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十百千万”,新风吹万家,婚丧改革,温岭入选全省试点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8日 14:19:39 编辑:王怡
(0)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家宴移风易俗操作细则》,要求推行婚事新办、倡导喜事小办、鼓励丧事简办、养成节俭消费习惯等,其中,我市入选全省19个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试点。

自我市开展新一轮的婚丧礼俗整治工作以来,“一十百千万”新风行动即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我市全面实施:即婚丧事只办1场酒,丧事酒席不超过10桌100人,婚事单方酒席不超过20桌200人,双方合办不超过40桌400人,不发香烟;倡导酒水单价不超过100元,自办酒席单桌菜品成本不超过1000元,婚庆礼仪不超过3万元,婚车数量不超过6辆,订婚彩礼不超过10万元,不随礼、不收礼。

近两年来,简办红白喜事,摒弃讲排场、比阔气……移风易俗的故事一幕接着一幕上演,新风行动也从起初的应者寥寥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婚丧礼俗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一十百千万”新风行动的实施,平均为每户减轻婚事经济负担约7万元、丧事约3万元,年节约社会资金6亿元以上。

镜头1

10月4日,新河镇横陶村的老陶家热闹非凡,这天是他两个女儿出嫁的大喜之日,一大早,亲戚朋友们便忙活起来,搭棚、做饭,从布置到后厨,都由陶家人“一条龙服务”,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没有豪华车队,没有高价彩礼,没有名烟贵酒,唯一显得隆重的就是老陶杀了自家养的一头猪作为随礼。

“按照我们农村以往的规矩,两个女儿同时出嫁,办一场酒显得娘家特别小气,可我们都觉得一起送两个女儿出嫁,一起办不仅热闹,还很有纪念意义,邻居们也都说这样很好。”婚丧礼俗改革的这两年,老陶感触颇多,“大女儿其实好几年前就登记结婚了,孩子都已三岁,没有好日子办婚礼,所以婚礼一直拖到现在,算算跟三年前办酒费用真的差了不少。”

老陶给记者算了笔账:酒席两场合一场,节省了近3万元,少了名烟贵酒节省了近6万,少了随礼节省1万多元……光婚宴花费就少了近10万元。“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宣传改革婚丧礼俗,酒席、人数这些都有规定,我觉得很好,我们老百姓办酒,心里也轻松了很多。”

镜头2

10月下旬,大溪镇岙增张村老党员老王去世,其子女决定丧事从简,没有大摆宴席,没有烟酒人情,没有道场,悼念仪式简单又朴素,几十位亲友用文明的悼念方式向逝者传递哀思。

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特别是丧事,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一部分,生前奉养,死后奉葬。在大溪,对这一传统尤为看重,新风行动之前,这里厚葬风俗盛行,大操大办,隆重铺张愈演愈烈,酒席无黄鱼龙虾不成,烟酒非中华茅台不上,宴请发“一条烟”更是被视为“约定俗成”,一场酒席下来,起码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碍于“面子”,有些家庭甚至要举债办酒,传统习俗早已变了味。

一场大刀阔斧的婚丧礼俗改革,大溪镇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奖惩制度、新时代文明指数测评(乡风文明积分制)、红黑榜等措施相继出台,以“链式工作法”,环环紧扣,环环落实,环环发力。春风化雨式的全民教育依次推进,逐步把移风易俗树新风的新思想,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文明新风尚吹入了百姓家。

老王出殡当日,没有送葬车、小花篮代替花圈、丧宴减到了9桌、香烟只发1包、菜价控制在1000元以内……老王儿子告诉记者,这次办丧事还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当时我们兄妹几个决定简办,家里几个长辈就是不同意,说村里会有闲言碎语,有失面子。但我们都特别坚持,几番沟通下来,终于说服了几位长辈。”兄妹几个表示,报答父母恩,重在生前尽孝,父亲一生节俭,又是大溪镇的老干部、老党员,生前就反对铺张浪费,此次简办丧事,既是对父亲遗志的遵循,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移风易俗。

镜头3

理书院跳跳鱼、山地鸡、担屿白玉虾、竹坑湖鳗鱼……一道道极具城南特色的菜肴被端上餐桌,左邻右舍围坐,城南镇下许村老吴家的宴会热热闹闹开始了。“这些食材都是我们城南本地的特色菜肴,今天这一桌办下来不到800块。”据家宴厨师邱士玲介绍,这就是城南镇推出的定制酒席文明菜单——“十全十美”宴,不仅具有本地特色,而且可量身定做,价格经济实惠。

城南镇自实施“一十百千万”行动以来,不但严肃整治婚丧礼俗使用的桌数、菜肴、礼金等,还首创了城南特有的“十全宴”家常菜,替代原本宴席上必备的海参、鱼翅、鲍鱼、龙虾等高档菜肴,将每桌菜品成本降到1000元以下,提倡比阔气不如比创意。

邱士玲说,今年,为进一步革除婚丧礼俗陋习,城南镇还买来30套餐具作为文明“砝码”,“只要是选了‘十全十美’宴的,不仅是餐具,家宴厨师和小工的费用也由镇里买单。”光是这笔钱,就能为办酒户省下近4000元。

记者手记》移风易俗,孕育文明之花

天价彩礼、攀比成风……曾经,这样的婚丧礼俗让温岭人碍于面子却痛在心里。而在最近的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婚丧改革带来的变化,破陈规、倡新风,文明习俗观念逐步渗入人心。

风俗之变,难在开端。“一十百千万”行动,对婚丧宴请酒席桌数人数、居民治丧时间、花圈数量、鼓乐队人数等都有了明确的统一标准。各镇(街道)、村根据实际情况,又相继建立婚丧事“一户一档”制度、“红黑榜”、实施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等措施,有了这些官方标准,红白喜事大瘦身,移风易俗的“面子革命”卸下了百姓不少重担,带来了实打实的优惠,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支持婚丧改革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在老陶家,两个女儿同一天出嫁,全家人自己动手,为女儿们布置了一场温馨而不铺张的喜宴,没有天价彩礼,没有豪华婚庆,却能成为一家人都难以忘怀的时刻。

在老王家,虽然简单、安静的丧礼让一些村民议论,但老王的子孙们始终坦然,作为丧事简办的“实践者”,在他们看来,治丧习俗里的一些“老讲究”,在新时代里已经不适用。比起大操大办带来的铺张浪费,明显还是“厚养薄葬”更有意义。

在全市餐饮企业,3000元以内的“简约”菜单实现了全覆盖,酒水、菜品都趋于“平民化”。如今,走进酒店,提及婚丧设宴,不用多说,店家就能拿出几款“标准内”的菜单,任君选择。

近年来,不见了豪华婚丧宴请,杜绝了大操大办,却不乏文化礼堂集体婚礼、自行车接亲、特色“十全宴”、家宴厨艺大赛等例子,从讲排场、比阔气逐渐蜕变成比创意、比节俭,这些都为移风易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W020201118494095879791.jpg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