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百村行丨白峰山村:当日神王何奋勇 击穿石洞在湾张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15:37:21 编辑:金敏
(0)

2018年8月,箬横镇原湾张村、田东村两村合并为白峰山村,新村名因位于白峰山脚下而得名。

白峰山村村部。

白峰山村因山而得名

关于白峰山,清《嘉庆太平县志》记载:

白峰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高插云汉,为海东诸山望。山形苍黑而得白称,又呼玉峰,盖莫详所自矣。北一峰高逊之,称小白峰。林大令贵兆云:“远海孤峰,惟矫然飞雁来止。”旧时黄鸟逢秋则去,缘山高而气寒也。旁有穿石洞。旧传山下皆海,隋末,商舟至此,遇风几覆,商奋力援岩,手所著,岩为穿,得系缆登岸,后人神其勇,祀之,号穿石大王庙。山下有井,四围石壁天成,形若仰箕,俗呼畚斗井。滨海水咸,此独清冽,瓶绠远集。西接青龙山,瀑布飞流长数十丈。山顶列石如屏。榛梗冥郁,产风兰,极芳香。

新修的《温岭市地名志》在第七章《自然地理实体》中,也收录了“白峰山”条目,部分内容参考《嘉庆太平县志》。其中还提到它“位于箬横镇西北部,晋岙山东。主峰猫儿头海拔268米,东支脉最高点白峰山(曾名小白峰),海拔202米,上有白峰山自然村……植被多松林、茅草”。

“山之奇观”穿壁洞

位于白峰山下的原湾张村,就以穿壁洞而出名。穿壁洞,又名穿石洞、穿鼻洞。山下有穿石洞而来的穿石殿。

明《嘉靖太平县志》就有记载:“白峰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岩石险,岩畔有穿石洞,其下有庙。”“穿石洞 在白峰山中,高广各一丈。”“穿石庙 在第四都白峰山。旧传隋末商舟至岩下遇风,商恚甚,奋拳穴石,舟覆,他商神祀之,号穿石大王。”

民国佚名文人曾作《四都赋》一篇,也提到了穿壁洞:“考四都之风土,乃上等之乡村。水之环绕也,由于横涧桥;山之奇观也,莫如穿壁洞……”(据陈人斋主编《云浦陈氏文化》)

作为箬横镇内的“山之奇观”,穿壁洞留下了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诗篇。

湾张张肖梅(曾任箬横小学校长)、张敏忠在温岭市非遗普查时,曾向调查员陈人斋(曾任箬横中学校长)讲述过穿壁洞与穿石殿的传说:

相传隋朝时,有一商人满载货物途经白峰山一带洋面,突遇狂风暴雨。在这危急时刻,商人一面发动船员把船上货物抛向海里,一面许愿请求菩萨保佑。当船飘到湾张山边时,风浪逐渐减弱,终于平安脱险。商人跪在船头,拜谢上天保佑。他日思夜想,欲寻求安全办法,保百姓平安,会同湾张民众一起商量对策,大家认为如果在这山上开辟一个吊船避风的地方,就可保平安。

穿壁洞。

这位商人张榜出重金悬赏,引起社会关注。有红岩大仙和侯王老爷两人,都说能把这块悬岩打穿,可以吊船。在众人鼓动下,他俩打赌,让红岩大仙先动手。红岩大仙鼓足全身力气,向岩的西面猛击一拳,只打了一个窟窿,拳头却鲜血直流,至今岩壁上还留有鲜红的血迹。他红着脸,站在一旁,等待侯王老爷动手。侯王老爷运足全力,迈开马步,猛力一击手起拳落,轰隆一响,岩动山摇,击穿了岩石。当时被击落的这块大岩石,滚落在洞下半山的乱石上,至今犹在。这位侯王老爷整整衣衫,发现衣袖里还有一块小岩石,顺手向南一抖,这块岩石落在了村前的猫浦河畔。这块比稻桶还大的岩石,千把年来一直在河畔安然立着。及至近年因造桥需要而化作碎石用于桥基。

而关于穿石洞的诗,也有不少。如《凤山坊边张氏宗谱》中收录了张廷辇的《游穿石洞 》两首:

穿石洞开几万年,登临胜景各纷然。

东西步去盈千尺,远近观来剩一边。

云锁岩扃何缥缈,风吹岫任留连。

奚从窃得长生药,暮暮朝朝在目前。(其一)

谽谺透达若山房,晶照长留日月光。

当日神王何奋勇,击穿石洞在湾张。(其二)

他还有一首《白峰山》写登眺的:

峰山耸峙矗云端,着意登临壮一观。

海势茫茫翩巨浪,风光拂拂觉微寒。

南瞻积谷如堆阜,北眺楼旗若弹丸。

想像仙翁何处去,清高寂静足盘桓。

林丙恭(爵铭)是清末民初温岭著名文人,是箬横陈塘洋村人。他的叔祖林鹗秋《倦吟杂录》中收录了一首《穿石洞(并引)》:

穿石洞在峰山孤绝处,旧传山下皆海。隋末商舟至此遇风几覆,商奋力援岩,手所著岩为穿,得系缆登岸。后人神其勇,号穿石大王。时与游者二人,兄霞光友锡龄。

昔闻白峰多奇石,石自深青峰自白。岂是娲王百炼烧,硿砻壁立八千尺。何来隋贾操神符,手剡峰峦乱弃掷。上系帆缆下抛椗,至今剩有神人迹。我方三诏访遗踪,蹑葛扪萝援劲柏。草路嶔崎风响岩,上才及半双足躄。或相去倍蓰,或相远什伯,或若乘禹樏,或若著阮屐,荦确轮囷,怪奇幽僻。鬽虺之乡,狐狸之宅。间以烟凄凄,杂以泉脉脉。登陟所不到,禋祀所不及。悬崖仅可俯首宽,峭壁真成容膝窄。忽出醇酒饭数匙,饱君知不速予责。醉后狂歌世人诽,那识畏虵忧虎非良策。呜呼!男儿履险如逾平,老死人间复奚益?何当振衣濯足三万六百七十流,一任来朝铭勋旗,常与书名竹帛。

几十年来,记者虽然多次经西七线从穿壁洞山下经过,却从没有上去看过。近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专程来到了白峰山村湾张探访穿壁洞。在西七线马路边,有“穿壁洞由此进”的路牌,循着小路上山,在山腰有庙宇一座。据说,原在西七线边上迁移上去的,山道曲曲弯弯,走走停停,颇有从五龙山公园登石夫人峰之感觉,约二十分钟,就到了穿壁洞边。

桂林山水有象鼻岩景观,实际上,这穿壁洞生得也挺像白象的,从山下看,像是有两头象从山中走出。

俯瞰白峰山村。

下山后,记者又参观了穿石殿,它临河而建,在彭林河(湾张河)的南岸,其西,即是湾张的殿西自然村,多张姓。而原田东村之得名,也“以地处穿石殿东得名,原名殿东,后以方言音谐作今名”(《温岭市地名志》)。

穿石殿主祀穿石侯王,寿诞日为八月十三。白峰山村村民告诉记者,穿石殿是六保的保界庙,六保即湾张、田东(以上两保为白峰山村)、毛家洋、石岩头 、应宅(以上三保现为龙岗村)、彭林和长塘头(各半保)。原田东村的邱家爿自然村的林氏的保界庙,则在汇头林村蒋二殿紫科庙。

白峰山村张氏为坊边张氏

原湾张村的第一大姓是张氏,原田东村的下横路自然村也多张姓,白峰山村张氏是坊边张氏的分支,与邻村龙岗村石岩头张氏一样,都是坊边张氏七房。

林丙恭《蕉阴补读庐文稿》中有一篇《赠张桂生序》,这位张桂生即七房人。文称:“吾邑东南之山,以白峰为胜,白峰诸景,以石龙冈为胜,峰峦凤翥,溪壑蜗旋,磅礴郁结之气,钟之于人,往往多隐君子焉,张君桂生即其人也。张氏世居白峰山麓,自宋至今已七百年矣,以耕以读,潜德不曜。至清道咸间,层峦、远蒸两封翁,乐善好施,叠奉恩诏褒奖,郡邑中始知有白峰张氏。”“白峰之旁有穿石洞,洞下有穿石殿,为里中旧社,君经理社中事务,量入为出,井井有条,数十年不少懈,乡人每啧啧称道不衰。”

民国《凤山坊边张氏宗谱》收入了张层峦、远蒸的寿序多篇,其中还有著名学者俞樾写的一篇。

湾张家宴中心。

风雅四乐社民名师张濬甫

湾张张氏在箬横文化史上也曾有浓重的一笔。温岭民国时曾有文人雅集称“三九社”,由有“浙南才子”之称的著名文人毛济美发起。1918年,毛济美暨诸子侄辈和陈文铎、张濬甫、张虞廷等在重阳节相约登箬横白峰山。1922年,林爵铭等人加入,并添设三月三上巳节修禊之会,大家轮流作东,“春临水曲,秋登山巅”,欢聚吟诗,其乐陶陶。因是三月三、九月九一年两会,于是将诗社名为“三九社”。“三九社”影响越来越大,社友多达三十人,大家商议再添冬夏两季逭暑、消寒二期,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十二月十二分别为修禊、逭暑、登高、消寒雅集集期,集会地点以长屿双门硐与白峰山下会善寺两处为固定地点,改名为“四乐社”,“寓四时行乐之意”。“四乐社”社友情况表已收入《箬横镇志》。

这里的张濬甫是湾张墙里人,张虞廷是一墙之隔的秧田下人。湾张墙里是一处老台门,《箬横镇志》第十四编《文化·古迹》中收入了湾张村的四处古迹,有先师碑、“四透十二明堂”遗迹、沙滩头井、穿石大王庙。“四透十二明堂”遗迹即墙里,介绍为:

湾张村墙里地方原有房屋四透十二明堂,主人是凤山坊边张氏第七房。1946年,四透房屋均毁于火灾。朝南的大台门门楣上原有“大夫第”匾额一款,毁于“文化大革命”。现今老台门尚存,台门里的遗迹依稀可见。台门外两侧原立有12副旗杆夹,现仅存1副。

张轴人故居。

记者实地去考察时看到,立着的确只有一块,不过,还有原本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拉去造桥用的,已被族人找回四块,堆放在附近。

张濬甫(文明)的名字,与近年声名鹊起的高龙书院连在一起,因为民国时他曾在办在这里(陈启农旧宅)的九份书院里教书。

民国丁亥年重修的《坊边张氏宗谱》中就收有受业弟子毛家洋人温岭县参议会秘书毛有伦所撰的张濬甫传略,题目为《七房湾张张公濬甫传略》,是1947年张濬甫的学生们为纪念他而在张宅后山立的碑文,文章勾勒了张濬甫的生平。

文中称:“君讳昌慧,字常智,号濬甫,温岭湾张人也。世业儒,幼时家道中落,刻苦自励,孜孜向学,年十六即设帐授徒,遐迩景仰,颇为同里江咏秋、林丙恭、毛济美诸先辈所推重。公训导诸生,慈而有威,虽至顽劣者,亦为之感化,讲解时口述指画,深夜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非常人所能及者。尝以书法为吾国粹,应用至广,故平日尤注意于习字。历馆高桥、盐盘、桥下、九分等处,凡四十余年,四方负笈来学者与日俱增,每遇贫寒优秀子弟无力入学者,不特免收其学费,且为之资助,因此,成材者颇不乏人。

田东西头老屋。

公律己甚严,待人以诚,人不敢干以私,且无嗜好。遇公益事则当仁不让,如创办穿石殿小学,以开地方求学之风气;重建张氏小宗祠;改建张氏七房宗祠及督修张氏大宗祠;并管理大小公产,任劳任怨,井井有条。乡里间遇有鼠雀之争执者,得公一言,辄涣然冰释,其言行之公正,为人所敬重若是。”

张濬甫因患病医治无效,于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十九去世,年仅57岁。张濬甫育有两儿,长子为张轶人,曾任瑞安、永嘉等县府指导员,1945年去世。次子为张轴人,曾任桥下中心国民学校校长,2009年92岁时去世。

由蒋声远书,林公际、毛有伦、陈师弓、陈启农、蒋南村、陈怀之等受业弟子所立的先师碑原在山上,现在被移至西七线南边整修过的张轴人故居(朝西)边上,湾张墙里近年建起了白峰山(农)庄,生意兴隆。

原田东小学在今白峰山村村部前,这里原是叶氏宗祠旧址。现村部后,1949年前曾有一座白虎庙(现半山纯阳道院前身),土改时,人们将白虎庙瓦卸下,将廊柱平移到叶氏宗祠这边,改为为田东小学。田东小学是完小,原白峰乡的亚湖塘、汇头林、湾张、彭林、长塘头、李婆桥村各村的人都在此读书,不过,有的本村还有初小,如湾张。当过田东小学校长的有汪学余,教师则有林中月、谢理良、徐华志、朱素娟、颜素清、徐兰英等人(部分教师名记音)。

现在,田东小学早已撤并,原设在原白峰中学校园内的箬横小学白峰校区,也已停用,学生到箬横新区小学就读了。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记者 黄晓慧

编辑丨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