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巨变70年·温岭再出发丨滨海:葡萄之乡 结出七彩硕果
源稿: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14:55:00 编辑:朱良章
(0)

本网讯 记者 叶易/文 朱海伟/图

春赏梨花、夏摘葡萄、秋观芦苇、冬采草莓,品小网海鲜、看海阔天空。这样极具诗意的生活,如今在滨海镇触手可及。数百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肯苦敢拼的滨海人围垦造田,在盐碱地上种出了一片果海,创出了一番七彩事业。随着滨海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业发展迅速,以葡萄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迅速发展壮大,已形成葡萄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赢得了“中国大棚葡萄之乡”美称。

红色老区闯出绿色产业

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滨海埋藏着一段段厚重的红色记忆,凝聚着最为浓郁的爱国情结。金清闸就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1938年5月,抗战时期的中共温岭县委在金清闸召开第一次会议,这使金清闸又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其水利技术和历史价值等入选《中国河湖大典》,目前,被我市推荐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金清闸竣工并投入使用,时为浙东最大的出海闸。新金清闸上游流域面积734平方米,关乎我市一半面积的水位高低。根据台州市防汛办的科学调度,金清闸至今仍守护着温黄平原的安宁。

在这一方沿海滩涂盐碱地上,吃苦耐劳、善于创新的滨海人种出了一片果海。红色情怀也指引滨海人初心不改,不放弃、不认输,闯出了如今的一番绿色产业。每到丰收季节,滨海田园处处瓜果飘香,“七彩果海”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大棚葡萄种出乡村新机遇

如今,滨海葡萄已名声在外,这样甜美的成果背后,却有一段段艰苦的开创史。民益村是滨海镇最早一批种葡萄的村,也是大棚葡萄的发源地。

1985年,陈匡森所在的大队分配到了巨峰葡萄的种苗,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葡萄。到了1990年,民益村种葡萄的农户有十多户。陈匡森与同村的几个村民开始在更为开阔的团结塘种葡萄。为了提高葡萄产量,减少病虫害,陈匡森四处求学,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回家乡。1994年,陈匡森等人开始将露地种植改为大棚设施种植,病害大大减少,葡萄的产量也大幅提升了。3年后,大棚设施种植技术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产量上来了,销路却成了问题。陈匡森亲自跟着拖拉机,将一车车的葡萄运到玉环和松门的市场上卖,开拓市场。

葡萄种植业的积极发展,也给民益村带来了新的机遇。2002年至2003年,葡萄种植开始在村里大面积推广。几年间,村里就铺上了水泥路,村民增收明显,逐渐搬出了石板屋,住上了新房子。

2004年,民益村成为了浙江省大棚葡萄基地,并创建了滨珠品牌。一步一个脚印,民益村的葡萄越来越有名。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全国各地的商贩都会前来收购。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合理规划葡萄种植,改善居住环境。民益村重新规划建设新的居住区,清理河道垃圾,对河道两岸进行了砌石,在两岸都种上了树木。村里环境变好了。

这些年,民益村的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在种植葡萄。“以前在房前屋后种,后来出村、出镇种,现在‘追着太阳种葡萄’,我们将葡萄产业发展到了省外。”陈匡森说。

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去年,滨海镇实现了葡萄产量3.8万吨,年产值4.5亿元,占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6.2%。20多年间,滨海镇葡萄种植面积从一开始的数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5万亩。

近年来,滨海镇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科普示范镇、农作制度创新示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滨海镇培育出了“滨珠”、“约翰”等多个省内知名农业品牌。为了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滨海镇政府牵头,带着“滨珠”、“吉园”等品牌多次参加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推介会。让滨海品牌从本地市场,走向长三角市场,乃至走向华东市场,滨海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大。

通过绿色生态农业示范镇建设,滨海镇的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显著提升,葡萄、西瓜、蜜梨、柑橘、青蟹、蛏子等六大优质农产品声名鹊起,特色农业经济效益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景观、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农业+旅游”的形式,滨海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如今,沿海高速、75省道穿境而过,滨海镇依托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田园风光愈加明媚,休闲农业愈加兴旺,乡村旅游愈加火爆,滨海镇正走在建设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康庄大道上。


滨海镇党委书记 梁敏球

砥砺前行,推进“两美滨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是决胜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发力之年。滨海镇上下将以新时代“超创干”为引领,解放思想,实干争先,为全面推进“两美滨海”建设而努力奋斗。

滨海必须打赢环境革命,打造美丽滨海。美丽是气质底蕴。我们要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以“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为主题的环境革命,加快实现从“拆”到“建”变“美”的环境转变,全力打造美丽滨海。必须加快跨越发展,打造活力滨海。活力是前进动力。要毫不动摇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之路,全面落实上级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把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进企业。必须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幸福滨海。幸福是目标追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更有保障、更为公平、更加安定。

滨海将推进产业升级,全面落实振兴实体经济新举措。力促产业质量提升,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要聚焦乡村振兴,全面开创“三农”转型发展新局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并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加强环境治理,全面开启美丽滨海建设新篇章。加快建设美丽村庄,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强势推进“三改一拆”。

突出民生改善,全面创造富裕、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扎实推进卫计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保障。

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持续深化平安滨海建设,打造“微治理”新模式。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切实守牢安全底线,力促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滨海正处于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必须时刻保持敢闯敢试、奋勇争先的拼搏劲头,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践行团结一心、合力攻坚的协作理念,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全面推进“两美滨海”而努力奋斗!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