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学习,永不“打烊”!我市构建“1+5+N”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09:03:48 编辑:金敏
(0)

近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台州市暨温岭市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将于本周在我市举行。

温岭是浙江省首批示范学习型城市之一,早在多年前,温岭就已全面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完善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温岭学院和温岭市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居)社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布局。温岭先后获得“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等称号。

如今,温岭又构建了“1+5+N”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即“1”个以党政为主导、教育部门主管、其他部门协助、镇(街道)具体组织、村居参与的成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5全”社区教育推广模式,“N”个社区特色教育项目,通过全局统筹、全域联动、全民参与、全心服务、全力培育,激发全民参与终身学习的热情,唤醒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有力推进全市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历提升,用知识带动产业发展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仅囊括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而且涵盖不同横切面上不同形式及类别的教育。

作为我市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温岭学院着眼于建设温岭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全局,积极打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新型大学。去年,学院开放教育总招生人数达1003名,列全省县市级电大第五名。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一村一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电大的重点培训工作。通过提升学历,学院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截至目前,温岭电大已培养农民大学生1607人,荣获国家开发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集体称号。

冯云芬是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也是一名农民大学生。2012年,她从手机销售行业进入农业领域。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冯云芬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想要在社会上发展,就必须跟牢社会的节奏,一旦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要通过学习来弥补。”此时,冯云芬发现,传统的农业并不适合当下的发展,为了企业转型,也为了自身发展,她在电大报名学历提升培训,通过两年半的学习,拿到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专科文凭,成为一名农民大学生。

image.png

冯云芬带学生参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向他们介绍现代农业。

“通过学历教育培训,不仅能学到实用的知识,还有机会和不同行业的同学交流,对我们合作社发展帮助很大。”冯云芬的特长就是销售,她很善于交流,而学习给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她接触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通过交流取长补短。

自从通过学历培训提升自己的文凭后,冯云芬在学习上有了更迫切的需求。每年,她都会参加农民短期培训,通过现场教学、实践观摩等课程,增长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并将这些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合作社发展上。她还曾被评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优秀学员”。

“学习,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改变人的理念,甚至影响人的言谈举止。”冯云芬说,通过这些年不间断的学习,她明白销售是一项很深奥的学问,也明白品质对于一个品牌的意义。

“是时代逼着我去学习,逼着我去进步,如果不学习,合作社就不能朝着‘智慧农业’的方向发展。”冯云芬说。而她这句话,同样是农民大学生赵林刚的感慨。

赵林刚是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7年,原初中学历的他完成“蜕变”,通过镇文技校、电大的学历提升培训,成为一名大学生。

东部数控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生产数控机床。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赵林刚面临的“知识难题”非常多,“我需要设计、交流、管理,仅靠原先的知识根本不行,急需提升自己。”当年,赵林刚带着企业十几名中高层员工一起前往电大进修,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学习提升。2018年,获得专科学历后,赵林刚评上了中级工程师职称,接下来,他准备去评高级工程师。


技能培训,打开共同富裕的“密码”

“学员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镇村有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就有什么样的培训”,这是我市社区教育响亮的口号。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及群众需求,市社区教育学院、各镇成技校不断开发校本课程,推动培训项目的内涵建设,创建各自的特色品牌。同时依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要,开办培训“超市”,为广大群众提供具有特色的菜单式服务,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真正实现技能富民。

上个月,教育部办公厅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公布了2021年“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名单,温峤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技能富民万人培训工程”榜上有名,成为台州唯一上榜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温峤成技校是我市成人文化技术教育一张闪亮的“金名片”,学校围绕“服务一个中心、创十个品牌、送百场活动、育千名人才、惠万名群众”目标,开发了富有区域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千人培训项目进文化礼堂”“红色月嫂技能培训”“一村一乡厨技能培训”“互联网+工量刃具营销技能培训”“峨嵋山农家乐培训”等5个项目,培训人群覆盖全镇35个村及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为温峤培养了一大批月嫂、乡厨、电工等技能型人才。

image.png

学员在成技校学习茶艺。

温峤镇青屿村是远近闻名的“月嫂村”,而在两年前,该村村民还是以种植葡萄、枇杷等水果为主,村里的妇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就闲居在家。随着市场月嫂需求的增强,温峤成技校负责人赵子平想到“红色月嫂”培训项目,树立“青屿月嫂”品牌,让妇女通过技能培训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增收。

目前,通过温峤成技校的“红色月嫂”培训班,温峤有500多名妇女从事月嫂、育婴职业,月收入达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技能富民”。

泽国成技校根据该镇的“淘宝村”产业特点,建立“泽乡有礼”直播室,开展了直播培训,通过直播文案撰写、视频剪辑、销售产品数据分析等课程帮助当地的百姓创业,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在箬横镇成技校,各项培训项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培训人次达到1.5万以上。箬横镇是农业大镇,箬横成技校在“一校一品”创建上,结合本区域的产业特色,开展了涉农技能培训,包括瓜果栽培、水稻病虫害治理、农副产品网上销售等内容。仅该项特色项目课程,每年培训人员就达到4000人次以上。

“成技校的培训课程很有针对性,为我们农民致富指明了方向,真正实现科技强农。”江福初是箬横红日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自从成技校在合作社对社员开展网上销售的项目培训后,合作社改变传统的销售思路,将销售渠道从线下市场拓展到线上平台,有效地帮助农户打开销路。

江福初告诉记者,合作社的种植户,5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学历。以前为了打开销路,合作社聘请销售人员跑各地的市场。自从学习了网络销售后,他们也试着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是政府的培训,帮我们改变了旧观念、旧习惯,给了我们新的发展思路。”目前,合作社与“拼多多”推出的“多多买菜”平台合作,开设网店,专门为宁波和温州两个市场提供新鲜的果蔬。“目前我们在售的农产品大约有15种,平均每日线上订单在1万单以上,每日线上销量有6~10吨,相比以往,销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点点鼠标,订单纷至沓来。线上销售不仅帮农民打开了销路,而且帮农民节约了不少销售成本,快速回笼资金,加速农民致富。

“箬横不仅是农业大镇,也是汽摩制造基地。根据产业特色,我们早在多年前就开展了与该产业相关的电工、铲车、消控等专业技能培训,并帮助他们获得劳动部门认可的技能证书,缓解了汽摩制造行业的用人需求。”箬横成技校负责人王奕德告诉记者,成技校承担着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目前,该校共开设五大类三十余门技能课程,每年帮助学员获得技能证书1500多本,其中仅厨师证,五年累计颁发了1000多本。

接下来,箬横镇要构建“1+N”异质社区教育共同体,由箬横镇成技校统筹,镇内28个部门共同参与,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百姓,满足百姓的学习需求。

这些年,我市在成人文化培训上的投入不断加大:2018年,温峤镇政府投入1200余万元新建一流的温峤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21年,大溪镇投入1000万元新建镇成人文技校。新河、箬横、坞根、温峤、太平、泽国、石桥头等7所成校被评为省现代化成校。其中,新河镇成技校、市社区学院、石桥头镇成技校自2013年以来相继获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多向发力,兜住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我市探索“项目+专家”的课程开发体系,以自编教材、委托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发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系列课程。

每周二上午,退休教师江方华送外孙女去上学后,便拎着一个袋子匆匆赶到市社区教育学院上书法课。

“年轻的时候太忙了,没空提升自己的兴趣,现在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好好经营自己的爱好。”江方华曾是一名美术老师,对于书法,他一直很感兴趣。去年得知市社区老年大学成立并设立了书法班,他第一时间报名。“毛笔字写得好,会给我的美术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作品提升一个档次,所以我一直想寻找好的老师,跟着他学习书法,社区老年大学就帮我圆了这个梦。”

一周一次书法课,课后回家练习书法;平时又在社区里教老年朋友画画;有空的时候跟书法班的同学去逛书法展览……江方华如今的退休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在市社区教育学院的老年学员身上,看不到迟暮之年的枯枿朽株,意兴阑珊,反而焕发着无限生机。在这里,老人们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结交好朋友,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手机摄影课,老年朋友一起外出采风,记录夕阳下的精彩生活;古陶瓷鉴定课,大家一起追溯历史,品味中国文化;舞蹈课,大家舒展身体,摇曳身姿;书法课,大家一笔一画,聚精会神……目前,市社区老年大学共开设13门课程,每学期培训6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老年朋友的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改变老年朋友的生活。

各个镇(街道)的社区老年开放大学、成人(社区)学校、老年学堂等,也经常性地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开展各种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多向发力,给予老年人“稳稳的幸福”。比如开展养生知识普及、科普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其中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普及行动已在全市推行。各学校(学院)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就近开展培训,普及智能手机使用和网络基本常识,提高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我们主要教老年人使用微信、健康码,教他们下载‘浙里办’App,以及指导他们使用常用的服务项目,同时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泽国成技校负责人张剑介绍,今年,学校结合“百年·百场”活动,给老年人送上了实在的“文化餐”。

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技能培训、行业培训……我市积极构建并开拓满足多层次居民学习需求的教育平台和活动载体,开展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1+5+N’模式,紧紧围绕‘时代温岭、书香温岭、学在温岭’的目标,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教育治理现代化样本,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力量。”市教育局局长叶永峰说。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江倩倩

编辑 | 郑黎明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