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浅谈《学记》的“四兴六废”观对教学的启发
源稿:作者 杨米利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6日 16:52:20 编辑:金敏
(0)

《学记》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从时间上看《学记》离我们已经二千多年;从教学内容看《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内容与现代差异很大;从学生的身份以及学习环境、教授的方法等等看都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学记》和现代教育的差异非常大,其中提到教育的技巧和原理却是跨越历史、跨越时间,直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学记》中提到的“四兴六废”的观点现在的教学工作的启发还是很大的。

一、豫字诀

“四兴”第一条就是豫。《学记》对豫的解释就是禁于未发,这有些类似中医所说的治未病。大意就是禁止工作应该做在学生没有犯错之前,而不是做在学生犯错之后。如果学生已经违反纪律,对其批评教育,效果会怎么样?

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犯了错,被带到办公室,教师用了百般方式加耐心与之交流才能让其认识到错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小学生他们认错态度特别好,当有教师问他,你错在哪里,他会很快说出自己的错误地方。当教师问他能改不,他们会马上回答:会改。这些回答能改的孩子回到教室之后,很多还会继续犯错,很多老师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这种无奈正是《学记》中强调的“六废”中的“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意思是当学生犯了错,这件错事已经形成,说明他对错事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老师要想去改变他的想法就会遇到抵抗,也就是扞格。看上去教师已经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实际上一部分学生只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内心真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此时教师对学生再进行教育纠正,很容易会形成“不胜”的局面。这给我们教育工作提了一个醒,我们的教育工作重心工作不是落在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而是将重心落在怎么防止学生犯错上。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能诱发学生犯错的因素,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禁于未发就是提醒教师应将重点工作落在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之上,比如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消除同伴的负影响,增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对孩子消除负影响,这才是工作的重点。同时应该帮助孩子形成一些固定的好习惯,通过好习惯来约束孩子言行,这些看似与纠正学生错误无关的事情恰恰是防止学生犯错的最核心的工作。如果教师只将重心放在学生犯错之后的引导,那将会是事半工倍。这也是一些教师觉得自己很辛苦管理,结果班级里犯罪的学生有增无减,工作很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时字诀

“四兴”的第二条就是时。时就是“当其可之谓时”。当学生有需求时这就是时,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时一定要是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如果不是学生需要时候展开教育或者教学就会出现《学记》提出的六废的另一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错过这个时机,再让学生学习,学生或许花了百倍工夫只能收到一倍效果,学生就会学的很苦,教师也会陷入无效的说教之中。

这一条给教师的启示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重点应该落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让学生产生需,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知识落实上。如果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就会忽略学生的需求。比如一些学困生坐在课堂上是很痛苦的,因为他没有需求,教师讲的他都听不懂,但是课堂纪律却要求他必须要认真听讲。一些优等生自己都会了,会觉得教师讲的内容太浅显,他同样没有需求,但课堂纪律也要求他要认真听,他们同样会感觉不舒服,很无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现在提倡的分层作业正是“时字诀”的最佳体现。

除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之外,教师应该将重点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当学生对这门课有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想学。当学生具备主动想学的动机时,这个“时”就来了,教师抓住这个“时”传授知识,学生学起来自然就轻松很多了,正如亲其师,乐其道也。

否则学生没有这个“时”,教师又只注重将知识落实,完成自己即定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上就很容易出现满堂灌,以及题海战术这些情况,学生学的很辛苦,教师教的很累,但效果却不如预期。

三、“逊”字诀

“四兴”的第三条就是“逊”。“逊”在《学记》中的解释是不陵节而施之。不要超越学生的接受程度,要循序渐进地教学。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特点,一味超纲教育、超前教学、赶进度的教学、随意教学等等,就会出现“六废”中的一条: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没有循序渐进地教学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业成绩变差,学习不成功的现象,也就是学困生的批量出现。这一条实际提醒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传授知识的有序性,这个有序性应该包括二条,一是知识体系的有序性,还有一条就是学生接纳知识程度的有序性。

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他就只会教显性知识,而不懂得怎么将知识讲透,讲清楚。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如果没有让学生感悟到一一对应的原则,渗透加法的定义是将两数合并成一数,让其感悟两数相加的条件是每一个单位相同才可以进行合并等内容,反而将重点放在计算上,将重心落在让学生怎么快速记住10以内加法的式子和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看似能快速提高一年级的数学成绩,实际上学生只在熟记,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开发和发展。这样的教学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这就是知识体系的有序性方面还没有做到位。

关注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的有序性实际上就是需要强调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让优生吃的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的了,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也要求教师不能有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能唯成绩要求学生,因为成绩一个标准之下的量化结果。

四、摩字诀

“四兴”的第四条就是“摩”。“摩”是相观而善之。也就是学生应该学会向同伴学习,取长补短,这是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他进入未来社会的交往能力的一种训练。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重和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学记》中也提出教学相长的概念。“摩字诀”实际上点出一个孩子来到学校,除了学习规定的知识与教师互动外,他还应该学会与同学交往的能力,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将这一种差异化资源当作重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这就提醒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应该注重学生相互学习的能力培养,这和现在提倡的小组合作,同伴合作是不谋而合的。如果教师的课堂上只出现师生对话,师生理答,这无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欠缺的。除了课堂上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还应该留足课余时间,比如课间休息、午间休息等等这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应该被占用。看似这些时间没有什么作用,但这种自由支配时间却给学生提供同伴互助学习的空间。

如果将这些时间都挤占了,学生只剩下在课堂上的互动,这是教师安排下的互动,是一种被动式的互动,课余时间则是主动性的互动,此两者不可或缺。如果学生没有培养出这种能力,那就会出现《学记》中所说的“六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当然在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朋友选择,应该帮助学生选择良朋,而不是其他有负面影响之人。一旦择朋不利同样会出现“六废”中所说的: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因为交到不好的朋友,形成不好的习惯,不听教师之言,最后荒废学识。

这中间的尺度需要教师精心把握,而不是一放了之,或一收了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实际上就是一种“摩”字诀的极佳场景应用。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