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纪念温岭籍李荣先生百年诞辰前夕 李荣台州中学就读时佚文发现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10:39:04 编辑:金敏
(0)

 

汪曾祺(中)与朱德熙(右)、李荣(左),于西南联大合照。(资料图片)

“这是我早上6点(多)钟收到的从温岭发送过来的最新的史料,李(荣)先生1934年到1935年发表在《学生文艺丛刊》和《浙江青年》杂志上的文章,都是涉及面非常广的,你看,他十四五岁谈《普及教育论》《读书的方法》《弱》,我因为没有时间(细)看这些原文,《弱》估计就是散文性质的……”10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语言学)——汉语方言学暨纪念李荣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历时两天)在浙江师范大学开幕,温岭籍宁波大学教授阮咏梅在会上作学术报告时,将最新发现语言学家李荣先生初中时的作文的喜讯通过PPT告知同行。

这一从温岭发送过去的史料,与记者也有关系。原来,10月14日重阳节当天,在台州日报印务有限公司工作的临海人潘昌来先生加记者微信,他给记者发来了一本民国杂志的两页照片及另外两张盖有温岭人周雪艇印章的《初中国文讲义》照片。这本他收藏的民国杂志已无封面,上边刊有台州中学学生李荣的一篇《弱》的文章,内容提到:

中国的出路,——唯一的出路是自强。不信,只要看土耳其。至于怎样自强,要待专家来研究,我不敢说。

潘昌来说,他2013年时就看到了这篇文章,当时查过台州中学校志,在上面发现初中、高中生名录中,都有李荣的名字,知道李荣是温岭人,但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

一听台州中学李荣名字,记者当即知道,刊物上的这位作者李荣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语言学家、温岭新河人李荣。他在台州中学毕业后,193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与汪曾祺是同学,汪曾祺笔下曾写到了李荣。记者给潘昌来发去李荣和汪曾祺、朱德熙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合影照片。

因为这一发现,记者又通过台州图书馆网站检索平台的“大成故纸堆”数据库(仅可查得目录),查得李荣的这篇《弱》,原来刊发于《浙江青年》1935年 第1卷 第7期上 ,此外,他还写过《普及教育论 》,发表在《学生文艺丛刊》1934 年第7卷 第5期,《读书的方法》,刊于《浙江青年》 1935年第1卷第6期,《故乡的我》( 这篇文章是主题征文应征文)刊发于《浙江青年》 1936年第2卷第3期。

记者通过另一数据库查到了李荣的《故乡的我》(刊物上题为《四》,因为是多位学生的同题征文之一),署名为“台州初中三年级生 李荣”,该文分“这是我的故乡”“日趋没落”“仇货畅销”“选举县参议员”“壮丁训练”“公安分局”等分节。李荣认为“新河这个偏僻的地方,既无名胜,又无古迹,又不是名城大邑,本没有什么可说的地方。但我觉得她的一切,犹不失为一般农村及小市镇的代表者,所以把他写出来公诸浙江青年。”该文提到了温岭草帽业的情况:“这是四五年前的事,那时不但年成年年丰收,同时宁波来的织草帽事业成了温黄(温岭黄岩)农村普遍的副业。一个农妇焚膏继晷日夜辛勤着,每月可织得五六顶,价高的每顶可得三四元。每家若有一人能够织帽,每月可得外快收入十余元。因此,农村遂大为富庶,新河市面因之蒸蒸日上。可惜这只是甜蜜的回忆,现在的情形已大非昔比。”后面,则写到“经济恐慌已弥漫到农村的任何部份”。李荣在此文中还谈到了仇货(指日货)在新河畅销、县参议员选举出钱请人投票、壮丁训练富家雇人代替、公安分局局长的腐败等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还是初三学生的李荣非常关心时事,且写文章时直言不讳。

10月15日晚,记者将辑得李荣先生佚文的消息在温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微信群中告知大家,引起了与李荣先生同属新河高桥李氏的会员、温岭市儒学学会原会长李椒良先生的极大兴趣,记者将有关资料传给他,他则将这些资料转发给宁波大学阮咏梅教授,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李椒良告诉记者,他一直关注李荣先生,但从没有人说起过李荣先生的这些少作。李荣先生的老家在新河镇后街村(现后街新村),儿时迁到新河城里沈家里,现两处故居均还保存着,其中前者“后街新屋里民居”同时还是温岭市不可移动文物和温岭市历史建筑。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阮咏梅教授专程到新河探访李荣先生故居。

李椒良还转告记者,阮咏梅教授的师姑(阮咏梅是李荣先生的学生苏州大学汪平的博士生),也就是李荣先生最钟爱的学生,(16日)上午就将阮PPT的有些内容拍下,发给李荣先生在美国的外孙女了,她们都很感动。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记者黄晓慧

编辑 | 陈姚希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