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松门鱼鲞:晒出来的丰收味道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8日 10:44:52 编辑:
(0)


小寒过后,鱼肥风干,正是晾晒鱼鲞的最佳时节。走进温岭市松苍鱼鲞专业合作社,170亩的园区里,早已架好网帘,晒满了各种鱼鲞,空气中飘散着其独有的香味。工人们来回穿梭,晾晒、整理、包装,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天下白鲞数台州,台州白鲞出松门”。“每年禁渔期一过,就到了我们最忙的时候,工人凌晨就得开始工作,剖鲞、清洗,然后再把清理好的鲞拿出去晾晒。”温岭市松苍鱼鲞专业合作社内其中一位加工户林辉斌说,他们这里的鱼鲞绝不会添加任何药剂,生产加工流程很简单,鲞剖好后,就直接放在太阳下翻晒,或放在烘箱里烘干。一般晴好天气需晒3天左右即可收回来,放在冷藏库房里,等待客户上门收购,或者拉到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干货区去销售。

林辉斌主要加工的是墨鱼鲞。“墨鱼鲞味道鲜美,全国各地都有它的买家。”林辉斌说,去年受疫情影响,进口墨鱼原材料进不来,导致本地原材料供不应求,也因此造成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涨了20%~30%,导致墨鱼鲞的销售价格也涨了20%左右。”

除了林辉斌的墨鱼鲞,园区内还晒满了鳗鲞、黄鱼鲞、鱿鱼鲞等。据了解,整个温岭市松苍鱼鲞专业合作社内共有加工户近70户,最忙的时候,工人多达3000人,大多是来自松门周边年纪偏大的剩余劳动力。

在园区内负责剖鲞的一位阿姨告诉记者,她今年已经有72岁,做剖鲞工作很多年,早已经熟能生巧。“剖鲞、晒鲞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基本上人人都能学会,只不过专门从事剖鲞的人,效率比新手来得高。”这段时间,她每天两三点就会来上工,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能赚一两百元,这让她累并快乐着。

温岭市松苍鱼鲞专业合作社只是松门鱼鲞晒场的一个缩影。每年秋冬季节,被北风吹起的一排排、一片片晾晒的鱼鲞早已成为松门镇最常见却也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松门镇水产加工历史悠久,素有“中国鱼鲞之乡”的美誉,可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505年。明朝永乐年间,松门制鲞业益盛,尤其以黄鱼鲞、墨鱼鲞、虾米、海蜇、腌泥螺、银鱼等品质最优,甚至成为宫廷贡品。1910年6月,中国以政府名义在南京主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上,就有松门白鲞的身影。

“最早时,松门鱼鲞以家庭生产为主,一张板、一颗钉、一把刀、一块磨石,就是加工水产品的全部工具。”温岭市松门镇白鲞专业合作联合社社长陈新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产品流通困难,这些鱼鲞、虾米等或在温岭的大街小巷中被市民买走,或通过船只进入沿海的一些城市,如温州、泉州、福州、广州等,量不大,价格也便宜。

“以前还没有冷库,我们就用土方法冷藏——用早稻秆一层层铺垫、围护,鱼鲞叠成圆筒形放在中间,摆在北边阴凉处。”陈新伟说,“因为没有冷藏设施,工艺也比较讲究,特别是松门白鲞,更是自成一套加工技术。之所以区别于普通黄鱼鲞,是因为从选料到剖、腌、洗、晒、包,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2009年,“松门白鲞加工技艺”更是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松门镇现有东风闸、苍山门塘、松建等三大区块鱼鲞集中加工区,形成了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拥有鱼鲞加工专业合作社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鱼鲞年销售额达20亿元,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记者 徐伟杰 赵碧莹 摄影报道

编辑 |王萍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