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巨变70年·温岭再出发丨泽国:工贸新城,金名片再升级
源稿: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10:32:28 编辑:朱良章
(0)

本网讯 记者 朱飘安旗/文 徐伟杰/图

“盖众流汇聚,如财之归库”,泽国素有水乡之名,而奇峰竞秀、丛林溢翠、雅号“小瀛洲”的丹崖山耸峙其间,与泽国境内密布的水网相映成趣,交相辉映。一幅水乡画卷自此徐徐展开。

泽国素有“台州商埠”之称,是台州工贸重镇。丹崖山脚下,是泽国人口中的“金三角”,泽楚路、杭温南路等交通要道在此交会。从丹崖山上俯瞰,丹崖工业区、泽国联合货物托运中心、泽国机床市场集群等尽收眼底,汽车、货车、行人来来往往,工贸重镇繁忙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建设园区,推动工业规模集聚发展

从丹崖山上远眺,杭温南路两侧的丹崖工业区进入视线,这是泽国镇建立的第一批工业区,园区内聚集了不少企业,已上市的跃岭股份和大元泵业两家企业就位于该工业区内。

改革开放之前,泽国企业的年产值较低,十多家二轻集体企业和其他几家企业一年的产值总共只有100万元左右。《泽国镇志》记载,1993年年初,泽国、牧屿、联树三镇乡党委、政府为加速乡镇工业发展,分别决定建立工业区。泽国决定建立水仓、长虹、丹崖3个工业区,同时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企业入驻。随着工业发展,2018年,泽国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5亿元。

1995年,大元泵业从天皇村搬入了在丹崖工业区内购买的占地8亩的二手厂房,彻底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到企业的转变,也渐渐从简易的手工制造转变为流水线生产。过了两年,丹崖工业区日渐“成熟”,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大元泵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该工业区取得了60亩工业用地的使用权,开始建造新的厂房。2002年,大元泵业搬入现在的厂区。

随着企业的入驻和发展,丹崖工业区也渐渐发展壮大起来,一间间厂房拔地而起。“当时,泽国镇的工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工业区内的土地十分‘畅销’,不用大张旗鼓地招商,就有企业争相入驻。”大元泵业董事办副主任李海微说。记者了解到,当时泽国镇还出台了土地出让金相关的优惠政策,缓解企业入驻时的资金压力。到1998年,水仓、丹崖、长虹3个工业区落户企业124家,年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0%。

之后,育英、望河、南洋等工业区相继建成,加速了泽国工业企业规模集聚发展。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有厂房已经无法满足大元的生产需求。2012年,大元泵业痛下决心,启动“零地技改”项目,将原有的单层厂房拆除,改造成四层厂房,这也是台州市最大的“零地技改”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元泵业即将完成“零地技改”项目,厂区的建筑面积也从原来的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了7万多平方米,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2.0以上。除了厂房改造,这里还建起了智能仓库。国庆节之后,大元泵业入口处最后一栋单层厂房将被拆除,这里将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厂区环境。

近几年,丹崖工业区内其他一些企业也渐渐启动了“零地技改”项目,工业区内土地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泽国也持续推进“一老一小”改造,光明工业区等老旧工业点都被列为改造对象,在相关企业用地基础上,整合纳入周边现状未利用建设用地,对老旧工业点进行拆后重建改造利用,改造后将新建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三鹰泵业在泽国机电创业园区定制了新厂房。厂房共四层,建筑面积5650平方米,高23.8米。“搬到园区后,生产环境提升了不少,我们也开始引入一些自动化设备,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提升了不少。”三鹰泵业负责人高育志表示。入园的还有30多家企业,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大、更新、更规范的空间。此外,三江口小微园区、沈桥小微园区等多个园区在泽国建了起来。今年,泽国镇还出台了《泽国镇村级园区管理办法》,对该镇村级小微园区、拆后利用新建厂房、村留地新建厂房等管理进行了规范,旨在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兴业,打造泽国自有产品品牌

如今,大元泵业、跃岭股份、格凌实业等企业产品在行业内已有一席之地。泵与电机、汽摩配也成为了泽国的支柱产业。

泵业刚起步的时候,没有规范的管理,没有先进的研发技术,企业生产的基本都是工艺简单的农用泵,质量良莠不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泵业的质量整顿中,大元泵业一鼓作气,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建立了自我完善质量体系的机制,成为台州市水泵行业首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大元的产品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而今,不管是在设备上还是在技术上,大元泵业仍在不断升级,他们研发的产品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一个产品的领先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有十年磨一剑,才能真正做出自有技术的产品。”李海微说。

在泽国,和泵与电机产业同时发展着的还有鞋业,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宝利特鞋业就在这里诞生。上世纪九十年代,鞋业企业的数量在泽国境内快速增长,集聚在水仓工业区和牧屿一带。但随之而来的是,同类企业竞争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着发展空间限制的问题,不少鞋企开始探索转型。

为改变温岭鞋业品牌缺失的现状,泽国的一些鞋业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打造产品品牌,逐渐脱离低端鞋类产品,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卓凌鞋业打造卓凌老年健步鞋品牌、东旭鞋厂研发安全鞋,一些鞋企开始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开设天猫店……他们在鞋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激流勇进。

传统产业转型需要科技兴业,在大元泵业的车间里,一条深井泵自动生产线正在生产中,生产线周边的员工只有寥寥数人。“机器换人是时代趋势,这条自动生产线还在探索调整中,今后我们要实现生产线只配备电气工程师、保障生产线运转这一目标,然后再推广。”李海微说。不仅是大元泵业,卓凌鞋业等多家企业也开始探索机器换人,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电商助力,传统产业和市场焕发新活力

工贸强镇泽国,除了发展快速的工业,自然还有热闹的商贸交易。在丹崖山的周边,商城大道、幸福路、复兴路等商业街上店铺林立,吃穿用样样便捷。

除了人来人往的商业街,改革开放之后,泽国还出现了日杂商场、副食品批发市场、机床市场等专业市场。从丹崖工业区再往西,泽国联合货物托运中心、泽国机床市场集群等就在马路两侧。

得益于泽国的区位优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外地打工的泽国人带回了一批批旧机床,在104国道边售卖起来。这条路,是往来温州、福建、上海等地的必经之路。也正因如此,泽国有旧机床售卖的消息渐渐传了出去,这里的旧机床被卖到了全国各地。

后来,泽国镇建起了第一旧机床交易市场,把原先在“马路市场”里售卖的散户集中在一起。之后,杭温南路两侧相继建起了林祥旧机床市场、第二旧机床交易市场、南方机床等多个市场。在多个部门的协调下,几个市场“联手”成立了泽国机床集群管理有限公司,形成合力,提升整个市场集群的竞争力。

近年来,泽国镇积极培育“翻新改造”业务,帮助旧机床市场实现差异化转型。此外,新机床市场也依托着原有的市场基础,在泽国焕发出新的活力。

除了传统市场,电商行业依托于泽国鞋业和区位优势,在泽国农村迅速“崛起”。今年,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全国淘宝镇名单上,泽国镇再次上榜。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电商行业给泽国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泽国辖区内的淘宝村也越来越多。不过,由于电商商家分散、规模小,“低散乱”的发展现状对电商行业发展形成了无形的阻碍。

而今年开业的浙江汇富春天电子商务园区内,100多家天猫店集聚在此,商家形成合力,和快递“联手”,改变了以往电商“低散乱”的形象,从中谋得更大的利益。今年,汇富春天温岭仓、菜鸟仓储联盟台州站在该园区启动,成为台州首个5G创新应用试点园区,鞋业智造创新服务产业园项目也在计划中。为改变“低散乱”发展现状,一些淘宝村也开始精准施策,助推电商行业更好地发展。


泽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叶敏智〉〉

抢抓机遇 多管齐下谋发展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建设等方面都是泽国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产业发展平台工程上,目前,泽国正在加快推进“一老一小”建设。在加快拆后利用和小微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老旧工业区的改造是另外一项重点工作,泽国老旧工业区量大、点多、面积大,改造的空间也很大。我们将把“一老一小”建设作为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整合资源,进一步打开发展的空间。

鞋业是泽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将结合泽国电商行业发达的优势,打造鞋业发展转型优化平台。目前,我们正在谋划鞋业智造产业园,通过该园区的建设,实现鞋业传统产业的全产业链提升。

此外,铁路新区泵业智造小镇的建设也是泽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平台,我们将抓好、利用好这一优质资源,结合泽国泵与电机的产业优势,鼓励优质企业入驻泵业小镇,给该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从成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到现在,泽国的第三轮培育试点工作也即将进入尾声。经过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现在,泽国小城市建设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接下来是要高质量做好“填空题”。

近几年,杭绍台铁路、台州市域铁路S1线、路泽太高架及“两高”温岭联络线工程在泽国相继开始推进。随着各条对外“大通道”的形成,各个交通节点陆续被打通,今后的泽国,市民不论是到温岭市区,还是到台州市区、温州、杭州等地,出行都十分便利。同时,泽国的区位优势也会被放大,这给今后泽国的发展将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在环境提升工程上,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国家卫生镇创建和复评、村庄环境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泽国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今后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停留在美化、整洁、有序等层次上,而是要向着“升级版”的美丽城镇转变,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突出水乡特色、城市特点,加强人文建设。

现如今的泽国,有不少“名片”:省小城市试点培育镇、省文化强镇、国家卫生镇……

今后,在城市建设上,我们的工作目标不会变,工作标准不会下降,继续按小城市标准来建设好泽国。同时,在打造好硬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打造好泽国“名片”,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泽国具有外来人口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出租房多、各类场所多等特点,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要始终守牢平安底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帮扶弱势群体、建设公共设施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市民归属感,动员全镇人民一起来奋力建设美丽泽国、活力泽国、幸福泽国。


地标故事〉〉

●丹崖山老人群体:上世纪八十年代,泽国镇对丹崖山进行了规划重建,在这一带建起了凉亭,种起了树木,还有供休息的石凳等,在这之后我们就经常过来玩。除了周边的居民,还有从其他地方坐车过来的,甚至还有从峰江街道过来的,有些在这里一玩就是二十多年。我们聊聊天,爬爬山,日子过得也比较惬意。近些年来,丹崖山上的环境卫生有了不少改善,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清扫。

●丹崖社区 社区居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陈仙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丹崖山脚下还都是良田,而现在已经是店铺林立、交通便利的街道了。1985年之后,泽国镇在当时的泽南村征了300亩地,自那时候开始,我们这一带就建起了成幢成幢的住房,也相继有了复兴路、幸福路、丹崖路等一条条商业街。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这里就发展成为了泽国的商业中心。几条道路也从砂石路变成了石块路,后来又被改造成水泥路、柏油路。我记得当时商城大道的规划一出来,30米宽的道路让百姓咋舌,而今天竟然还觉得有些不够宽了。这些年,周边的绿化增加了不少,泽国镇还根据群众的需求,建起了一个个公园,为居民们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