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融入物联网,释放裂变效应!张世雄:争当企业用电服务的“大管家”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9日 14:41:01 编辑:
(0)

晚上7点半,温岭市非普电气有限公司四楼办公室仍旧灯火通明,办公桌上堆着一摞摞文件,综合能源中心主任张世雄和他的同事正在加班。

自从4年前,他一手推动“智慧电务”落地温岭后,工作到半夜已成了他的常态。

“智慧电务”是基于物联通信等技术手段的电力运维服务,包含配电房周期现场巡视服务、云监测服务、用能分析服务、抢修响应服务、节能方案咨询服务等多项服务。“简单来说,有了‘智慧电务’,企业就可以当‘甩手掌柜’,把用电相关的工作‘打包’交给我们,既可以省去运维的人力,也可以及时维护企业用电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体检。总之一句话,就是为企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张世雄说,温岭,是台州最早开始推广“智慧电务”工作的,从一开始用户的不感兴趣,到如今主动上门。这大概就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

从0到1,由“幕后”走向“幕前”

谈起“智慧电务”,张世雄有说不完的话。回想最初,他坦言,“智慧电务”在温岭落地之路走得并没有那么顺利。

“温岭推行‘智慧电务’是从2018年开始的。”那时候,张世雄还是温岭市非普电气有限公司长三角中心的负责人,主要负责产品生产制造,更多时候都埋头在车间里。

“我们那时候工作地点在东部新区,这里的企业配电房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气候潮湿,导致发生用电故障,影响企业生产。”他说,东部新区的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如果发生用电故障,就会对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身处其中的张世雄,把企业的烦恼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帮企业解决难题?

这时,他想到了“智慧电务”。“我当时在学校有一个师兄,如今在衢州综合能源中心工作,就是他率先在浙江省内推广‘智慧电务’的。”张世雄之前偶尔听师兄提起这件事,也一直比较感兴趣。为此,他特地跑到了衢州去学习经验。

而如今结合东部新区的情况,他觉得“智慧电务”能解决这个难题。他试图将这种模式引进到温岭。

可如何让企业接受这种模式,这对这么多年一直在“幕后”的张世雄来说是件很头痛的事,他必须改变自己习惯的工作方式,主动走进企业,说服企业去尝试这种新模式。

“那时不巧的是,我腿受伤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每天一瘸一拐去找企业负责人,解释什么是“智慧电务”,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但结果显然的,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智慧电务”的用户们来说,他们并不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买单”,“那时候走10家企业有2家感兴趣,对我们来说都是胜利。”

就这样,张世雄一直坚持着,他拖着伤腿天天跑企业,从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下手”,让用户慢慢转变观念。“用户什么时候观念转变得最快,就是看到效果的时候。”

浙江天源网业有限公司是较早尝试“智慧电务”的企业之一。2018年6月至10月,短短5个月时间,功率因素罚款就高达3万多元。在开展“托管”后,智慧电务运维人员介入安装监测设备,通过线上监测和线下巡视,帮助客户排查电费上调原因,发现问题后及时投入检修,功率因素终于达标。

这里有一组数据:2018年11月后,企业罚款从原来的每月支出六七千元转而变成了达标后每个月奖励1000元,不仅避免了损失,甚至在此后的4个月里获得了奖励3429.99元。

从罚款到奖励,带来了质的变化。

在尝到“智慧电务”的甜头后,如今不少企业开始主动上门合作。截至目前,温岭市非普电气有限公司已与500多家单位签订了智慧电务合同,预防重大安全事故29起,处理安全隐患84处,为企业减免700多万元。

“这一路,我们虽然走得艰难,但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张世雄说,智慧电务班从原来的2个人,发展到如今20个人;从原来只知在车间,到如今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从每天跑企业到企业主动上门;从2018年第一次在大会上推介“智慧电务”无人问津,到如今企业主动咨询情况……“智慧电务”越来越被市场接受。

从1到N,由“智慧电务”拓展到综合能源服务

在“智慧电务”的路越走越宽后,张世雄又把服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以低碳节能为核心业务,将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业务融入“智慧电务”平台,扩大电能替代,在客户端实现用电与发电同步,提高温岭清洁能源覆盖率。

最近,张世雄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关于青屿工业园区企业勘察的材料。为了这些材料,他已经整整忙了2个月。

“青屿工业园区位于温岭供电服务的末端,由于电压不稳,供电量不足,导致经常跳电,影响企业生产。”考虑到青屿工业园区的现状,张世雄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进,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且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国家,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用电难题。”

他提前对接温峤镇。“当时镇里也正在为这事头疼。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在青屿工业园区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

如今园区内的37家企业已完成勘察,一期10家企业即将投入建设5家,预计12月份就能并网运行。“整个项目预计投资4500万元,其中一期投入1000万元。”

张世雄说,项目的建成,既可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也能够满足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快能源电力结构调整,减少对电网电力的消耗,减轻当地电网的压力。

除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他和同事还把目标聚集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

“以前我要跑到温岭城区去充电,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候碰到人多还要排队。现在家门口就有快充桩,充电价格还有优惠,实在是方便很多。”在箬横镇,新能源汽车车主张阿姨将车停放在公共充电桩前,熟练地将充电设备与车辆连接,很快充电桩就进入到充电状态。一小时不到,张阿姨的车子就充满了电。

在他们的努力下,温岭已累计在箬横、温峤、大溪、石塘、新河、石桥头等镇(街道)建成34个充电桩,实现了中心城区20公里服务半径充电设施全覆盖。

非普电气运营的6个镇(街道)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自投运以来,充电量节节攀升,日均充电154次,日均充电量2917千瓦时,单月总充电次数4642次。

“下一步,我们将更积极地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充电桩配套建设,将充电站配套项目纳入整体规划,优化做好电力保障,助力电动汽车发展,服务绿色出行。”张世雄说。

就这样,张世雄和他的同事们从“智慧电务”一步步又拓展到了综合能源。

释放“裂变效应”,当好企业“大管家”

“几十年前,人们常说我们是‘电老虎’,但现在我们更愿意去做一位‘电保姆’,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张世雄在运营综合能源的这几年里,把自己彻底融入到了企业“大管家”这个角色里。

2019年,超级台风“利奇马”登陆温岭,这个被称为浙江省历史第二强的台风,重创了温岭电网,不少企业也因此面临着损失。

张世雄着急啊,在“利奇马”到达前,他和智慧电务班的同事们就集体放弃了休息时间,拿起电话联系了每一个‘智慧电务’客户,一一嘱咐告知注意事项,并组织力量对其中55家靠海及低洼配电房进行台风前特别巡视,第一时间为用户排除安全隐患32处。

虽然提前为台风登陆做了准备,“利奇马”依然导致我市大面积断电,其中100多户“智慧电务”用户也随之停电,但却没有一户是因为设备故障原因引起的。这在当时是“智慧电务”工作人员的骄傲。

“‘利奇马’期间,‘智慧电务’平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张世雄说,相较于传统配电运维方式,“智慧电务”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防患于未然。传统的配电运维很少运用信息化技术,往往以人工模式进行巡检和故障排查,一般是在接到用户电话通知后再派抢修队伍到达现场,难以达到防控效果。而“智慧电务”系统则是将与客户用电安全相关的设备接入平台,实时监控、采集线路运行、电气设备等关键数据。“故障发生时,‘智慧电务’系统会马上报警并断路。工作人员无需花时间排查就能精准定位故障线路,直接过去检修即可。”

他也感谢智慧电务班这个团队,“除了大数据实时监控外,团队人员还会定期对用户进行巡检,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进行消除,及时遏制大规模故障的产生。”张世雄将智慧电务班形容成“电力医生”,看线路健康,查设备“疾病”,然后把一个个故障隐患消除,提前阻断治未病。“而且我们每一次巡检、每一次整改的记录都会通过后台进行电子化信息录入,用户只要登入APP,整改前和整改后的变化以及安全隐患排查的过程都能一目了然。”他将此比喻为用户的“体检单”,“得益于大数据技术,这些‘病症’在纳入‘病历本’后均可被快速找到。通过这些数据,政府部门、有关机构以及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长期以来的巡检任务、抢修处理过程、设备状态及运维进度,从而让电力运维工作变得更透明、更精细。”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记者 赵碧莹

编辑 | 汪企宣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