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 | 湖南村:其状嶕峣名嶕山 惜唯留名石佛岭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9日 15:26:44 编辑:
(0)

湖南村、长沙村、山东村、山西村(以上为箬横镇老村名,现分别属于新繁荣村、西墩村)……在温岭,有几个村的村名因与外省省市同名而时常被人提起。其中湖南村在城东街道,它的方言读音比较奇特,“南”读古音,与南瓜读音如“能瓜”一样,读为“湖能”。

2018年8月,在行政村规模调整时,原湖南村与原东焦湾村两村合并,仍定名为湖南村。

石佛岭上明末曾镌“焦山赤壁”

关于湖南村名之由来,《温岭县地名志》上的解释是:“因地处肖溪以南,原名河南,后演变为今名。”在温岭方言中,“河”字,确实可能被读为“湖”音。

不过,肖溪(萧溪)在清《嘉庆太平县志》中,是作“消溪”的,该志卷二上记载:消溪 亦曰消湖,在五龙山下,长二里。源出县东南诸山谷,上承湖没,出嶕湾,达于横湖。彭家桥在其中界。渊澄不测,翠崖悬映,常有水鸟群飞,白光一片。《明一统志》:“横溪有石壁,高四十丈,插入水中。虞仲房刻诗壁上曰:‘野草闲花洞口春,碧潭如鉴净无尘。江山好景携不得,漾入酒杯和月吞。’”《叶志》载消湖下,不言刻石。今石佛岭刻此诗,并镌“焦山赤壁”四大字,出明万历间人手,旧刻已迷其处。

志书上,还引用了一些有关消溪的古诗,如明戴友南的《消湖垂钓》、陈元翊的《消湖》等。

湖南山塘下硝宕。

而在明《嘉靖太平县志》中,有关消湖的介绍是这样的:消湖 在五龙山下。长二里许,发源自县东南诸山谷,澄深不测。下接横湖。有石壁插水,高四十丈。宋虞司马仲房诗:“野草闲花洞口春,碧潭如鉴净无尘。江山好景携不得,漾入酒杯和月吞。”

关于嶕湾,清《嘉庆太平县志》中的卷之一下和卷之二上,有这样两条相关的记载:

石佛山 在五龙山背。崖隒削立,略无附土,其状嶕峣,故名嶕山。壁上岭间遍刻佛像,明季好事者托虞仲房名勒诗其上。溪水环流,舟行经此,山川明净,云木参错,令人乐对鱼鸟,增濠梁之兴。迤东崖骨匠斫,深处成仓,近禁止,山灵为宁。(《嘉庆太平县志》中卷之一下)

南嶕山 在二十都。自河岙山西行至此,众峰崭岩竞举,若竖鸟翅,亦如剑杪。溪流径其间,风泽清旷,赑响外发,渐深,出口乃可容棹。自此至石佛岭,均得嶕湾名矣。蒋家山在山后深谷中。山险崱屴,林棘荒蔓。居人依崖架屋,瓜畴芋区,成小村聚。石笋峰、李庵洞在其旁。(《嘉庆太平县志》中卷之二上)

从上引志书记载可知,焦湾之名,实由嶕山而来,“南嶕山”这一条,似写的是现肖溪村的山(因为提到了肖溪村的李庵洞,又写为里庵洞)。

湖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曾经打硝,尚留石仓遗迹

8月11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从温岭中学这边穿过万泉隧道,走进了湖南村。

湖南村的村部在晋湖路东、G228国道和横东线南。在晋湖路东西两边,G228国道和横东线南,湖南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许多房子还架着脚手架。记者从晋湖路东进村,沿山边小路,来到了地图上标注的“石仓”这个点,途中看到湖南村供水站后的山脚就有开采过的硝宕(石矿)遗迹。再往东向前,沿溪走进去,记者发现一条通往湖南山塘的石阶路,路边立着画有一个骷髅头的警示牌,系城东街道办事处和城东派出所所立,上写着“水深危险,禁止游泳 2017年7月21日俩山东小孩在此水库溺亡”等字,沿溪就进入湖南山塘脚下,这里有一个硝宕,看上去有一点长屿硐天水云硐的感觉。溪水就是从硝宕这里发源,有两位农妇正在溪边洗衣。

记者涉水过溪,发现硝宕外面扎着铁丝网,硝宕中的水是蓝绿色的,看上去很清,水从上边石壁上滴下来,溅起朵朵水花。

两位农妇告诉记者,以前湖南村打硝(采石)的人较多,村里就有好几个硝宕,但是现在许多得矽肺病去世了,去世的人中,40岁不到的人也有。这个硝宕很深,有十几张长梯那样深,所以,为防止人们入内游泳、玩水,村老人协会设置了铁丝网,并派人巡逻。

东焦湾民居。

记者告别她们后,在刚才看过的警示牌附近,邂逅湖南村老人协会67岁的潘金定先生,巧的是,他就是老人协会安排当天巡逻的。

老潘告诉记者,2017年7月溺水的两个小孩是两兄弟,出了事故后,为防止悲剧重演,村老人协会在暑期两个月间,就专门安排人员在山塘巡逻,防止人们进入水库游泳、玩水。轮到的老人,一次连续巡视三天。

老潘年轻时也曾是打硝人,他说,湖南村这里打硝,停了有20多年。他一开始是在长屿那边县办正式的石矿打硝。那时候,他30岁左右,后来,回到村里在野山头打硝。回村打硝没多久,就转行了。

在长屿石矿工作时,石板紧俏,老潘作为矿工,还领过石板票,凭票可以优先购买。而湖南本村地方石仓开采的石板,则由水运运到温西、箬横等地销售,因为当时长屿石板很畅销,供不应求。

老潘感叹说,村里打过硝的人,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矽肺病)去世了。现在条件好起来了,还在的人,有的就买来氧气瓶吸氧。老潘说,现在一些健在的患矽肺病的打硝人,也为医药费发愁。如果回过头来看,早知道今天,年轻时的他可能就不会选择采石这一行了,毕竟生命比钱更重要,宁可穷一点,也要选择其他行业。

湖南山塘大坝入口的门已上锁,边上还有铁丝网防止人爬进去。山塘的水很清。老潘说,在山塘的东边,原先有一条岭道,是焦湾人到温岭城里的路,现在杂草丛生,而湖南人一般是绕岩下到城里去。

据老潘介绍,过去,东焦湾、湖南一带,有一条古道,焦湾那边是石佛岭,往湖南方向过来是沿江岭(这条岭,到底是写为沿江岭,还是寒江岭、沿冈岭、沿岗岭、寒岗岭、寒冈岭,未知何者为正,现暂写为沿江岭)。沿江岭这里就有一些石仓,多且深。当然,现在因为修路,早就没有了。记者在《温岭县地名志》中看到,原东焦湾村“有石板矿3口”。

东焦湾一角。

采石开岩,石佛岭景观惜消失

记者随后来到东焦湾,在永兴桥附近,碰到了陈志富等一些村民,他们得知记者想了解石佛岭的来意,告诉记者这石佛岭是“百步上,百步落(下)”,上岭落岭都有石板台阶,岭路并排可走三四人,而沿江岭岭路则狭窄。

陈志富带记者去采访96岁的郑大林老人。

郑大林告诉记者,石佛岭就在新桥造起来的地方,这座新桥是去年改造了的,还是叫永兴桥(按,《温岭县地名志》上称是三洞石拱桥),焦湾埠头就在桥堍头两边,过去人们洗衣裳都在埠头。

“我们这里是东焦湾,温西那边还有个西焦湾,过去,湖漫水库还没有筑时,(城南、石桥头)山岙、洞桥、黄西岙一带的人卖山粉,都是挑担到焦湾埠头上船的,运到山北、潘郎、黄岩等地,北边的人到石桥头赶集卖货,船也是到焦湾埠头,然后走山路到石桥头。往浦岙方向的人,经石佛岭,通过肖溪路廊,再到外球、里球、大园,然后翻过高浦岙岭到浦岙,往箬横方向去。”里球、大园都在现在的肖溪村。

说到这里,记者想起《温岭丛书》(甲集)第二十五册《林丙恭集》中,有这样两首诗:

《游雁宕,步行至椒湾下船》:日日言游未得时,今朝真个是游期。夏山苍翠垂垂滴,此去谁云不有诗。

《由焦湾舍舟登陆山行,过湖没石桥还家,同王梓清、陈旭山作》:舍舟行过数重山,莽莽游云去复还。白发飘萧三闲客,天风吹送返乡关。

第一首的“椒湾”是西焦湾还是东焦湾不能确定,但后一首肯定写的是东焦湾。

湖南村一角。

郑大林说:“石佛岭这里有一块岩笋插入河里,就在新桥(永兴桥)这里的位置,石佛岭的岭路通岩笋肚里过,过去,轿、马都经过这里,岭路并排可走三四人,石佛就雕在岭路两边的岩壁上,不知道是哪个朝代雕刻的,雕的有人、有马,总共十几个佛像。这条路通往后应、屏下,翻过山头就到了后应、屏下。”

为石佛岭如何消失一事,记者曾问过温岭市历史研究会会员、肖溪村人杨小秋先生。他说,大概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造石板屋,需要打“大放脚”,要以乱岩打基础,东焦湾人开采岩石供人打“大放脚”,渐渐的,就将石佛岭的山体采完了。温岭市文联诗词家协会原主席张岳也曾谈到过石佛岭,他曾回忆说:“我曾先在城北岩下肖溪(里球、外球二村),后在城南横溪一带都教过书。肖溪两村都在湖漫水库的下游,而横溪村恰是在这个水库的上游。在肖溪两村教书时,几乎每个星期都经过东焦湾的石佛岭。那时当地没有大马路,只有一条倚山傍水、弯弯曲曲的小沙石路。那里虽早已没有了石佛(原址已变成了石矿),但风景依旧很美。可在依山临水的那条小路旁边的一处岩壁上,曾刻着一首模糊不清的四句诗,其他三句辨认不出,只有末句七个字还看得清、记得牢——‘烟通寒水马通关’,意指这里是通向高浦岙岭(关口)与箬横的必经之路。此外,别无其他摩崖石刻。”

8路公交车经横东线经过湖南村。

画家陈野林先生的长兄陈丹林,曾在《温岭日报》上发文,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次春游,文中也写到了石佛岭:春色迷人,父亲游兴正浓,又领着我们沿五龙山脚那依山傍水的小道向南继续行走,来到焦湾,踏着石径登上一座小山。山不高,山上尽是黝黑的岩崖,仔细一看,岩壁上到处刻着佛像,全是面容慈祥的菩萨坐在莲花台上的浮雕,尺把高左右,不知其数。父亲介绍说:“这里是石佛岭,与杭州灵隐飞来峰山上类似,也该是个古迹。”我惊异了。岩壁上也刻有字迹,但因年代久远,模糊不能辨认。面对青山绿水,小憩山顶,归途还带回采得的角兰和岩珠……

最近从《嘉庆太平县志》查到:“石佛山(岭)在五龙山背”,“壁上岭间刻佛像”。明万历年间,曾有人在石壁上刻诗,并镌“焦山赤壁”四大字。确信是个古迹。条目文中描述石佛岭的自然风光:“溪水环流,舟行经此,山川明净,云木参错,令人乐对鱼鸟。”值得一提的是,条目记载:“迤东崖骨匠斫,深处成仓,近禁止,山灵为宁。”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匠工在石佛岭东岩崖采石,开掘深的地方形成石仓,近来禁止开采,山的灵性才得以安宁。可见先人早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读完掩卷,敬意油然而生。然而,想不到后人却反其道行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石佛岭岩崖因采石遭毁,佛像荡然无存,石佛岭也随之消失,人们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它昔日的美好,真为之惋惜!如果石佛岭能保留到今天,必定成为温岭石文化的一个景点。

黄、郑为湖南村两大姓

原湖南村的主要姓氏为黄、郑、陈、潘、金、童、邵等姓,其中黄姓人口较多,是洞山黄氏,主要分布在岙里,潘姓是淋头潘氏,主要分布在田洋,陈姓则在彭家桥。原东焦湾村则以郑、陈、蒋等姓为多,郑姓老宗谱已毁于“破四旧”运动,据郑大林介绍与后洋郑、横山郑氏通谱。

东焦湾的嶕山庙现移至观音山脚,主祀萧圣帝主、宋九尚书、杨府三大神,寿诞日有二月初十、八月十六、九月初五。湖南的骑龙庙现位于万泉隧道东的山上,与五方寺相邻,主祀杨府三大神、杨府七政大神,有杨老令公、佘大君和其他杨府大神塑像,庙主寿诞为八月二十。据说,骑龙庙在“岭头”,下岙严和湖南同属其保界,因修路而搬迁,两村分别建庙。


【社科百村行·乡愁】由温岭市侨联 温岭市社科联共同主办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记者 黄晓慧

编辑 | 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