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罚款251.9万元!温岭重拳出击,杜绝“美丽陷阱”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5日 09:32:17 编辑:金敏
(0)

注射玻尿酸、水光针,抽脂、打瘦脸针,激光脱毛、祛斑、除皱……医疗美容需求的成倍增长,滋生了非法医疗美容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早在2016年,市卫生监督所就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守护美丽卫监行动”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115件,罚没款251.9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件。同时,借助“社会监督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医美监督在线”等智能监管系统,构建起医疗美容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从人防到技防

实现智慧监管、精准执法

“‘双十一’,果酸焕肤、水光补水有促销活动……”打开“社会监督信息监测预警平台”,一条风险预警信息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重视。随后,执法人员对涉及公众卫生健康的可疑广告字样与卫生行政许可等信息进行有效比对和初步排查。

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平台是由浙江省卫健委建设开发的,从互联网、生活服务类App端自动获取医疗美容相关社会监督信息和消费评价结果,经云计算分析,对涉及可疑信息与卫生监管数据仓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发现问题形成监测报告并推送风险预警。

作为该项目试点运行部门,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通过系统的预警提醒获取有效执法线索,告别传统“人盯人”的大海捞针式执法,较之以往实地摸排检查的传统手段,既节约了行政成本,又大幅提高了执法效率。

在试运行阶段,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风险处置模块中,收到一条非法经营高风险预警提醒。执法人员立即展开现场检查,查获激光脱毛仪器一台及为顾客提供脱毛服务的记录本,因涉嫌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卫生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于当日立案。

从今年6月启用至今,市卫生监督所在全市范围内精筛比对出异常数据199条,其中高中风险线索数为22条。根据大数据技术分析提供的预警,市卫生监督所获取有效执法线索,成功查处13起案件。


强监管、重整治

推动医美行业规范化发展

“近几年,医美行业乱象很多,比如虚假宣传、非法营销、超范围执业等,我们对医美领域的整治从来没有停止过。”市卫生监督所所长钟远飞介绍,执法人员积极与市场监管、公安、镇(街道)等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尤其是针对一些隐藏于小区、流动于酒店开展非法医疗美容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发现一起,打击一起。

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温岭市打击非法行医及“两非”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市民积极提供非法医疗美容活动的线索,对查实案件的举报人予以奖励。截至目前,今年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涉及医疗美容投诉举报13起,已查实并立案查处8起。

“监管部门对医美行业下‘狠手’,这既是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切实保障,也是出于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钟远飞表示,国家打击是因为医美行业乱象过多,并不是不允许存在,“我们要引导医美行业从无证转向有证经营,从地下转向面上,让医美行业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阳光。”

记者了解到,我市对有证医疗美容机构施行重点监管,已建立医疗美容机构医疗行为智慧监管平台、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自律系统等智慧监管手段,积极推动医美机构规范执业,形成了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多元化监管格局。

医疗美容活动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微注射、埋线、针灸、利用激光等光电开展脱毛、祛斑、除皱等也是属于医疗美容项目,所有生活美容、养生保健场所都没有资质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广大市民如有医疗美容的需要,一定要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院,可以通过场所有无悬挂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公示牌、查看医师资格证书等直观方式进行鉴别。

医美行业典型案例警示 〉〉

案例一

上门打瘦腿针

结果:拘役五个月+罚款10000元

看到朋友圈里有“微整形”广告,价格比正规美容机构便宜,潘女士很心动。双方谈好价格,“美容师”朱某按照约定时间,到潘女士的住所为其提供注射肉毒素,以达到瘦腿的目的。

接到群众举报后,执法人员立即进行实地检查。开门后,执法人员看到潘女士的腿上包裹着塑料薄膜,房间里还有酒精棉球、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注射器、肉毒素等。

经调查,潘女士与朱某互不相识,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广告联系上。执法人员还在朱某的车上发现众多药品和器械。后经台州市市场监管局认定,朱某所运用的肉毒素按假药论处。

根据原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一款关于“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规定,朱某运用药物、医疗器械为顾客注射肉毒素以达到瘦腿的目的,属于医疗美容。

另外,非医师朱某在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过程中使用假药,已涉嫌构成非法行医罪,执法人员将其移送市公安局查处。最终,温岭市人民法院认定朱某犯销售假药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10000元。


案例二

“走穴”激光脱毛

结果:没收违法所得77575元+罚款80000元

直销模式、人店分离、远程控制……一起非法医美案件,抽丝剥茧之后,竟然连执法人员都感慨“大开眼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0年8月,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投诉举报,称一家美容店从事非法医美(激光脱毛)。在美容店,执法人员找到了脱毛仪、脱毛记录等。在询问时,美容店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却不配合,一问三不知,原来他们的有恃无恐是因为已经通过远程系统关闭了脱毛仪器,还教唆顾客提供虚假证词。在调查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操作人员就选择了连夜逃离。

但最终,执法人员借助技术的力量,重新开启了脱毛仪,将违法事实固定。经查明,这名激光脱毛操作人员居然是一家脱毛直销公司的温岭地区区域代理,通过和美容店合作的方式提供激光脱毛服务。

顺着这条藤,执法人员摸到了7个“瓜”,对温岭的7家美容店都进行立案调查,变成一起跨区域的大型非法从事医疗美容系列案件。最终,这名脱毛“走穴”代理因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被处以没收器械、没收违法所得77575元以及罚款800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的几个生活美容机构也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

刺破皮肤后再拔罐

结果:店家受处罚+美容师受行政处罚

为了拓宽业务,一家综合性的美容美发店加盟了紫竹微排项目,通过美容师向顾客推销这款产品。经过短暂的培训,店里的美容师都成为这个项目的操作者。

紫竹微排是什么?可以简单理解为皮肤出血后拔罐。店家宣称,紫竹微排能治疗当代人常见的肩颈、腰背痛,能够起到排毒化瘀、舒筋美容的效果。这个项目吸引了众多顾客,尤其是男性顾客,花费动辄上万元。

与常见的保健拔罐不同,紫竹微排需要刺破患者皮肤出血后再拔罐,这种使用创伤性跟侵入性的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操作,属于医疗行为。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而操作者也必须具备医师资格。因此,普通的美容师在公共场所为顾客操作紫竹微排属于非医师行医,而美容美发店也构成了无证行医的违法行为。

这起案件的店家过于信赖宣传说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但对引进的项目不加以斟酌导致违法行为的出现。事后,店家不仅受到处罚,操作的几名美容师也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

“私密保养”实为妇科诊疗

结果:没收药品器械+罚款25000元

私密保养,这是近几年女性的热门话题之一。2020年7月,年近五旬的钟女士就赶了一回时髦,到城东一医疗美容门诊部做“私密保养”。

接到社会举报信息,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这家医疗美容门诊部开展执法检查,现场发现了光子热疗仪、妇科检视镜头等多种妇科诊疗用器械,还留有使用后的大棉签等医疗废物。经过调查发现,该门诊部给顾客做的“私密保养”实为妇科诊疗行为,且给顾客操作的两名工作人员江某和毛某均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因超范围多次开展妇科诊疗活动,并任用两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妇科诊疗活动的违法行为,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该门诊部被予以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对江某和毛某作出没收药品器械、罚款25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

无痛穿耳,结果化脓

结果:收了5元被罚14005元

打耳洞、戴耳饰是年轻人的时尚,殊不知,打耳洞也会存在危险。

“耳朵感染化脓已经在卫生院输液好几天了,还是没有好转,现在只能住院治疗。”此前,15岁的小王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逛街时,小王被一则无痛穿耳的广告吸引,在一家饰品店花5元钱打了耳洞。没想到,美美的耳钉没戴上,几天后穿耳洞的部位出现了感染、化脓等症状。经医生诊断,这是操作不当、消毒未到位导致的。由于化脓严重,需要切开伤口进行排脓,并辅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随后,当事人向行政部门举报了这家饰品店。执法人员通过询问调查、实地走访,查实了该饰品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医疗性美容服务活动,饰品店老板娘涉嫌非医师行医。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给予了总计14005元罚没款的行政处罚。

“亏大了,就收了5元钱,结果竟然要倒贴这么多。”老板娘叹息后悔。执法人员表示,这笔生意不能做,穿耳术属于医疗美容行为,容易出现疤痕疙瘩、钝挫伤、感染等症状。

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广大爱美人士,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

1.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

2.主动查看医疗美容机构资质证明。

3.应使用本人真实姓名与机构签订合同,并主动索取病历资料和发票。有的消费者为保护自己的隐私,会使用化名签订合同,导致之后维权时举证困难。

4.自觉抵制非医疗机构和非医师的医疗美容服务。

5.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或来源不明的医疗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

6.市民若发现非法行医行为,请第一时间向“市民热线12345”举报。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丨记者 朱丹君 通讯员 陈梦娅

图片丨市卫生监督所提供

编辑丨陈涵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