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依法带娃时代,父母更要“补修”课程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4日 14:17:49 编辑:
(0)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王巧巧非常关注。

王巧巧是城西派出所民警,也是该所“青苗关爱工作室”的负责人。“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所导致,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出了问题。”她说,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公权力介入到家庭教育,为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方式、手段上的指引,促进“依法带娃”。

“依法带娃”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一些家长正在“补修”这门课程。

和睦家庭 为孩子提供健康环境

在日常警务和警校共建过程中,城西派出所民警发现,一些失规失范及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急需帮扶帮教。

孩子的偏离常态,往往是滑向犯罪深渊的苗头。“偏离常态通常意味着同学、家庭、学校的孤立和疏离,这又会加剧偏离,最终让孩子失去被挽救的机会。”王巧巧说。

2019年,城西派出所成立了“青苗关爱工作室”,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对“问题”孩子进行一对一走访、帮扶。截至目前,工作室已重点帮助了35名孩子。

去年上半年,城西某小学的一名家长报警称,其孩子在学校遭遇同学小张(化名)的欺凌,身上还有淤青。

作为该校的法治副校长,王巧巧介入处理这起警情。小张是一名四年级男生,长得瘦瘦的,其父母都是上班族。

“小张特别会狡辩,认为都是对方的问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王巧巧说,小张的母亲也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觉得只是孩子间的打闹,对方家长有些小题大做了。

事实上,小张经常欺凌其他同学,行为已经有些失控,和同学的关系很不好;对于老师的教育批评,他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对抗老师。

王巧巧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通过大量失足青少年的案例,让小张的母亲意识到小张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约束,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张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苦口婆心之下,小张的母亲慢慢听进去了。

接着,工作室和校方商量,制定了对小张的帮扶方案。“我们定期到学校找小张聊天,从情感、法律层面和他进行沟通。”王巧巧说,同时定期向老师、学生、家长了解小张的表现。另一方面,家长、老师等平时对小张多加鼓励,发现、肯定他的优点,让他找到自信。

通过帮扶,小张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同学们带来的伤害,也意识到这是自己不受同学们欢迎的原因。后来,他的表现越来越好,和同学相处越来越融洽。

小张的母亲也正视家庭存在的问题,夫妻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教育,家庭氛围不够温馨。在王巧巧的建议下,她开始在线上线下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

2021年下半年,工作室针对有需要的家长开设“西·心”家长课堂,开展线上线下浸润式教育。小张的母亲一直坚持上课,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对小张的教育也越来越科学。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育儿职责 不能说放弃就放弃

2020年11月,某镇一所小学的老师向工作室求助。这名老师是教六年级的,班上有一名“问题”女孩。

这名女生不守纪律,随意旷课,上课也完全不听讲,殴打班上的男生,老师批评她,她还跟老师对抗;她的行为严重失范,经常偷东西,已经到了看见什么拿什么的程度。

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王巧巧了解到,她一出生就被现在的父母收养,父母家境较好,家里还有个哥哥。

因为是收养的,父母从小就很溺爱她,几乎不怎么管教她。等女孩的行为出现异常后,父母经常采取极端打骂的方式进行教育,但适得其反。女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父母干脆不管不顾了。

“她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几乎放弃了监护人的职责。”王巧巧说,父母还经常对女孩说些气话,说她本来就是收养来的,任她自生自灭。

针对女孩的情况,工作室和市关工委等一起组建了帮扶团队。每周,王巧巧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去找女孩聊天,开导教育她。

“刚开始,她不怎么听得进去,表面上说听进去了,背后又是老样子。”王巧巧称,渐渐地,女孩内心有所波动,行为也慢慢改变。遇到各种节日,帮扶团队送礼物给女孩,让她感受到温暖。

慢慢地,老师反映女孩没有再偷东西,也不和同学打架了。不过,她学习的专注度还有待提高。

“家庭的问题不处理好,就会是5+2=0的结果。”王巧巧说,5是在学校待5天,2是在家里待2天,0是指女孩的0改变。对于家庭的问题,帮扶团队和女孩的父母交流过,让他们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责,不能再对女孩说过激的话。

考虑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无法短时间内改变,寒假里,帮扶团队让女孩的大学生哥哥帮着一起看管、教育她。

目前,女孩已经上中学了,变得非常懂事。“我们仍在继续关注她,现在的目标是挖掘她的学习动力。”王巧巧说。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不能强迫 更要听听孩子的心声

“你看你开的是什么破车,真让我丢面子!”“家里也不装修!”“谁让你送我去补课,把钱都用完了!”

母亲去接初三的女儿放学,受到了女儿的冷言冷语。母亲气得打电话向王巧巧诉苦。王巧巧恰好在附近,当即赶了过去。

见到女孩后,王巧巧让她平静一下,然后跟她说:“我知道你是在用这种方式对抗妈妈,其实你是爱妈妈的。”

听完这句话,女孩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了。她这样数落母亲,母亲以前何尝不是这样数落她的学习!

2021年上半年,这名母亲向“青苗关爱工作室”求助,女儿马上就要中考了,但她沉迷于打游戏,上课时睡觉;跟家长非常抵抗,拒绝交流,还有离家出走的想法。

母亲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但不知道怎样对症下药。

王巧巧了解到,这名母亲对女儿的学习要求非常高,掌控欲比较强,强迫女儿进行各种补课,常让女儿在楼下背完书后才允许她上楼……

“青春期的孩子寻求关注,寻求自我的权利,一旦失败,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进而自暴自弃。”王巧巧称,女孩的表现就是这样。

工作室时常开导女孩,让她看到母亲的不容易。对于母亲,工作室让她加强家庭教育学习,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

“这名母亲真的在认真学习,一有困惑就打电话来咨询。”王巧巧说,一段时间下来,母女俩都有很大的改变,母女关系也融洽了。

“我的女儿终于回来了。”这名母亲高兴地说。女儿经常和她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还帮她一起提东西。中考时,女儿考出了好成绩。

家庭教育这节课,母亲还在补修着。她说,关于这一块,她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家长心声: 我学会了跟孩子道歉

“我们帮扶过的‘问题’少年,其背后原因是原生家庭畸形、教育缺位、父母管教不当,比如一味采取严厉呵斥的做法,动辄打骂体罚,导致孩子产生严重对抗、叛逆情绪,结果适得其反。”王巧巧认为,对于这种情况,不仅要帮扶孩子,更要教育父母。

去年11月,城西派出所将“西·心”家长课堂搬到城西街道西溪社区党群工作室。“有二三十名家长经常来参加。”王巧巧说,很多家庭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急需获取这方面的指导;有些家长希望提升自己,将孩子教育得更好。

课堂上,这些关心家庭教育的家长聚拢在一起,通过抛出问题、经验分享,帮助解决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亲子关系紧张、青春期沟通不畅等育儿难题,做到科学育娃、融洽关系两不误。

“成绩不再是我衡量儿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我开始关注孩子内在的一些东西,比如他的心态是否乐观。”一名家长分享道,她现在学会道歉了,以前她明显知道自己错了,会说一点点软话,但不会说对不起,因为她是妈妈,“现在,我会郑重其事地跟他道歉,时不时跟他道歉一下。”

“以前我总盯着孩子的作业,非常焦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发火甚至动手。”另一名家长说,现在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向孩子道歉:对不起,是妈妈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安慰她:“妈妈你有改变,很好了。”

家长的改变,带来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和孩子的改变。

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立法迈出了关键一步。王巧巧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将“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规定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她相信,随着法律的落细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将会更好地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手记  


为人父母,需不断修炼

记者 赵云

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对家庭教育专门立法,“依法带娃”成为网络热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家庭教育暴露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很多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

直到孩子出现异常表现后,父母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的问题,根源是家庭的问题。对于怎么教孩子,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也作了具体规定。

家长在家庭中,要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保证孩子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导孩子珍爱生命,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孩子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家长不能过于宠爱孩子,或是对孩子过于严格,应严慈并济,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父母同样要学习进步,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在社区、街道、民政、妇联、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等获得不同渠道、种类和内容的家庭教育指导。此外,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学习平台,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亲子相处方面的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并运用到教育和引导孩子上。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炼。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接下来,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切实抓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法治思维,提升家庭教育的素养水平。对于严重缺乏家庭教育技能的家长,部门、社区等要制定严格的措施,科学安排课程,精选培训教师,全面提升其家庭教育素养。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丨赵云

编辑丨郑灵芝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