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山海同辉 | “好望角”的新风光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8日 08:59:50 编辑:金敏
(0)

海岛、古村、石屋、黑瓦、石路……迎面而来的海风,山脚下金黄的沙滩,还有阳光、海水和蔚蓝的天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用这首诗来形容石塘再贴切不过。

20年前,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道阳光落地石塘,温岭旅游新画卷至此铺开。“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大自然突如其来的“赏光”,没有让温岭人躺着吃老本,敢为人先的他们在晨光中探索,走出了一条“借光”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温岭以石塘保护性开发为重点,打通渔村转型通道,先后创成石塘半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浙江省旅游强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大海洋旅游目的地等多个品牌。从2018年起,我市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2020年全市旅游人数达1834.33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200.41亿元,较2005年收入翻了三番。

石塘的山海美景。

从海里到岸上:内外兼修让渔区焕新

作为一个依山傍海的小镇,石塘海洋资源环境优势突出。广袤富饶的海洋既为石塘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保障,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早些年,“赶海人”越来越多,网眼越来越小,东部沿海渔业资源衰退、生态恶化等问题突出。面对渔业资源危机,温岭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启动渔业生态修复,一边重拳治违,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幼鱼保护攻坚战”等专项行动来保护“东海渔仓”,一边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湾(滩)长组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港口、码头、海滩开展24小时全程监控,积极部署和推进所辖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优化“金沙湾滨海休闲海岸、洞下风情体验海岸、水桶岙运动娱乐海岸”三大主题海岸线,打造长达317公里的沿海景观带。

海洋生态保护是渔区经济发展的底色。经过多年的修复,东海海岸线“海味”愈浓,省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郭文标一直关心海洋生态修复,他欣喜地告诉记者,“东海渔仓”幼鱼发生量大幅上升,二三十年不见的本地正宗墨鱼也逐步回归。

温岭海洋生态修复的脚步坚定有力。2017年,我市提出“环境革命”“产业革命”双轮驱动,加强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水产(加工)企业整合入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治污,打造现代渔业产业园区。2019年,温岭市又率先启动船舶修造产业整治提升工程,重塑产业新业态。昔日“脏乱差”的船舶修造场景,如今已化为海天之间亮丽的风景线。

16年来,温岭市坚持立体式修复、生活化开发,建设集滨海休闲、民宿度假、海上运动、健康养生、渔村生活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长三角海洋休闲度假示范基地,拉长了旅游产业链。


从渔民到老板:他们把石头点亮成金

除了海里的资源,温岭还有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石屋。《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这正是石塘镇名字的由来。

为了保护石屋资源,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石屋保护利用办公室,大力推广在保留石屋原始风貌基础上加以创新的民宿开发理念,带动石塘镇7个历史文化村落被连片实施保护性开发,完成石屋登记建档28280间,吸引社会资金超3亿元,打造了覆盖30平方公里的国内最大的石屋民居集聚区。

这几日,静叶思·柏舟精品民宿总经理杨彪抓紧时间,对民宿周边基础设施进行修建,赶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更好地迎接客人。柏舟所在的海利村,是石塘民宿最集中的区域,众多的石屋散落山间,幢幢面朝大海,环境优美,是声名远播的“中国最美渔村”。

谁又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村。借助全市大力发展石塘生态旅游之际,海利村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将原先空置荒废的石屋资源迅速转化成休闲旅游产业优势,不少像杨彪一样的渔民转产转业,吃上了旅游饭。

石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海洋文化,不仅吸引当地村民投身民宿产业,先后也吸引奢野一宅、隐想家等多家知名旅游企业投资建设,一批闲置石屋成为村民增收的“摇钱树”。在金沙村,村集体统一将村民的闲置石屋流转给3家企业,由后者开发高端民宿,除了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26万元的收入外,村里15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至1万元不等。

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石塘周边餐饮、渔区特产、特色小吃、休闲、运动、海产品消费市场,帮助渔民就近转产转业4000多人,形成“人人办民宿、人人享有发展红利”的富民画卷。“十三五”期间,石塘半岛民宿群接待游客百万人次,创收约5亿元,石塘石屋案例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温岭市被确定为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


从民俗到网红:“海洋文化”引领新潮

石塘的旅游发展单单靠民宿是远远不够的。市农办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文化是民宿的魂,没有了文化和民俗的内涵,民宿就‘魂不守舍’,石屋民宿并不是单纯的石屋住宿,要与原有的文化结合起来规划。”

这些年,温岭聚焦文旅融合,让百年遗存的“海洋文化”特色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依托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的机遇,温岭市打响“曙光石塘”品牌,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千年曙光园,包含千年曙光碑、全国首家县级天文馆等。每年的元旦,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石塘,共度“曙光节”,为新的一年祈福。

这样规模化、品牌化精品节庆活动,在石塘不在少数。连续多年举办的正月十五、十六闹元宵扛台阁巡游,农历七夕举办的“小人节”民俗展示,9月下旬的“开渔节”等,都彰显了民俗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以一些传统工艺工作室为代表,船模、海洋剪纸、水晶雕刻、海贝彩绘等项目蓬勃发展。

石塘的先民大多自闽南迁徙而来,与多种文化交融渗透,由此形成了渔村独特的“海洋文化”。如今,“海洋文化”逐渐在渔区复苏。

大奏鼓、石塘七夕习俗已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石塘还拥有石塘陈宅、石塘天后宫等省级文保单位5个,石塘元宵习俗等省级非遗项目2个,船模、鲎壳画等市级非遗项目13个,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4人、市级5人。

后疫情时代,温岭还探索开拓网络平台新阵地,深入发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丰富云旅游、云秀场等线上文旅产品,激活文旅网红新消费。无论是有着英雄故事的“三蒜英雄岛”,还是近几年神来之笔的“七彩小箬”,都已成为海内外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独得曙光眷顾的“东海好望角”正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向往的“诗和远方”。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丨记者 江盈盈

图片丨记者 朱海伟

编辑丨陈涵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