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巨变70年·温岭再出发丨温峤:一村一品 变风景为生态
源稿: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15:03:22 编辑:朱良章
(0)

本网讯 记者 王悦 通讯员 王双双/文 记者 朱海伟/图

9月的一天,骄阳似火,在温峤镇大球村村部,同样弥漫着火一样的热情。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等围坐在会议室的桌子旁,正为了村里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讨论得热火朝天。

别奇怪,这是大球村的常态。自去年8月份并村以来,新农村建设在这个略有些偏僻的村子开展得热火朝天,村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活的劲头足了,美丽的蓝图绘好了,未来发展可期。

立规矩,强队伍

如何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建强阵地堡垒,做好村里发展大计,这是去年8月份,大球村在成功并村之后,村两委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要发展!作为一个经济薄弱村,这样的声音在每一个人心里振聋发聩,他们急于摆脱过去偏远、落后的刻板印象,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近在眼前。

自行政村规模调整之后,村两委班子第一个目标,就是向制度“开刀”,完善制度,整顿会风,严明纪律,明确责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铁军”队伍。温峤镇人大副主席、大球村党委书记潘明奎说,必须通过制度的完善,打破村干部“铁饭碗”的概念。

历时3个月,大大小小会议开过40多次,终于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商讨出台了,包括财务制度、会议制度、值班制度、民主恳谈制度、工程项目招标制度等,对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村干部一改往日的慵懒,每一个人都像被拧紧了的发条,奔走在工作的最前线。兵强马壮,斗志昂扬,一支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队伍正在建成。

整合资源,流转土地

要发展,得有资源,而土地要素,往往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难题。大球村的先天条件并不差,共有耕地1486亩,山地2635亩。但是,这些土地都四散在村子的各处,如何更好地将其利用起来?

筑巢才能引凤来,大球村村两委深知“花香蝶自来”的道理,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提供有力的先决条件,吸引产业进驻,引来资本注入,大球村的发展才有可能“活”起来。

大球村第四支部党支部书记陈锡顺说,大球村村两委班子商量之后,决定走在项目前面,早一步盘活并整合闲置及零星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那一段时间,几乎每一个晚上,大球村村部都灯火通明,“我们需要商讨出政策,有了土地流转政策,后续工作才能推进。”潘明奎说。经过反复打磨确认,大球村的土地流转工作相关政策终于出台。

接下来就是逐一做通村民工作,整合土地资源,实现村民山林地、承包地、自留地、耕地统一收回、统一开发、统一分红。

足足花了4个多月时间,这4个月里,没日没夜地奔波,逐家逐户地上门做工作,最终,使得签约率达95%。

如今,共有2635亩土地被流转整合,可以被开发利用,静待项目落地与开发。田园综合体、国防教育基地、精品果园基地……大球村的蓝图逐渐清晰。

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

发展的箭已在弦上,有了土地,也有了底气。

“想发展,就得先规划,得先有整体思路。”潘明奎说。这与温峤镇党委副书记潘卫军的观点不谋而合,让美丽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以规划先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抓住各村自身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景,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球村打算从自身的农业优势上做文章,将闲置土地开发利用起来,更将以点带面,打造观光、休闲、旅游、吃住等一条龙服务的田园综合体,把项目引进来,把游客留下来,让村子活起来。

眼下,投资600多万元的精品果园基地已开工建设。届时,远道而来的游客,可以徜徉在杜鹃花海里,可以去溪边垂钓,可以去国防教育基地开展拓展训练……

生态田园型大球村、休闲旅游型白岩下村、山水风光型坞沙门村……有山有水,有田园有大海,有风景有特产,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都将成为温峤镇发展的优势。接下来,温峤镇将以优化美丽乡村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勾勒提升精品线路和重点线路,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和田园旅游综合体开发,串珠成链,变盆景为风景、变风景为生态,倾力打造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温峤“富春山居图”。


温峤镇党委书记 叶鑫俊

城乡统筹,宜居宜业宜游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工贸特色和旅游魅力新城镇”的战略定位,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转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切实优化社会治理,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活力温峤、美丽温峤、幸福温峤。

新农村建设仍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在持续深化环境革命的同时,温峤镇将继续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积极推进农业重大项目,探索“田园综合体+景区村庄+旅游点”特色旅游发展,探索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温峤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编制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高标准谋划好西部旅游风景带、“一港两溪”等区域建设,聚焦美丽温峤建设,在城乡统筹中推进乡村振兴。


“世外桃源”峨嵋山村 〉〉

从一年难得回一趟老家,到如今天天往山上跑,温峤镇峨嵋山村村民老陈在村里开了一家餐饮店,每天生意红红火火,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

从整治村到示范村再到生态旅游村,峨嵋山村乘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东风,迅速脱胎换骨,宛若新生,从原本无人问津的破败村庄,到如今节假日里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这是温峤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将变化看在眼里,峨嵋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妙秋颇为感慨。石屋、庭院、池塘、绿竹、石头小路,如今的峨嵋山村,如同一处“世外桃源”,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地远离喧嚣,享受一份安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为这一个小小村子添上一些烟火气。

如今,峨嵋山村正在大力挖掘历史内涵,进一步开发旅游产业,引入社会资本,让游客走进来更能留下来。

“先进一步提升自我,把自身内涵丰满起来,让生态更优、特色更明,社会资本自然会纷至沓来。”温峤镇党委副书记潘卫军认为,如今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从重视村容村貌建设转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转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从重视亮点打造转为成片连线开发乃至全域生态系统建设,而乡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受益与共享,真正享受发展红利。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