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择一事 终一生 七十载红领巾岁月未完待续
源稿: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4日 15:19:36 编辑:
(0)

俞明德,男,193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温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温岭市少年队终身辅导员。他是中国少先队第二次、第三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先后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获评台州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

耄耋之年的老俞是全国唯一从事少先队工作70年且仍然活跃在少先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从业时间和中国少年队成立时间一样长,更是与共和国同龄。由青丝到白发,由弱冠至耄耋,他依然为红领巾事业快乐地忙碌着。“择一事,终一生”,在他看来,这种坚守是最幸福的事。

总理一席话,铭记一辈子

1949年5月,温岭解放了,19岁的俞明德当上人民教师,同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少年儿童委员。1950年1月,在俞明德的推动下温岭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紫皋大队部,俞明德成温岭首位“少年儿童队辅导员”。那时候,这个辅导员并不好当,不仅困难重重,而且还面临特务土匪威胁的生命危险。他带着孩子们唱革命歌曲、宣传土改,抗美援朝时发动群众捐献鸡蛋充当军粮。为了防止特务搞破坏,他们白天上课,晚上轮流放哨。在俞明德的带领下,紫皋乡少年儿童队员数从20多人逐渐发展到160多人。

1955年9月,24岁的俞明德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全县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队的成立经验,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接见。9月30日晚,俞明德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庆宴会。周总理来到他身旁祝酒,并嘱咐他:你是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回去后要好好工作,培养好下一代。

这句话,俞明德记住了一辈子,也追求了一辈子。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俞明德先后换了好几所学校,无论让他当副校长还是校长,他都会主动要求兼任大队辅导员。他说,老师给学生的印象一般比较严肃,而辅导员要做学生们的亲密战友,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对于少先队工作,俞明德一直很用心,曾专门跑到上海、杭州、江苏等地向他们的优秀辅导员学习。这些优秀辅导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也尝试把这些经验带到温岭少先队的工作中。

在方城小学,他带着孩子们养羊、养鹅、养蚕,开荒种番薯。靠着卖农副产品的收入,攒了不少队费,用来帮助困难学生或支援国家建设。在实验小学,当时学校秩序特别乱,上课时间孩子们总是吵吵闹闹的,俞明德主动请缨去教书。当时学生家里条件大多比较困难,很多人都住在杨梅山头,遇到下雨,就回不去了。俞明德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了二三十件雨衣,这差不多是他半个多月工资。有一次,他带着孩子们爬山,发现山上的松毛虫害很厉害,于是想到请鸟儿来捉虫的方法。为了搭好鸟窝,他和学生跑到山上观察鸟窝的样子,然后再模仿做,成功引来了鸟儿。这个活动,获得了全国创造杯的最佳奖。上世纪80年代,他们组织的“海洋生物博物馆”“蓝色海洋拯救行动”等活动多次在省内获奖,同时在全省、全国推广。

感恩和感动,钟情红领巾一辈子

因为少年队工作,俞明德获得了很多荣誉,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领导的嘱托和关怀,是俞明德从事红领巾事业的动力之一。此外,他心中存着的感恩和感动,也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为从小营养不良,20多岁的俞明德身体不好,患有侵润型肺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左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有几次在上课时,突然大出血,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一住院就是一两个月。他躺在病床上,看到来了很多噙着泪水的学生,令他非常感动。他经常说,是党和政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文革”时期,俞明德因辅导员身份受到批斗。他的脖子上挂了一块又大又沉的黑板,是两个学生偷偷地用小指头掂着黑板的两头,帮他减轻痛苦。有一阵子俞明德被关在房间里反省,半夜里,他看见一根竹竿把馒头从门缝里推进来,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妈妈叫我送给你的。这些师生情,让他度过了难熬的岁月。正是怀着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怀,即便在“文革”期间被批斗,他也不放弃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偷偷做着“红领巾”工作。

“文革”结束后,爱人劝他,不要再当辅导员了。俞明德舍不得红领巾,向县教委提出第一个请求:继续做少先队工作。县教委批准了这个请求,让俞明德担任温岭市少先队总辅导。

退而不休,学习创新一辈子

1991年10月,俞明德退休。他再次向县里提出请求:当少先队志愿辅导员。这个请求,再次被批准。

俞明德发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辅导员,如果不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他再去学校里指导意义不大。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俞明德创建“少年军校”“红领巾海洋文化”“特色文化体验游”“道德银行”等少先队工作品牌,让温岭少先队的优秀做法推广全国。同时,温岭少先队还率先在全国发起倡议,开展“辅导员手拉手赠队刊”活动。这项“种子工程”不仅活跃了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少先队活动,还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素质,而俞明德正是“种子工程”活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俞明德有投稿的习惯,他将《中国少年报》要奖励的一台轻骑换成摄像机,还自掏腰包买了一部照相机。借着拍摄到学校里去,和辅导员们一起搞策划,组织开展少年队活动。活动中,很容易捕捉到满头白发的俞老肩扛摄像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穿梭在人群中。他一边指导出操、敬队礼等细节,一边拍摄记录。活动结束后,他又匆匆赶回去赶稿、剪片,并发送至全国各媒体。最多的一年,他在全国、省、市报刊发了346篇稿子,平均每天一篇。他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最美最真的画面,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引起大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注,共同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俞老的退休生活似乎比退休前还要忙碌,但他却无比享受。每天,他都要跟时间赛跑:边看电视边洗脚、边发邮件边吃饭、边喝牛奶边看报,一直到晚上10点钟入睡。他还学会了上网,聊微信,在手机APP上浏览新闻……他说,只有不断地跑、不断地学,他做的辅导工作才不会落伍。

正是凭着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他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像‘粉丝’‘赞’这些你们年轻人口中的网络流行语,我都是通过不断学习才了解的,这样和孩子们沟通起来才没有距离。”

很多人不理解:“论政治地位、经济收入,你都不错,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赖’在红领巾队伍里不走?”俞老的回答铿锵有力:“我喜欢孩子,只有跟红领巾同行,我的生命才有意义。”

2015年8月,俞明德工作室成立。工作室里有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成员,还有少先队辅导员和青年志愿者成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使少先队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传承;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举行研讨会、报告会,做好课题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并宣传推广。工作室通过不断努力,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优秀的工作室成员,其中获得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6、市级优秀辅导员8人,完成省少先队课题3项、市级少先队课题3项,少先队论文、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9篇,台州市辅导员技能争章活动金奖获得者4人。2017年,工作室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他,影响了他们一辈子

2005年5月23日,温岭市为出席台州市第三次少代会的代表们举行欢送仪式。俞明德发现了一名面黄肌瘦、个子矮小的小代表。她叫代楠,是城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代楠是四川人,跟着父母来到温岭。父母没找到工作,靠卖气球和擦皮鞋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非常拮据。见代楠衣服破旧,俞明德当即跑到购物中心买来了一套新衣服。从此以后,他和代楠结对,为她家排忧解难。比如,拿出7500元的积蓄借给代楠父母做生意,逢年过节给代楠家送去粽子、糕点等食品。在俞明德的关心辅导下,代楠中考成绩优异。不过,因户口问题,无法在温岭就读高中。俞明德帮她四处联系,最后她被之江中学录取,校方为她免去了多项费用。代楠的母亲生病,俞明德热心帮助,还屡屡给她送去营养品。后来,在俞明德的关心帮助下,代楠考上了台州学院。一家人把俞明德当成了亲人。

看到孩子好,就是俞明德最大的满足。多年前,他在厦门鼓浪屿参加省少工委举办的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夏令营,一位年轻军官走到他面前,向他敬了个军礼。他叫陈三际,曾是方城小学的学生,那时俞明德是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在陈三际的敬礼中,他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的价值。

2018年12月,俞明德到大溪小学参加活动。会上,有个孩子为他献上了一条红围巾。原来,孩子的母亲,就是当年实验小学的学生,俞明德曾送了她一件雨衣。这是她的第一件雨衣,她一直铭记于心。从孩子口中得知俞明德要到大溪小学来,这位母亲连夜织了这条围巾。“您就像冬日的太阳,总是给孩子们红红火火的温暖,请允许我回报您一丝丝的温暖!”

对俞明德来说,这些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市文明办

编辑|林雨霞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