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小企业成长记 | 后疫情时代如何破局?这家企业几乎把利润都投入了研发和设备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10:36:01 编辑:金敏
(0)

疫情冲击之下,不少出口型企业都被迫缓下了脚步,这其中,鞋帽服饰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温岭市大全服饰厂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我们整体订单下跌了30%。”总经理陈永林说,大全其实是一家“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但去年无论哪一条都不好走。“我们主要生产帽子,这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时尚单品。在去年的经济大环境下,这个定位让我们的外贸市场订单起码下降了50%。内销市场虽然不错,但是因为很多外贸企业去年纷纷转到内销市场来抢‘蛋糕’,导致国内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样的激烈竞争今年依然在延续。“这两年对于我们来说既艰难,又值得挑战。”市场是悲观的,陈永林自身却没有太悲观,“我们的研发能力和一条龙生产把控的实力就是立足的筹码。”

连企业logo都被仿冒过

“创新力不足,新河帽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大全成立已有近20年时间,在新河镇,它见证过新河帽业从辉煌到如今渐渐落寞的整个过程。

“以前的新河南鉴村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帽业基地。20年前,这里的帽子占了全国份额的一半以上,很多客户每年都会来这里看看新品。”这是陈永林记忆里曾经的新河帽业。

事实上,南鉴村的帽业历史悠久,从清道光十二年(1832)就已经进入农户家庭。

但在南鉴村老人的印象里,南鉴帽业真正迎来发展是在1992年以后,当时村里掀起了做帽热。从1999年至2009年这10年里,南鉴“户户开工厂,家家制帽卖”,规模企业逐渐增多,产品结构日益优化,帽业成为新河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陈永林也是在那时候进入这个行业的。“当时帽业在当地热度有多高呢?客户抢不到货,抢到了还会自己打包,一款帽子可以做到100万顶。这样的热闹现在是不会再出现了。”他感慨,这个行业之所以走到如今这个程度,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地方的帽业不断壮大,但更重要的是,价格战、仿冒、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让新河帽业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大全的帽子就曾经被仿冒过。“那是2017年的时候,我们开发了一款帽子,但是没多久,其他厂家就开始仿冒,多的时候,整个南鉴村这款帽子产量达到200多万顶。”他说,“但很多人仿的是款式,不仿质量,为了低价竞争,只能在材料上动脑筋,这导致我们的口碑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更令陈永林无奈的是,甚至连企业的logo都被仿冒过。“因为这些原因,我们才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前年开始,逐渐申请各类专利。”他说,“不过,这几年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逐渐意识到,光靠互相抄袭企业会越来越难生存。因为这样的转变,很多同行也开始尝试自己开发产品。”

坚持自主研发走在前

“百花齐放,这个市场才能活起来”

陈永林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变化。“只有各自做好自己的产品,百花齐放,这个市场才能活起来。”

而他自身也一直在坚持这样的理念。“我们从10年前自己购入电脑机开始,就在坚持自主研发。企业想要生存,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不然永远做不大。帽子自主研发虽然容易被仿冒,但是至少第一杯羹是我们自己吃到的,其他人只能仿我们。”

“不过,要是仿的人多了,就容易把这款产品做死。”这句话陈永林是有感而发的,2019年,他们就有一款拉链帽经历了从火爆到遇冷的境地。“起初都抢疯了,但是不到一个月,这款帽子的市场因为仿得太多,价格大幅度下跌,整个都‘死’掉了。”

因为看多了这样的事情,他更坚定了要自己开发产品的决心。“就像这款拉链帽一样,不是自己研发的东西都会这样,越做越小,只有自己有研发能力,企业才会壮大起来。”

几年前,大全自主开发的一款定型帽就曾在市场上风靡一时,至今这款帽子还是他们的拳头产品,80%的订单都是冲着这款帽子来的。

“那是一款针织定型帽。”陈永林说,“以前这类帽子折叠后会变形,所以很多人出门只能一直戴着。但是经过我们改良,不仅可以折叠,放在包包里随身携带,拿出来后依然有型有款。而且这款帽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填补了夏季针织帽的空白。”

他解释,以前的针织帽都以功能型为主,主要是保暖,所以只能在冬季销售,夏季生意就没那么好了,淡旺季很明显。“现在这款帽子以时尚为主,四季都能生产。”

但是,大全这款定型帽刚上市时,其实并不被市场所接受。第一年几乎没什么客人下单。奇迹发生在第二年,订单忽然就爆了。“那时候生意好到客户自己在我们仓库里包装。”他笑道,“很多客户每天下午5点半就守在我们楼下,直接把发货单上的名字改成自己。最火的那几年,半个南鉴村都在生产我们的帽子。”

尝到了自主研发的甜头,大全这几年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开发新产品上。“尤其是疫情之下,这两年我们在款式研发上的投入更甚以往,起码比往年翻了一番。”他说,市场竞争太激烈,他们只能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留住客户。

但是,做自己的产品其实也是件如履薄冰的事。这是陈永林在另一个角度上对自主研发的理解。“外贸市场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我们就必须加快研发速度,稳住外销的同时,在内销市场发力。可这存在一定风险,研发出一款新品之前,我们并不能100%保证畅销,也许我们投入10个款式,只有2个会受欢迎,我们的路是未知的。”

“我们踩在冰上,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踩稳。这就需要我们在研发时眼光必须犀利,要看得懂市场,而这需要前期经验的积累。”陈永林在选择自己开发产品之初,也没有流行的敏锐度,只会跟着人家的风格走。“后来我们学着自己捕捉流行元素,从一开始买书籍研究揣摩,到看电视、网络了解流行元素,再到每年前往日韩考察,慢慢提升自己对时尚和流行的敏锐度。只有通过不停地学习,我们踩空的几率才会小一点。”

被客户称为“深圳速度”

“买衣服不舍得,买设备眼都不眨”

但无论如何,陈永林依然认为,仿冒对自主研发的企业来说是一种伤害,是不公平的。“好在我们还有速度优势,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质量认可,不然我们早就被低价竞争打倒了。”

“从研发到变成成品,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工厂里完成,能够快速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他说,“之前深圳有一家企业,从提供产品图片到打样,我们2个小时就完成了。对方当时用‘深圳速度’来形容我们。”

对于这样的高度评价,陈永林一直引以为豪。“我们各个生产环节都已经成熟,而且自己能够把控流程、质量,只要一张图片,我们就能将成品做出来,甚至会比他们原有的要求做得更好,因为我们用的都是德国设备,相对来说精度更高。”

这几年,大全更是从德国陆陆续续购入了80多台电脑横机,整个厂光设备就价值一两千万元。“这几年每年赚的利润基本都投入在研发和设备上了。”陈永林说,从十几年前破旧的二手设备,到国产设备,再到如今的德国设备,大全一直不断在革新设备。“投入虽然高,但是稳定性和精度也更好,使用寿命也长。我们车间里有的设备用了十几年,现在都还能正常工作。”

对于设备的投入,大全的员工用“买件衣服都舍不得,但买台设备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来形容老板在设备革新上的“大方”。

“因为有这些设备做保障,我们在质量和交货速度上也更能保证。”陈永林说,客户下的单,他们能立刻回复交货日期,不像有些企业,需要了解加工厂家的情况才能保证交货期。“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除了设备优势,这几年大全也越来越重视质量优势:从机器编织开始就有专门人员监控;到了成型车间,他们也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质检;而仓库里更是每个人都是质检人员,出现次品,被要求全部挑出来,一个不漏。

“现在市场不景气,客户也会越来越挑剔,品质、款式、颜色搭配等比以前要求多得多。也因为这样,我们必须自己在研发和质量上投入更多精力。就连我们的车间管理都说,今年他们生产的质量绝对是好的,大家连小细节都开始精益求精,因为现在就是拼质量和研发能力的时候。”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记者 赵碧莹

编辑 | 王怡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