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肖泉村:天为花山生九老 梅随吟社亦千秋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2日 17:33:20 编辑:金敏
(0)

太平街道肖泉村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10月19日17时,是房屋搬迁腾空截止时间。可以想见,几年后经改造的肖泉村,定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11月16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再次走进肖泉村,走进花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山。

肖泉旧称“小泉”

肖泉村旧称“小泉”,浙江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温岭市地名志》给出了关于村名的一个解释,称“因村南八家山,状如覆着的小船,方言‘船’与‘泉’同音,故名。原称小泉,后演变为今名。南有溪,名泉溪,流向东北与小河汇合,注入月河”。不过,清末太平举人赵佩茳编的《花山志》则有另一种说法,书中《叙山》中称:“花山环邑南诸山而成,九老社吟之地,则石盘东支之尾闾也。山绝小,大山宫之,窈然深阻,林木蓊翳,山泉数道[虢]   [虢]   出其中,汇为巨流,曰小泉者,别乎县治大泉而言。”赵佩茳认为“泉”指的是山泉。

肖泉村又曾名为“消寒”,那是太平县学训导童赓年(柘臣)改的,赵佩茳的《石芙蓉馆集》中有诗《童师柘臣以小泉村近花山,易名为“消寒”,因叠前韵》:

自锡消寒号,溪山别一村。芳馨流古社,春意盎柴门。九老踪堪继,三生约自存。崇祠何日建?大冶起梅根。

消息红梅露,村名雅称山。吟诗春十里,庇士厦千间。客是兰亭彦,人谁玉笋班。宗风提倡后,吟响满溪湾。

“花山九老”结社花山

说花山是温岭的历史文化名山,那是毫不夸张的,这里是花山诗派的发源地,“花山九老”“修古七诗翁”“补梅五闲客”和梅社诗人等都曾在此结社咏歌。抗战时,温岭县立中学也曾迁于此办学。

清进士黄濬(壶舟)是石桥头镇下黄村人,他在谪戍新疆乌鲁木齐时,与谪戍伊犁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成为知交。道光二十五年(1845)一月,林则徐往勘阿克苏垦地,途经乌鲁木齐,书赠一副对联“宦味尝来同栗里,吟身归去伴花山”给黄濬。四月,黄濬偕弟黄治东归,次年抵家。

不过,花山之出名,当早在明初时。

“溯兹山之缘起兮,实轩著于有明。惟九老之高蹈兮,羞浊世之簪缨。喜烟霞之深僻兮,寄林坰兮陶情。惟种梅花兮满坞,以之比洁而标清,对明月兮弄影,冲寒风而敷英。倚孤山而明媚兮,报幽人兮早春。流泉散馥,幽崖洞莹,匿素魄之流彩,映层冰而棱棱。当密雪之交集,或轻烟兮萦。辟幽蹊之阒寂,粲万壑之瑶琼,空千古之积秽,共此身之钓耕。士以山而长隐兮,山遂以士而得名。”(赵佩茳《梅花洞赋》)

花山,位于肖泉村西,又名“梅花山”,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之一下记载:“梅花山 在鹤鸣、天马间。遍山皆梅,旧时九老尝啸咏于中,称胜地矣。山势迤逦东趋,中结村落,潘提举松溪世居此。稍北横沙一道,林壑清幽,棣花别业在焉。路旁平地陡起石笋,土人就斫戚小将军像,建庙祀之,云南塘破倭时,其子后顾,斩此,石笋即灵所化,先未有也。察其迹甚怪异,或符夙传。 国朝张绍龄《梅花山》诗:‘花开雪满枝,花落云盈坞。九老渺难追,溪山自今古。’”

“九老踪堪继”与“旧时九老尝啸咏于中”,指的是花山九老于花山结梅花吟社之事。明“靖难之变”中,王叔英(温岭人)募兵安徽广德,事败自尽,之后又受方孝孺灭十族事件牵连,家被抄,其妻金氏狱中自尽,其二女亦投井自杀。明永乐二年(1404),逸士林原缙、王崧、翁晟、邱镡、邱海、何及、何愚、狄景常、程完等九位老人,不满明成祖朱棣的暴虐统治,洁身自好,结“梅花吟社”于花山,时称“花山九老”。

“花山九老”结社的梅花庵即古社,“梅花庵”既是自然村名,又是吟社之址,不过有旧社(旧庵)、新社(新庵)之别。旧社位置更高一些,也在溪边。新庵即现在尚存的浙江省民间信仰场所肖泉村梅花庵(继善寺)。

赵佩茳编著的《花山志·山水》记载:“古社,当花山之麓,潘氏之墓庵也。临溪负山,溪多巨石,含牙交午,水流喷薄,终岁有声。隔溪一丘,圆若覆釜,陟丘一览,横湖七十二峰,如在目前。”建社后,九老又在傍山夹溪遍种梅花,沿溪而行,如入洞天,故有“梅花洞”之称。

程完曾作《九老会序》,称参与聚会的其他八人,年岁都在古稀上下,以林原缙最大,“永乐二年甲申正月下旬,会于里之华山精舍,欲继唐白乐天香山故事。某于诸公年最少,亦许预会,以备九老之数,而居恒令子韶民则以从其父而至焉。”当时此次聚会的共有十人(包括林原缙的儿子林韶民),九老中程完(成趣)岁数最小。他们当时聚会作的诗,部分收录在《嘉靖太平县志》中。

九老在花山经常分韵赋诗,如林原缙《游花山分得日字》:

端居离垢氛,颇觉飞兴逸。笑逐香山老,来扣维摩室。

竹杖徐徐行,萝径深深入。草绿软铺茵,花红半酣日。

林深众鸟斗,松老千虬立。山僧延我坐,烹葵事筵席。

世虑淡相忘,尘凡讵能逼。永结逍遥游,何妨效真率。

邱镡《花山社会分得山字》:

花山形胜地,四面足青幽。小涧清堪掬,悬崖峭莫攀。

鸟啼深林里,僧往白云间。不减竹林趣,从今日往还。

程完是肖泉村程氏的六世祖,其墓在村北的江家山上,当地人称为“乡贤坟”。村内至今还有程完的后裔居住,有程氏宗祠。村里还有明道书院,明道即宋儒程颢。

“修古七诗翁”:重开海国一诗天

道光二十四年(1844),岁贡生冯芳与邑人陈寿璐、李汝皋、杨鸑、林蓝、林傅、章淳等七人,景仰前贤,结修梅吟社于花山,号称“修古七诗翁”。

陈寿璐 (号雪逵)作有《开社》四首,其中两首:

花山啸咏景前贤,阒绝吟坛五百年。我喜诸君绳往哲,亦从砚北强分笺。(其一)

难得良辰雅好俱,鲰才也许滥吹竽。祗因抱病藏吾拙,高手先探颔下珠。(其二)

“修古七诗翁”中的林蓝,擅长画竹,其诗作有“谪仙骑鲸之气”,惜乎早卒,仅三十多岁就去世,著有《琴池诗草》。他写有《修梅吟社初课分体》:

梅花九老吟庵圯,歇绝风流五百年。大好今朝六闲客,重开海国一诗天。

谈风嘲月连新艺,夜烛晨樽证宿缘。更有不言同喻处,勉将道谊踵前贤。

花山题壁“为台山添馨生色”

关于花山,有说不尽的故事。在温岭,尚流传着画家蒲华花山题壁故事。话说清末海派著名画家、秀水(今嘉兴)人蒲华(1832—1911),同治、光绪年间曾流寓台州、温岭。同治六年(1867)三月二十三,蒲华曾与太平县人王东曦等游花山,醉酒后在继善寺(新庵)墙壁上题诗一首:

空山春尽忆梅花,呼伴登楼日已斜。一勺清泉消酒渴,顽僧为煮雨前茶。

丁卯三月二十三,同人小饮,戏题二十八字,观者幸勿以为玷壁也。作英醉墨。

蒋文韵《蒲作英花山题壁》一文称:“题诗纵约两米,占一长壁。诗情疏宕清新,历来被目为花山众多题壁之冠。书作草,别为体势,妙造自然,时疾时徐,亦柔亦刚。时作英年方三十六,英华发越,醉酒之墨,随意挥洒,尤擅风情,后题诗因僧人以蜊灰粉壁而隐没,然泼水其上,则字显又如新,游花山之客知此,必泼水以一观作英醉墨为快。”“花山题壁是蒲作英在台生涯之印痕,且历久为台山添馨生色。”

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林俊赏则有《游花山步蒲作英韵》:

闲游来扰上方茶,云树苍茫石径斜。九老风流消歇尽,山深何处访梅花。

温岭中学教师、画家陈曼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访花山新庵蒲华题壁》:

落拓鸳湖老画师,空山春尽醉题诗。风流一百年前事,细剔苍苔认旧时。

不过,这花山题壁,现在已没有了,好在温岭县委报道组林木森先生曾摄有一照片,椒江王及先生所编《蒲华研究》一书收录了此照片,使我们还能一睹蒲华花山题壁风采。

赵佩茳募建九老祠,编纂《花山志》

“夕阳故社久荒虚,九老风流去不居。剩有诗名满东浙,今人犹读古人书。清湍屈曲两峰开,满目榛芜换老梅。复社补花何日慰,不堪华发暗相催。”(赵佩茳《再次韩蕊园韵》)

赵佩茳曾经叹息“复社补花何日慰”,民国年间,赵佩茳、林简、陈江藻、方乐、林玮黻等五位太平诗人,建立补梅吟社,募资于梅花庵一带遍地植梅,重建九老祠,赵佩茳还编纂了《花山志》九卷。

赵佩茳是名医赵立民之父,赵飞白之祖父,清举人。“性恬淡,不慕荣利,不习与官府近。自其壮时,文名已大著,远近从游者日益多。及领乡荐,司教邑中学,长鹤鸣高小校数年,并经浙藩保荐,赴京谒选,以盐课大使分发到闽,复膺聘主纂《玉环县志》各年余,究以设帐花山为最久。花山者,明九老吟社所在,今已就湮,先生景企遗徽,尝征集文献之有关于花山者,为《花山志》九卷。继思恢复旧规,于前岁偕余及同志出外劝募,诸巨室素重先生,踊跃乐输,巨资以集,经营缔造迨落成,而先生心力交瘁矣。”(林玮黻《赵孝廉兰成先生家传》)其子赵立民在《花山志》一书的跋中也称:“忆先严晚岁开馆花山者阅十余载,其于募建九老祠、编纂《花山志》,几至心力交瘁,盖所以彰先哲而维名教。”

赵佩茳募款重建的九老祠,现在也没有了,只留下了当时的县知事李瑞年所题写的“九老祠”名残碑一块,保存在梅花庵内。

赵佩茳墓也在花山,今年泉溪诗社诗友曾带记者去瞻仰过,墓前由其门人蒋声远(即石桥头人蒋鹤九)拜题“故夫子兰成赵公讳佩茳偕配林氏续配蒋氏两孺人之佳城”魏碑体大字。

林丙恭辑录《九老诗存》

另一位要大力褒扬的文人为林丙恭(林爵铭),他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曾辑录《九老诗存》《江槛集拾遗》这两本与花山有关的书,赵佩茳均为两书作序。

《江槛集拾遗》则是元代诗人潘伯修的著作,赵佩茳著《花山志》,记录了道学、高行、经师、诗人、游客、著姓等人物,叙述花山学派之发展源流,列潘伯修、邱应辰、郭樌、林铭可、何明远五人为“倡道五先生”,潘伯修被赵佩茳视为花山诗派之初祖,“而欲演花山之诗派,自当以先生(指潘伯修)为初祖,祠九老辄不得不传先生也。”(赵佩茳《<江槛集拾遗>序》)花山上,还有淋头潘氏后裔重修的潘伯修墓。

近年,林丙恭的第二个孙女、定居福州的九旬老人林鄂青将清光绪三十二年版的《九老诗存》一册和其他书一起,委托箬山陈祥荣捐赠给温岭图书馆。

花山流风余韵不绝

抗战期间,温岭县中曾移址花山办学,温岭县中美术教师、画家陈曼声作有《鹧鸪天·寄陈朗》一词:“抗日弦歌破太平,可怜火海染山城。荒祠权作桃源土,赢得书声与水声。春日暮,鸟声清,刘郎憔悴重登临。花山已无梅花迹,一卧斜阳残酒醒。”

1948年,胡大猷、赵立民(赵佩茳之子)、盛配、郑丙生、张白、张雪风、郑颂国、陈沅、林亚风等18人在花山重建“梅社”,活动至1980年结束。

1990年重阳节成立的泉溪诗社诗友,誓志继承发扬花山诗派传统。近年来,温岭市文联诗词家协会名誉主席、泉溪诗社张岳等人高倡花山诗派,张岳校注出版了林丙恭编的《九老诗存》,主编了《花山续志》《花山文论集萃》等书,花山诗派历代韵事尽收罗于书中。

“天为花山生九老,梅随吟社亦千秋”,这是花山九老中的王崧(听竹)的后裔王穰年的诗《花山》中一联。11月16日当天,记者重游了继善寺梅花庵,不由想起这一联。寺里悬有丁竹所书的花山书院匾一块,书院中有“花山九老”、花山诗派诗人们的简介、诗作等展板。此外,寺内尚有张直生《温岭文物简志》著录的清代《赎产碑记》碑(张著误为《赎产记碑》)。

肖泉村人的保界庙是南门庙,主祀萧圣帝主,寿诞日为四月初三。此外,村内还有龙王庙、五雷岩杨府庙、戚小将军庙等。后两者在早先城南谷岙(彭家村一带)进城孔道黄泥岭附近。据《花山续志》介绍,肖泉村里原有状元坊(相传元末潘松溪是元朝进士,参加方国珍的甲科选士,高中状元)、贞孝坊等石牌坊五座,“文革”初期“破四旧”时被毁。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记者 黄晓慧

编辑丨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