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道路美容师”仇永春:见证交通变迁半个多世纪
源稿: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31日 09:32:45 编辑:朱良章
(0)

本网记者 王悦 通讯员 杨鹏

从温岭城区出发,途经温峤,前往大溪的话,走一条老路,会经过温大线。这条路在如今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沿着山坡蜿蜒而上,双向两车道还略显拥挤,但在几十年前,这是周边居民出行的交通要道。而仇永春,在这条路上奉献了他最好的10年青春。

仇永春,出生于1944年,大溪人。自1965年参加工作,他在道路养护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50多年。

1988年,仇永春被省公路管理局评为“省十大文明标兵”,1985年被评为省级劳模,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在他的带领下,温岭公路段大溪道班连续十多年被省、地、县公路系统评为先进集体,1986年被交通部命名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退休后,仇永春仍坚持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从事了8年养护工作,被同事和过往司机誉为“道路美容师”。


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是常事

1965年,温岭公路段温西道班招工,那时的道班,也就是现在的公路管理站,主要工作内容是路面养护、管理。仇永春参加工作,成为其中一名“养路人”。那时候,21岁的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养护的就是如今的温大线。

这一段公路,建造于1958年,因为疏于养护,道路破损比较严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

“好在,当时车少,只有4班车。”仇永春对来往的几辆车已烂熟于心,温岭、黄岩、宁波、临海,每天经过的车辆都来往于这几个地方。

即使经过的车辆不多,道路养护工作仍不能马虎,甚至算不得轻松。16公里的养护工作,全部落在道班十几个人身上,工作量不算小。

那时候,手头上的设备有限,不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连修补道路所用的石料,也需要仇永春和同事们自己去采。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是常事。

靠近温西路段的附近有溪坑,这里的石料多。仇永春和同事们会来这里,采上几百斤的石料。“那时候连手拉车都没有,全靠人力。”仇永春稚嫩的肩膀上,往往要挑上一两百斤的石料。

重吗?辛苦吗?仇永春说,那时候年轻,干活有力气,即使前一天筋疲力尽,睡一觉,第二天又是浑身充满力气,因此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将拉来的石料进行处理,就成了修补道路的材料,就地取材,就地使用。

对于仇永春来说,每天的辛苦都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遇上恶劣天气。夏日里的台风,冬日里的飘雪,都成了道路养护过程中的阻碍。尤其是寒冷的冬夜,路上会结上一层薄冰,凌晨5时起床的仇永春和同事们,摸黑就开工了。

W020190730346248801707_600.jpg

养护管理,一直在路上

1981年,仇永春成为大溪道班的班长。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交通开始飞速发展,来往的车辆逐渐增加,原先的手拉车变成了拖拉机,这让道路养护工作的难度增加了。

“那时候,很多人都运输柴火,运到另一个地方去卖。”仇永春说,这些柴火量非常大,大部分会超出手拉车或拖拉机车身的长度而拖到地上,这样一来,车辆一路往前,柴火一路被拖曳,对道路的损害非常严重。

仇永春所在的道班在对被损坏的道路表面进行及时修复的同时,意识到这样不行,不但要修,而且要管。

于是,到了晚上,仇永春和同事们上岗巡逻了。“很多车辆运输都在晚上,尤其是恰逢某地的集市,晚上来往的车辆更多,都赶着要把货物运到集市上售卖。”仇永春说,多的时候,路上经过的车有一两千辆。

于是,超重、超载的车辆被拦下了。“我们让他们卸下一部分货物,可以分批运输。”仇永春说。当然,也有不听劝阻的,在路上就会吵嚷起来。可见,这项工作并不好做。“我们也只能耐心地解释。”仇永春说,爱护公路是每一个人的事,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要不然路坏了,车开起来不舒服,更不安全。

看见养护工人的辛苦,周边的村民也自发加入到监督的行列中。“以前的老思想要改过来,道路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仇永春说,大溪作为温岭的南大门,道路的好坏也代表了温岭的形象。

晚上管理,白天就要维护。当时的技术已经有所进步,不再需要工人自行采集石料,但是,工作量并没有因此减少。仇永春和同事们将石子、黄泥混合起来,填入坑洼地中,将道路填平。

从成为一名养护工人开始,每一个台风天,都让仇永春印象深刻。有一年刮台风,路边的树被刮倒了好几棵,横在道路中间,挡住了来往的路。

整整3天时间,仇永春和同事们顶着风雨奔走。一段段地填土修路,把倒伏树木一株株地搬掉,每个人的双掌上都磨出了水疱,最终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遇上这种恶劣天气,保障公路畅通是第一要务。”仇永春说。

台风天气,还有一个较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排水涵洞被堵住,水位高涨。为了排水,仇永春和同事们整个人跳进水里,将堵塞的涵洞清理干净,“水漫到了胸口位置,整个人都湿了。”半小时之后,堵塞的涵洞被清理干净,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高涨的水位逐渐降低。

等恶劣天气过去,道路总会增加新的毁损。仇永春和同事们又在路上忙开了。

1989年,仇永春被评为全国劳模,到北京参加劳模表彰大会。

W020190730346242873634_600.jpg

职业生涯,见证温岭交通飞速发展

沙石路,石块路,水泥路,高速公路,仇永春的职业生涯,也是温岭道路变迁的缩影。

1994年,仇永春被调往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段建设指挥部。

彼时,温岭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即将动工,这一条将改变温岭交通末端地位的道路,仇永春有幸参与其中。“一开始做的是征迁工作,跟以前相比,相对轻松一点。”

1997年,温岭第一条高速公路竣工,仇永春见证了温岭道路的大发展,也见证了温岭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仇永春继续做起了养护工作,只是他养护的对象,从一般的道路变成了眼前这一条高速公路。

工作内容开始变得不一样。“我们不再需要做修补道路的工作,做的是公路上的垃圾清理和管理工作。”仇永春说。他同样在每天早上五六时起床,巡视一遍路段,看看路面上有没有杂物,边沟是否通畅。

当然,新的情况也出现了。

高速公路上时常会有突发情况,有时候车辆在路上出了事故,就需要工人们上去帮助,紧急撤离。很多时候,这样的事发生在晚上。“有时候凌晨三四时都会接到电话,我们要第一时间赶到。”养护工人联合交警部门一起,处理事故,清理道路。确保畅通,仍然是仇永春的第一要务。

1999年,仇永春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不舍得离开这个干了一辈子的岗位,提出能否再干几年。于是,台州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返聘了他,他得以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我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一干,又是8年。直到2007年,63岁的仇永春才真正从钟爱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几十年来,仇永春这一代人,见证了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对于温岭的道路,仇永春如数家珍。温岭的公路,从一开始的只有30多公里,发展到50多公里,再到后来的150公里,随后,不计其数的县道、乡道、村道,如毛细血管般蜿蜒,将道路修到家家户户,将发展和美好送到每一个人的家门口。

温岭的国道是51.05公里,省道是624.63公里,县道是305.87公里,这一串数字烙在仇永春的心里。这不但是温岭道路交通飞速发展的证明,也是仇永春职业生涯的见证。

W020190730346240612690_600.jpg

挥洒青春铺就康庄大道

本网记者 王悦

一条道路的保养和修复,离不开仇永春这一帮“养路人”。为了道路畅通,为了老百姓的出行安全,他们一直奔波在路上,耗费大半辈子的心血,将自己最好的青春挥洒在道路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铺平道路,抹平坑洼,疏通堵塞。因为有了他们,道路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与日俱增。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这份工作是平凡的,但于仇永春个人这几十年的奉献来说,又是不平凡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迎来了飞速发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几代人经历了巨大变迁,从追求物质需求到渴望精神享受,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脚印,离不开仇永春等道路养护工人的奉献与拼搏。

他们默默无闻,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只是养护道路这样的小事。但是,他们又顶天立地,铺就了一条又一条康庄大道。发展的路上,经由他们的双手一点一滴逐渐积累,才有了高楼大厦,有了美好明天,将蓝图一点点转变成现实。

除了仇永春和他的同事们,在这发展进程上的每一个人,都应树立主人翁意识,都应该有着积极奉献自我的美好意愿。城市发展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既是添砖加瓦的建设者,也是享受发展红利的受益者。

奉献,终将被铭记。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