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致敬坚守“疫”线、守卫健康的“铁娘子”!
源稿: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6日 09:30:02 编辑:金敏
(0)

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众多“白衣天使”在工作一线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她们之中,有的深入抗疫一线,勇敢直面病毒,汗水湿透了衣服;有的在门诊、病房、手术室忙碌,守护一方百姓生命健康……她们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疫情之下最美丽的坚守。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工作,了解她们的艰辛与不易。

防疫的守门人,冲在发热关卡

在市一院发热门诊,有这样一群防疫的24小时“守门人”,每天面对的是发热患者,她们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测量体温及预检分诊,这些是发热门诊护士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同时,她们还要为发热患者提供核酸采集、抽血采样、解释安慰及心理疏导等服务。

此外,当发热患者的疾病较复杂,需要其他科室的医生会诊时,护士们还要做好沟通并指导会诊医生做好个人防护。“有些医生可能在个人防护上有不规范的地方,我们就会及时指出来,反复嘱咐他们按院感规范操作,保护好自己。”发热门诊的组长张丹红说,下班前,她们还要对环境进行消毒隔离,确保防控到位。

在医院工作了18年,张丹红有14个年头都是在发热门诊度过的。每年,碰到禽流感、登革热、小儿手足口病等疾病流行期,便是她们工作最忙的时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医院先后在发热门诊共安排了14位护理人员,轮流24小时上班。这个团队中,最大的护理人员已经53岁,最小的25岁。为了帮助年轻护士快速适应环境,张丹红与护理前辈们一起为她们疏导恐惧心理,并叮嘱她们务必要按照院感防疫规范做好自我防护和消杀工作。

“我觉得,我们团队最大的闪光点是能够将心比心,不管是谁的事,遇到了就是大家的事。”张丹红提到,在医院创三甲期间,所有人都是拧成一股绳地在学习,互相提问,一起进步。

坚守传染病第一道防线的“铿锵玫瑰”

众所周知,感染科是医院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科室之一。收治的大多数是不明原因发热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大部分人会避而远之,但这个团队却一直默默坚守着,她们就是该院的感染科团队。

2009年是夏晨曦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她就被调入感染科,转眼就工作13个年头。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初期,夏晨曦带领感染科护理团队率先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治好一名患者,可以挽救一个家庭。”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为护士长,夏晨曦看到了很多传染病患者的苦与难,也看到了人们对传染性疾病认识上的改观。在感染科护理团队的宣教下,患者家属慢慢放下心中的包袱,参与陪护的家属也在逐渐增多。

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艾滋病患者,全身皮肤溃烂,失去了治疗的信心。感染科护理团队不断地安慰、开导这名患者,还给予精心护理,她们在溃烂的皮肤中寻找血管静脉注射,定期更换床单、中单,帮助患者翻身……最终,这名患者好转出院,家属脸上也露出难得的笑容。

这样暖心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名家属从家里搬来了200多双棉拖鞋送给医务人员,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再三沟通退回无果后,医院将这些棉拖鞋进行义卖,并把义卖所得的金额捐助给贫困的住院患者。

2020年7月,大学刚刚毕业的颜晓梦加入到感染科。起初,她也害怕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接触和培训,颜晓梦彻底放下了心理包袱:“患者已经确诊疾病,只要知晓传播途径,科学防护,就没什么可怕的。”除了做好本地区的常态化抗“疫”工作,颜晓梦和同事们还积极参与援鄂、援甬、援沪的核酸采样等工作。

2019年至2020年,感染科护理团队开展了“构建护患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长效机制”的研究,并借助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平台,积极开展“消核行动”“幸福无肝扰”等专项活动,建立“肝友群”,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社会大众对传染病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

身披“战甲”,24小时随叫随到是常态

“急诊有病人发生急性心梗,需要紧急做介入手术,赶快到医院来。”凌晨1点多,介入科护士郭小女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铃声吵醒。顾不得洗漱,她连忙穿好衣服,赶到医院准备手术。这是介入科护理人员的常态。

介入科,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门口“小心辐射”那几个红色大字。为了降低辐射带来的风险,她们不能像其他护士一样身穿白衣,而是头戴铅帽,身披十几斤重的铅衣“战甲”,每天穿梭于介入导管室之间。

“2002年,医院的介入科成立,当时只有我一名护士,如今20年过去了,介入手术被不断运用于各种各样的手术中,我们科室护理人员已经增加至5人,她们都是从重症医学科调配过来的,踏实、肯干、专业能力强是她们最大的特点。”介入科副护士长陈茜介绍道。

介入科护士的工作是配合医生完成介入手术,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有点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每天清晨,她们来院第一件事就是先清点药品及检查抢救器材,确保手术有序、正常开展。早上8点,手术正常开始。在三方核对后,她们要随时观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同时,她们要根据医生要求,熟练传递手术中需要的器材。

一个小时不到,第一台手术顺利完成。但是,当护士潘肖平脱下重重的铅衣后,她的后背已经湿透。稍作休整后,第二台手术也紧接着开始。一天下来,介入科护士工作的时间一般将近七八个小时。碰到手术日,两个机房共有20多台手术,她们需要在机房里不停穿梭。

“我们24小时随叫随到,每天穿着十几斤重的铅衣防护服,承受着辐射,吃饭也没有规律,只能在两台手术的空当吃点东西。我们的皮肤变差了、双腿肿胀不已,还出现了腰肌劳损等职业病。但是,看着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茜说。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丨记者 朱丹君 

          通讯员 杨诗奕 王凌云 周悦纳

图片丨受访者供图

编辑丨颜婷婷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