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 | 何岙村:元宵迎灯始发地 胜景重现“十八樟”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15:33:51 编辑:金敏
(0)

石桥头镇何岙村村名,《温岭县地名志》《温岭市行政区划图集》上均作“何岙村”,但实地采访时发现,村部门口两委牌子上均写作“河岙村”,本文按市地名办确认的正名“何岙村”书写,但提及“河岙杨府庙”“河岙陈氏”等处时还是按村民习惯,以“河岙”之名书写。

何岙村村部。

七保元宵迎灯起点:杨府庙

因“百村行”采访,7月13日,记者来到石桥头镇何岙村,首先来到河岙杨府庙。这是何岙村和原前林村、后林村、后台门村、石桥街村、大甲头村、中扇村的保界庙,2018年8月,因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前林村、后林村、后台门村、石桥街村四村合并为石桥新村,中扇村、大甲头村合并为中扇新村,但是,按民间的传统,在举办元宵节迎灯活动时,他们还是按原七个村(保)为单位轮值举行活动。

出于安全和节俭等考虑,原七村迎灯闹元宵活动,早已被要求改为三年一度举行,记者已有两年未看到迎灯活动了,但以往七村热热闹闹闹元宵的场面,还牢牢印在记者脑海中。每次轮到某村值年闹元宵时,便要由某村的队伍带头,像2007年3月4日猪年元宵节轮到中扇村值年时,中扇村便制作了一辆金猪彩车行驶在队伍前面。几年前,记者曾在一篇《石桥头闹元宵:活力民间文化的样本》中,记录了蛇年闹元宵的一次盛况,对七村迎灯程序作了简要的介绍:

每到一处,当地百姓都要在门前摆上几桌祭礼,有时会有唱排街的艺人唱排街,将桌上的祭礼一样一样唱过去。河岙庙供奉的是杨府三大神,亦即杨家将中的杨三郎,闹元宵时,每晚都要将杨府三大神的神轿抬出来,杨府三大神神像端坐其中。闹元宵巡游时,各类烟花爆竹尽情燃放,虽然喧闹,却也热闹非常。队伍由手擎元宝灯的人前导,鸣锣开道,鼓乐齐鸣,人们高举“肃静”“回避”“孔七丞相”等旗牌,扛着神轿巡游,滚龙(舞龙)、滚八蛮等是少不了的。街路两旁,户户张灯结彩,巡游队伍中也有多种花灯展示,当年是什么年,就以当年的生肖灯为首,而一人举着一盏祈福的雨伞灯组成的灯阵,则是暗夜中最壮观、最动人的景象。当然,除滚龙、滚八蛮外,有时候也有其他各种民间艺术展示,如闹湖船等。最后殿后的是老爷马和扛香镬。这是石桥头七村闹元宵的大致程序。

古塘头。

以下还有一段记载了丰富的祭品:

在龙岗路、石井南路等主要街道上,都摆上了一排的八仙桌供祭桌,有的一张桌上放着鑞烛台、鑞壶、猪头、三牲米鸡、鸡、猪肉、面等各种祭品,有的八仙桌上摆放上装上稻谷的斗(升斗的斗,量具),再插上两把宝剑,桌上还有烟花爆竹等。这些供祭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如有外国纸币的,让人大开眼界;有在十二口盆上,用苋菜籽沾菜油分别写字,组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安吉庆”字样以祈福的;有猪肉、猪肝、肉皮膏、虾、鲳鱼、蛤蜊、小黄鱼、笋干等“八碗”的;有摇钱树、弥勒佛像的;有高橙、香蕉、菠萝、火龙果、橘子、桂圆等各种水果的;有党参、杞子、茯苓、熟地、黄连等各种药材的;有谷、米、豆、麦、莲子、香菇干、金针、枣等食品的;有旧时的农具草鞋耙、蓑衣的;有俄罗斯套娃玩具的;有在全国、全省武术比赛中获得的多枚奖章(主人为太极高手)……

石桥头一带闻名遐迩的“滚八蛮”灯舞,在迎灯时,自然是少不了的:

滚八蛮队后面的,则是巡游的彩车,有好几辆,与往年不同的,今年新增了车身上装着LED显示屏的卡车,上面滚动播放着画面、文字,祝福大家蛇年风调雨顺大家平安吉祥。今年是农历蛇年,因此,彩车上特意还装置了白蛇和青蛇两条蛇灯,青白蛇形灯后边,则是载着《白蛇传》中《游湖借伞》人物的西湖游船彩车呢,许仙、白素贞、小青背后,还有一位年轻的船娘。接着的一辆彩车上面装着龙、凤两盏花灯,祝福全镇人民元宵快乐……再接着的队伍是雨伞灯阵,这种八角形的伞灯上,四周糊着吉祥剪纸,有十二生肖之类的图案和“福”字或“恭喜发财”“招财进宝”之类的祝福语。最后的则是老爷马和扛香镬的,行进过程中,老爷马不时前后左右舞动着,有些村民曾不时将香添加进香镬里燃烧。

每到一处供桌长队处,巡游队伍总要绕着供桌长队走个团团圆圆,舞龙的也要如傍晚那样舞一回,然后龙头点头三致意拜谢后离开。在巡游过程中,烟花、爆竹、鞭炮仍是持续不断地燃放,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鞭炮声与铜管乐队、舞龙锣鼓、天皇花鼓的伴奏乐声等各种声音,混和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元宵交响曲。

河岙村民居。

三块古老石碑铭记历史

这一回,记者在河岙杨府庙采访时发现,该庙正请了八位老人“拜十日佛保平安”,从六月初二开始,在大殿中依次诵杨府忏玉皇大朝三元水忏、杨府忏观音大朝、杨府忏徽皇大朝(两天)、杨府忏玉枢宝忏等经。记者看到,说是杨府庙,但是坐在主位的却是孔七丞相,此外,还祀有杨府三大神、采花娘娘、百花娘娘、送子娘娘、财神菩萨、土地菩萨、观世音菩萨、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吕纯阳大仙,二楼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像。杨府庙北侧厢房二楼为文昌阁、天波府、三清殿,祀文昌帝君、杨家将全堂、三清祖师等。

河岙杨府庙负责人现为王淡云(女),据介绍,杨府三大神的寿诞日是五月初十,而孔七丞相的寿诞日为八月十六。

现在杨府庙的建筑,是近年翻建的,庙里保存的三块古老的石碑,记载了该庙里的一些历史。

这三块古碑被重竖在南厢房墙边,其中民国七年(1918)的一块文字清晰一些,内容为:

盖闻立庙尊神,万姓群家其庇护;歌功颂德,四时用报以馨香。河岙庙者,山前三保保界之庙,庙分前后二庙,前庙建筑,最早□孔七丞相神像在焉,顾历年既久,栋宇悉被蛀蚀,加之风雨飘摇,神像亦渐凋残,幸保下弟子蒋朝塘,挽同各保百□陈圣怀、圣□、林选照、杨钦福、高仁土、蒋辅廷、永德、贞卿、立忠、子豪、朝舜、林家晖、张齐忠等募资重建,不数月而轮奂聿新。又筑戏台一座,经营组织,颇具热心,宜乎神降之福也。兹当修筑落成,泐此记之,以垂不朽云。

下面是乐助者名及乐助金额,有“蒋朝塘,光洋四拾六元,林名山,洋捌元,家善、蒋永登、陈永正等均为陆元,林珩士,五元,杨吉人,四元”。其中林名山是石桥头有名的绅士,杨吉人是温岭名中医。落款为: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年葭月谷旦。据庙里理事说,蒋明塘,可能是原后林村人。

第二块碑,碑名《功垂万□》,内容字迹模糊,约略有“……夫古道坦……皇路清夷……经之……兴造……於是万轮周行……”,还有“公禁私偷路石”等语,落款为“ □□□□九年岁次癸卯年春月”,看内容是修路的功德碑。

第三块为“大清道光捌年岁次戊子瓜月”所立的碑,碑文称“盖闻本庙自□建以来,数百年於此矣,神明显赫,生灵永奠,情缘庙后……”

庙里理事们说,自古至今,河岙杨府庙保下七保(村),按以下顺序值年,头保为河岙保,然后依次为中扇、大甲头、后台门、前林、后林、石桥街保。元宵节迎灯巡游路线为:河岙、后台门、后林、前林、石桥街、大甲头、河岙,再转何岙村的山根洋、湾里、河岙(自然村)。他们说,现在三年一度迎灯,一个保轮值后,再次轮值要21年后,时间有点长,他们倒是希望每年迎灯一次的。据说,明年,就轮到后台门值保了。

河岙十八樟与煎樟冰往事

当记者询问何岙村还有什么古迹名胜时,理事们告诉记者,何岙古称河山,曾有“十八樟”美景,据民间传说,几百年前村里有“十八樟”,结果乱岩倒下来,压坏了两株,只有十六樟了,而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级社转高级社“煎樟冰”那时候,就只剩下七棵大樟树了,其中还有分布在杨府庙边上的。77岁的何岙村村民、杨府庙理事陈贤友回忆,他还是小孩时,其家附近有一株大樟树,中空,不只是小孩子,大人也可以钻到树肚里,这个树洞上面还有一个出口,出口处高约三米,人可以从上面的出口爬出去。

“煎樟冰”设施。

此前记者曾在温峤镇楼旗村听说过“铲樟冰”之事,楼旗村原有樟树群,还有一座樟树庙,据说“铲樟冰”,就是用铁铲将大樟树铲成片,放在蒸镬里蒸溜。2020年,记者在城南镇下街村采访市级非遗项目“铁制品加工技艺”传承人铁匠赖岳荣时,得知其师傅贺六富就打过“铲樟冰”用的樟冰铲。

这一回,在何岙村采访时,记者没想到,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市政协经济界二组支持下,还将过去的“河岙十八樟”恢复了。陈贤友带记者去看了几棵新种下的樟树,有“德心香樟”“聚德香樟”“河山香樟”等,名字都有一定含义,像“河山”是何岙村清时的古称,“德心”是河岙陈氏始迁祖之名。在河岙杨府庙北边的“上门前浃”东边空地上,村民们还原了“煎樟冰”的场景,南边的砖砌灶台上放置着两口木制蒸锅,其北边低一点有一个“方城”,“城”内有五只木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蒸锅和木桶是通过毛竹筒连通的,就是说,蒸汽可以通过毛竹筒通到“城”里。陈贤友说,“煎樟冰”时,“方城”里有二三十公分高的水,木桶盖上盖,用熟芋泥拌上棉絮密封不使其漏气,铲下的樟树杮(树杮的“杮”字,不是柿子的“柿”),放在蒸锅里烧一日一夜,蒸汽通到木桶里,遇水冷却,即成樟冰,樟冰用铁勺舀去后,底下还有一层樟油。有一则民间谜语,就是描写“煎樟冰”这个场景的:“徐(谐音树)茂公高山点兵,祝(谐音竹)枝山五路通行。雾气可透梅花园(五只木桶成梅花形),梅花城里有宝贝(指樟冰)。”墙绘师按照他的记忆,将“铲樟冰”“煎樟冰”场景画成壁画,只不过为了能让烧灶人出现在画面上,特意将灶眼画反了。

除了“河岙十八樟”外,何岙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造了几个粮仓,因为“相传河岙陈氏家族良田千亩、富甲一方,户户粮仓存粮满满”(新建粮仓说明文字),为发扬先辈的勤劳节俭、忧国忧民的好传统,特重建粮仓,此外,何岙村原来还曾有个“古塘”(位置在河岙自然村第二排屋前),所以现在在“古塘头”立石纪念。

联锦坊。

陈氏为何岙村第一大姓

何岙村的第一大姓是陈氏,据陈贤友家藏《颍川郡陈氏宗谱》记载,河岙陈氏为温峤峨山陈氏分派,谱上一世祖为赠户部尚书陈麟,老二房第五世告昌公迁居“峨鼻山”,其后裔第十二世安一公,字德心,号静公,始迁河岙,配坊边张氏,坟在阮岙东山。

《颍川郡陈氏宗谱》中有河岙派、沙角派、中扇派等派别,后裔分布于温岭、玉环两市的多个村。辈行用字讳行有:告文鼎直安仲定保恭宽理义德存成廷景元子伯纯清真儒硕彦圣精勤学贤才克黾求修身怀济治达道展经纶。温岭中学原校长陈才锜就是中扇派四房陈氏后裔,谱名为才琪。

石桥头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是石桥头镇残疾人之家)设在何岙村山根洋自然村山脚下,其东邻即陈氏宗祠,祠前新建有联锦坊。据明《嘉靖太平县志》记载,联锦坊原在大闾的,为宋进士陈甲、陈申立。新建的联锦坊为陈氏企业家陈柏茂、陈柏盛、陈才球、陈才聪等捐建。

何岙村的主要姓氏还有高、郏、林、杨等,其中高姓主要定居山根洋,据村民高伯富介绍,系泉溪高氏的分支,村里高氏人口不到300人,辈行有“文明朝启”等,其老宗谱,原藏于其哥高伯春家,因失火烧毁。高氏祖上有位女子嫁给山前(鞍山)蒋氏祖先,至今两姓尚有较多往来。林氏为箬横汇浦林氏分支。杨氏企业家有上海杨艺集团总裁杨桂荣,曾编写《石韵:温岭石文化》一书。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记者 黄晓慧

编辑 | 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