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 | 紫皋村:紫高茶出日铸上 曾是荆芥名产地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 10:33:35 编辑:金敏
(0)

城东街道紫皋村是个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古村,紫皋之得名,因紫高山而来。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之二载:紫高山 自半岭盘礴蜿蟺二十里,历望海峰至此,南接消岭,东北跨铁场,皆紫高山也。亦曰紫皋。山顶平旷,土膏滋沃,产茶,出日铸上。唐时建有崇善寺。东峰隆起,纯土无石。半山有洞,门内书“太乙”字,尝有羽人居之。相传明嘉靖间筑城,由此采石成洞,《叶志》在筑城先,已载此洞,则其说非矣。碧水潭在西岙麓,其净如拭,不掩素鳞,邑人吴虬诗所谓“紫皋寺废遗荒草,碧水潭空涨落花”也。岙内故宋时置酒坊……

龙潭坑山塘。

紫高茶出日铸上

“产茶,出日铸上”,意思就是紫皋出产的紫高茶,其质量还在绍兴的名茶日铸茶之上。早在南宋时,紫高茶就出名了。南宋《嘉定赤城志》载:“产茶,紫凝之外,临海言延峰山,仙居言白马山,宁海言茶山,黄岩言紫高,皆号最精。而紫高山茶,昔以为在日铸之上者也。”

明《嘉靖太平县志》卷之三载:“茶近山处多有之,惟紫高山、鹅鼻山者颇佳。”不过,《嘉庆太平县志》中则又记载:“今以出谷岙者佳。”谷岙即今城南镇彭家村一带。历史上的紫高茶,后来成了传说。

一级公路经过紫皋。

丁姓为村中第一大姓

因“百村行”采访,7月7日,记者再次走进紫皋村。在村部,记者受到了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丁军兵等人的热情接待,他们为记者找来了《黄岩温岭丁氏宗谱》总谱,供记者查阅拍摄。当天,有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来村里与老党员丁福清、丁茂华座谈,记者也借机采访了两位老党员。

紫皋村有村民1840人,丁姓是紫皋村的第一大姓,另有许、杨、陈、黄、林、蔡等姓。紫皋村1950年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领导,除2017年至2020年任村委会主任的杨根法外,其余均姓丁。

紫皋的丁氏,据宗谱上记载,系从温岭(今温峤)逃难而至。宗谱记载,《黄岩温岭丁氏宗谱》的始祖为丁嘉谋,是忠国公丁廷延之第三子,忠国公为节度判官,他“尽忠赴难”,三个儿子遂迁于浙东,其中长子嘉猷迁越之彩烟(今属新昌),次子嘉谟迁天台之东山,三子嘉谋迁黄岩平泉之温岭,卜宅于丁村凤凰山(今温峤镇许宅村一带)。谱载,其五世丁旻平方腊余党功补进义校尉,授承节郎。六世祖克斋公(丁复)为驸马。七世丁世雄(丁少云)积德行善,造桥立市(松山桥、松山街),弟丁希亮(丁少詹)中漕举。八世丁木(子植),少云公长子,登嘉定四年进士。

丁嘉谋的儿子丁仲镒始建丁园,其后裔丁少云、丁木均曾扩建丁园,构筑亭台堂榭等景观20多处,成为驰名浙东南的名园,朱熹、叶适、陈亮、林景思、陈傅良、王绰、陈耆卿等都曾留恋此处。但是好景不长,到宋景炎年间,因黄岩县令李复诬告,兵刑二部派人前来抄没丁家,正月初三,丁氏子孙改名易姓,纷纷逃窜,丁园被付之一炬,成为毁宅,故后人称此地为“许宅”(毁、许音近,温岭方言,换牙叫毁牙,读音近“虚牙”)。丁嘉谋的十三世后裔嗣宗公迁居紫皋,为大房始祖。二房文孟公始迁小屿,三房明善公始迁老屋,四房明信公始迁红台门,五房本仁公始迁白峰岙,遂成五房。三、四、五房都在今路桥区。

黄岩温岭丁氏行第十世至廿六世为“康景应明宗伯文孟仲恒懋丙光洪维孚成(同时也可用:时昭孟本元善匡良云兴汝永廷必言邦若)”,第廿七世至四十八世为“金玉儒学安国圣兆孔秀万载锡祖启佑人士咸思建立”,目前紫皋村丁氏在世的辈分最大的是廿九世儒字辈,最小的是三十五世孔字辈。

抽水机引水渠。

紫皋人参与创办新河中学前身授智中学

紫皋村丁氏,现当代较有名的人有新河中学前身授智中学创始人丁天杰,他就是丁氏廿九世,谱名“儒丽”,字诗水。他的故居,就在横淋线和紫皋菜场边上,大宅院台门上,隐约还能看到“志高大队”四字。东边一部分老屋现在是村老人活动中心,不少老人在里面打牌、打麻将。边上还有座丁家炮台,2013年4月挂牌为“温岭市不可移动文物”。

丁天杰少年时就读于长屿闻福生(闻邦椿院士的祖父)创办的一峰书院,同学有朱伯康、闻梓才、闻荣椿、陈琴朋、陈鹤鸣、王树滋、王树森、王耀南(据朱伯康回忆录《往事杂忆》),这些同学在读了几年书后,朱伯康考入杭州安定中学读书,其他同学亦纷纷到外地上中学,大部分到温州考入第十中学。丁天杰曾在海门东山中学就读。

据《温岭县教育志》记载,丁天杰后来“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值抗日战争爆发,偕学友回乡借用新河登明寺,创办温岭县战时补习学校。年底停办,翌年回沪复学,1942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回乡任育青中学温岭分部校长,1942年学校改名私立授智中学,仍任校长,任职期间,注重教师选聘,对教师生活上关心体贴,工作上严格要求。治学有方,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规、校纪,为该校树立了优良校风。新中国成立后,曾当选为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3年去世,年40岁”。不过,谱上记载是1954年甲午十一月初三去世。

授智中学开办后,校长丁天杰“积极经营,筹募基金,添建校舍,购置图书仪器,充实内容设备,一面厘订章则,提高待遇,延聘良师,实施训校,各项设备皆已渐臻规定标准。现本校置有基金农地及沙田等共五七四亩,校舍一〇九间,仪器标本二百种,堪敷初级中学九学级之使用”。(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十四私立授智中学校董会呈送县政府文书,温岭市档案馆藏)丁天杰、朱伯康和林公济曾向学校赠送了部分书籍。

丁天杰的夫人,是泽国湖亭三王(现为联树村)王群英,系一峰书院同学王树森(英材)的妹妹,他们育有三子一女,长子丁复华,次子丁复兴,三子丁复球。在丁复球家的墙上,仍悬挂着丁天杰和其夫人的照片。

1966年出生的著名水产专家丁理法也是紫皋村人,他1988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海水养殖专业,在青蟹、对虾、泥蚶、青蛤、大弹涂鱼等品种的生产性育苗与养殖技术上具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曾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浙江省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紫皋路廊。

紫皋荆芥曾出口创汇

历史上,紫皋的荆芥比较出名,清《嘉庆太平县志》有“紫高出荆芥”的记载。《台州名特产》一书记载,“温岭荆芥,穗多茎小,品质好。它是一味常用中药,有强烈的香气。”书中分析紫皋一带出产荆芥素享盛名的原因,“一是该地砂质土壤,地势略高,向阳平坦,气候温湿,所产荆芥,品质特别好;二是经过长期精心栽培选育,品种优良;三是当地农民有一套传统的种植和制作荆芥的经验。”据此书介绍,太平荆芥不仅行销国内各地,而且出口东南亚各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省定点收购产品。产地主要分布于紫高(皋)、铁场、肖村、城关、横山、岙环等处。1969年种植面积达1100亩,当年收购70吨。以后生产有所起伏,1985年收购荆芥36吨,出口16.3吨。

丁福清告诉记者,以前志高大队(曾用名)有12个生产队,加一个牧场、药组。这个药组的成员是从各小队抽人成立的,种药的地也是从各队抽来的。药组大概是1972年、1973年开始设立的,因为县医药公司来人联系种荆芥等中草药。荆芥一般在清明前后种下去,种籽要用炉灰拌起来,种在两条薯垅宽的地方。荆芥种下长到两三寸长时,再套种番薯。荆芥一般到小满前后收获。种荆芥,施肥不能太多,否则长得过高,下雨时倒伏,容易烂掉,也不能太少,否则长得短,这需要一定的经验。荆芥收获后,要晒得干一些,然后等医药公司同志上门收购。那时候,铁场、西岙(咀)、石仓下、鸡鸣都有人种荆芥,紫皋大队的最多,一年有几百元的收入,但从没有超过1000元。过去,几百元的收入也不错了。药组除了种荆芥外,还种过一见喜、淮山、丹参、红花等药材。

不过,现在,紫皋的荆芥已成过去式了。近年,横峰街道文化站曾找人进行保护性种植。

如今,紫皋村的特产较出名的是萝卜、大蒜、葱。据丁福清介绍,种葱尤其辛苦,村民经常要下半夜起来拔葱,一大早拣葱,将黄叶等摘去,整理好,洗好,下午卖出去。现在不用送出去卖,有专门收购的车子开到村里来收。当天就要卖完,不能过夜。

紫皋炮台。

紫皋路廊和村里的水利设施

紫皋村的古迹,现存的还有温岭市不可移动文物、温岭市历史建筑紫皋路廊。据路廊栋梁上所记,紫皋路廊是清光绪八年建造的,“地主”丁凤飞、丁玉建、丁成虎、丁荣策都喜舍田一分、五厘不等。

紫皋路廊在到温岭殡仪馆去的那条路东约100多米,另外还有现代的水利设施紫皋水渠在其西边。据文物工作者调查得知,紫皋水渠由紫皋村民于1967年建造,原长近千米,现残存220米左右。水渠呈高架式。各渠槽槽墩由不规则的石块、石条砌成,高1.75米,宽1.2米,长度不等。记者这一次发现,砌槽墩、槽墙的,还有明代嘉靖泾川松崖陈公之墓石板和一座似乎是顾氏古墓拆下来的石雕(内容有“此顾祖穴,藏顾祖父。迁地最良,乐土乐土。三男德贵敬刊”)。

1972年、1973年,志高大队曾经将紫皋溪改为紫皋河,因为紫皋过去只要下大雨,山上的泥石就随着溪水冲下来,有时候把路冲断,淹没稻田。当时大队领导想到夏禹王治水故事,用疏导的办法,召开生产队长、党员会议,进行动员,批来炸药开岩,动员群众施工。宗谱中留下了丁福清撰写的《改溪赞》:历古来紫皋溪直穿庄身而过,且坝低而底浅,每遇山洪袭至,其灾尤难逃避。故于共和壬子、癸丑两岁,在村班子带动下,鼓足干劲,以不屈不挠之精神,迎寒流,斗酷暑,战胜困难,使得其工顺利而竣。众所梦寐已久之愿望得以实现。

赞曰:史始紫溪穿庄过,山洪暴发灾难躲。满村老幼苦亦忧,朝思暮想改溪流。村民立下愚公志,鼓起干劲战春秋。自此至今水无阻,安居乐业谱新歌。

近年,紫皋村的水利设施有龙潭坑山塘,这座2008年开始兴工建设的山塘,使村民在几年后喝上了一元钱一吨的自来水。

紫皋村的保界庙为紫皋安邦庙,祀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寿诞日为正月十五,现位于一级公路北边的董庵里山脚,其东邻为兴福堂,又称路廊堂,也是迁建的。堂中有清宣统三年的一块《创造兴福堂碑记》,据记者了解,箬横镇大路毛村也有一座兴福堂,碑上所记师太即大路毛人,现在紫皋兴福堂负责人为尼允志。路廊堂得名的那个路廊已被拆除,位置在一级公路南边,现在那边还留有一口“丁公路廊井”,原井上盖亭,有民国三十几年的石楞。

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俞明德在紫皋起步

历史上,紫皋村除崇善寺外,还曾有“紫皋福禄寺”,1949年后改建为紫皋小学,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俞明德在此任教并申请成立了温岭县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大队部。

据丁军兵等介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着力解决村民困难,使过去以“上访村”出名的紫皋村上访者大大减少,村里新浇一两条水泥路。现在,正在想法解决村民建房难题。自2005年以来,该村就没有新建过住房,现村庄规划已设计好,等待有关部门审批。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记者 黄晓慧

编辑 | 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