同行的怀疑,要求在监理站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在老车站附近现场测试,其他地方的工匠以淋头的工匠为代表,结果比赛下来,淋头工匠两个人,也比不过郭修金一个人铺得快。原因何在?郭修金说,因为工具不一样,他们的榔头是四方的,加大的,淋头石匠的榔头是没有角棱的,使用起来没有他们的顺手。

箬山石匠的工种有采石、打石板、砌墙三种。过去,采石的人,包括苍岙那边,总共有十几班人。过去,打爿岙禹王庙的戏台4根石柱,就是采石人采下来的。

大概1990年前后,砖混结构的房子上来后,石屋营造技艺渐渐少了用武之地,现在只有郭加林、刘瑞忠、郭加茂、郭秋喜等几个人还在做,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一般是修复石屋为主。现在人造单纯的石屋,再也难造了,一方面是工价太高了,另一方面,年富力强的石匠也难找了。

据介绍,东兴村有座老教堂,正准备出资修复,打算提供给村里作石屋营造技艺项目的展示。

石板道地。

陈姓是东兴村大姓

陈姓也是东兴村的大姓,村里有红砖场里、石板道地等陈姓院落,其中红砖场里现在也是石屋建筑为主,五十多年前,还能看到底层的窗户下面部分,是红砖砌的,这当是红砖场里得名之原因吧。这红砖比起现在习见的红砖来,窄小一点,细腻许多,现居民还保留着一块。据说上街路33~35号民居(现主人为陈西照)这幢屋子的后面的碉楼顶上用的红砖,也同样是从福建运来的。

东兴村和兴建村的保界庙是打爿岙禹王庙,祀平水禹王、关公、妈祖、鱼师老师、仓颉、文昌帝君、孔子先师等,平水禹王寿诞为七月廿一。

村文化礼堂排练节目。

党建引领促发展

记者采访了省优秀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东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定喜,他是201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换届后,兼任村委会主任。

据郭定喜介绍,近年来,东兴村以党建引领促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环境整治,推进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村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东兴文化广场(在打爿岙禹王庙边上),村里的箬山农贸市场,已成功改造提升为省二级放心市场。一事一议项目环山路建设工程已完成一半左右,还有半条路完成后将与81省道连接。同时还开展了桥头路等门面修复。东兴村还进行网格化管理(共3个网格),正在建设浙江乡村智慧平台。东兴村连续多年获镇里评的先进集体等荣誉,是石塘镇五星级(最高级)党建示范村。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记者 黄晓慧

发自基层党支部联系点

编辑丨陈涵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