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水产养殖健康发展“温岭样板”——我市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工作综述
源稿: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 10:30:10 编辑:金敏
(0)

螃蟹住“单身公寓”、大棚帆布池养虾等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方兴未艾,推广优良苗种力促养殖户增产增收,尾水摇身一变成了绿色养殖的“活水”,全市基本实现了水产品可追溯管理……

温岭是渔业大市,也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市。近年来,我市以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推进水产养殖业向管理规范化、养殖技术标准化、监督执法常态化转变,努力打造全省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温岭样板”,渔业健康养殖呈良好发展态势。

航拍下的箬横雪莉家庭农场,犹如东浦新塘农场里的一道风景线。

新技术新模式,拓展养殖新空间

走进位于东浦新塘的箬横雪莉家庭农场,总计438个、占地15768平方米的大棚帆布养殖池,成了农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农场自2018年开始在台州市内率先实施大棚帆布池集约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建成温室钢架大棚帆布池135只计4860平方米,配套增氧、监测、排污、沉淀净化等设施,一年放养两茬南美白对虾,取得年亩产1万公斤对虾、亩产值40万元、亩均利润15万元的良好效益,经济效益是普通土池养殖的20倍。而在市场供应方面,大棚养殖的退市时间也比露天养殖延迟一两个月,实现大投入高产出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而在相距不远的温岭市蓝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渔乐小苑”里,1万个“单身公寓”里各居住着一只螃蟹,它们过着衣食无忧的逍遥日子。这些“单身公寓”既避免了螃蟹的自相残杀,又能让螃蟹错峰上市卖出好价钱。

为进一步拓展养殖空间,提升养殖层次,近年来,我市大力采取项目补助的形式推进池塘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点示范,三年来,共投入池塘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财政补助资金800余万元,建成温岭市蓝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海水蟹工厂化养殖等5家循环水养殖示范场。

同时积极推进水产养殖设施改造工程,出台相关政策,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养殖围塘标准化改造、工厂化养殖设施改造、养殖尾水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近三年,共投入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使规模养殖基地的水电道路、增氧设备、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等养殖基础设施、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2018、2019、2020年设施化率分别为29.69%、34.52%、34.97%。

全面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市政府出台对应用稻渔、稻蟹、稻鳖等新型农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连片规模50亩、100亩以上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补助。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今年待验收1个,已申报明年创建1个,全市合计推广面积856亩,较2018年增加了586亩。

工作人员正在对南美白对虾进行饲料投放。

规范生产管理 让水产品可溯源

通过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可随时监控养殖场的实时状况及溶解氧、水温、叶绿素、盐度、PH值等关键数据,实现养殖场的高效管理;将采购制度、记录管理制度、养殖日志制度等制度上墙,以进一步规范养殖场的生产管理……这是记者在温岭市绿贝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管理房内见到的一幕。

养殖主体是渔业生产管理对象,我市以养殖规划已养殖面积为基础,以养殖证发放为主体、以承包合同为辅,全面开展养殖主体调查活动,健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全市持有营业执照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户等进行全面梳理,全部纳入浙江农产品溯源平台,建立健全全市30亩以上规上养殖主体信息平台数据更新制度。

近年来,我市还严格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管理,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管理,依法打击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假、劣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印发《温岭市加强水产养殖用投放品监管三年行动方案》,加强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和监督检查、抽检,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白名单制度,实施“三项记录”、制度上墙、产品溯源等相关制度。目前我市正常经营的9家兽药店全部办理了兽药经营许可证,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渔用兽药饲料经营主体,严禁违禁药物在市场流通,近三年开展投入品专项检查1089次,检查养殖主体825家,问题水产品查处率达100%。

我市早在2017年便开始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初级水产品追溯试点建设,至2019年建成追溯试点18家;2020年全面推行合格证制度,对规上46家养殖主体配备便携式合格证,纳入“浙农追溯”平台,其他养殖主体自行填写或到镇平台委托开具合格证,基本实现了产品可追溯管理。

坞根白壁村联胜塘海水池塘尾水治理点。

种业规范发展,良种化率达65%以上

通过养殖全人工培育苗种,可大大缓减养殖过程中苗种的供需矛盾,减轻现存自然资源的压力,有利于资源的恢复和保护,生态效益意义十分明显。

位于城南镇殿嘴头塘的温岭市龙王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产苗种培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其长期担负着省级青蟹良种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综合试验站等工作任务。公司成立二十年来,共培育各类苗种约500亿(粒、尾、只),预计培育的各类水产苗种可放养滩涂、水面二十万亩,可带动一万多人从事水产养殖工作。

在温岭,类似龙王水产这样的苗种场还有不少。近年来,我市大力扶持种业体系建设,实施现代水产种业提升工程,近三年来,全市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了国家级青蟹良种场、淡水澳洲小龙虾省级繁育、缢蛏良种规模化繁育等基地建设,投入种业设施提升专项补助资金320余万元,大力开展育苗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建设,有效推进了我市滩涂贝类、南美白对虾、龟鳖、淡水鱼等主导品种育苗基地的改良和繁育,其中龙王青蟹良种场已通过国家级青蟹良种场现场验收。

同时严格落实苗种许可监督管理,近三年来共抽检水产苗种13批次。自今年6月份开始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后,截至目前,共检疫11批次,全部合格。

我市近年来还大力推进良种实施工程,建成温岭市龙王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有资质、有规模、有制度、有标准、有档案、有追溯”的苗种繁育企业,其中有省级水产苗种繁育基地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1家。现总计有海水养殖苗种繁育面积118.8亩(育苗水体1.14 万立方),淡水养殖苗种繁育面积168亩。

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苗种,更要想方设法将其推广开来,让更多养殖户受益。

近年来,我市水产养殖良种应用推广面积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全市去年全面推广坛紫菜“浙东1号”良种18735亩,“中兴1号”“桂海1号”等凡纳滨对虾良种8802亩,缢蛏“甬乐1号”、泥蚶“乐清湾1号”良种在滩涂贝类养殖中占比50%以上,银鲫“中科2号”“中科5号”等良种在淡水养殖主导品种中全面推广。综合各类海淡水养殖,全市水产养殖应用推广良种化率达到65%以上。

龙王水产为全国各地养殖户提供了大量苗种。

守好“舌尖安全”养殖水产抽检合格率99%

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一环,与群众的“舌尖安全”息息相关。

我市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坚持产管并重,持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标准、渔药减量行动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养殖主体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追溯体系建设、规范养殖行业管理,加大技改投入应用,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狠抓监测抽检,开展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完善监管检测体系,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全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我市于2017年成功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几年无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我市还印发了《温岭市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从2019年开始实施渔用药物使用调查,启动实施用药减量行动,目前已基本形成海水网箱鲈鱼养殖、海水池塘青蟹养殖、海水池塘虾贝混养、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等可复制、具操作性的用药减量技术模式。近三年共开展产地养殖环节抽检共48批次,合格率达100%,阳性查处率达100%。

为加强养殖源头管控,我市进一步完善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渔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加强监管设施装备配备,全面推行合格证制度,加大风险监测和随机监督抽检力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强化绿色健康养殖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和养殖主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能力。近三年来,共开展各项技术培训23次,参加人员1982人次;共出动执法人员829人次,检查1501(家)次;养殖环节抽检共860批次,养殖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42%。

执法人员正在对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进行抽查。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陈祥胜 通讯员 章人江

图片 | 徐伟杰

编辑 | 郑黎明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