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赛道上,温岭如何加速奔跑?
源稿: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9日 11:23:32 编辑:金敏
(0)

1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奖2750万元;7项省“尖兵”“领雁”等重大专项获奖1151万元;6家省企业研究院获奖300万元……今年1至4月份,温岭500余家企业因科技创新获得了政府1.17亿元的重奖!

仅仅4个月时间,就兑现了超亿奖金,温岭为何会如此大手笔?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地区实力最关键的要素。“作为撬动全局发展的战略支点,科技创新一直都是温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市科技局局长金培智说。近年来,温岭找准方位,以创新制胜为导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加以谋划,超常规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知识创造”能力;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打造“十联动”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绩效”……以科技创新的策源力、带动力、辐射力牵引城市跨越式发展,高质量打造创新制胜县域样板。

优化创新机制  全力攻关核心技术

为加速攻克我市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发展等“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化,日前,市科技局面向工业和农业两大领域,启动了2023年度“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需求征集。这也是我市推行“揭榜挂帅”机制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已征集到需求近20项。

“‘揭榜挂帅’作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举措,对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创新体系、优化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具有重大意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市科技局瞄准制约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布《温岭市“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实施细则》,在台州市率先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

当年共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47项,发布金额1.12亿元,其中“揭榜挂帅”校企签约项目18项。列入市级首批“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13个,技术领域覆盖四大主导产业,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3000万元。

核心技术不攻破,产业发展就会“卡脖子”,这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路上必然要作答的一道命题。

今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为接下来5年谋划发展蓝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正是“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我市聚焦‘315’战略领域,深化攻关出题、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等机制,全力攻坚产业技术瓶颈。”这位负责人说。

在这过程中,温岭以技术需求与问题为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泵与电机、机床工具等传统产业和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突破中的发展“堵点”,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在温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全链条创新能力,有力突破了一批激光电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永磁电机、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进优势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

截至目前,温岭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等17家高校院所共建温岭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已集聚3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累计提供全链式服务超5000家次,解决企业难题356项,签订合同金额超2.5亿元,攻坚“高效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系统研发”等关键共性技术46项,实现产值转化超3.5亿元。

与此同时,一系列硬核创新成果也在这里涌现,近5年,累计实现国家级研发攻关项目4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

提升竞争能级 扩充创新平台矩阵

今年年初,获省政府批准,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温岭,成为目前全省建设的10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实现台州在省级科创“塔尖重器”零的突破。

作为国内重要的机床工具产业集聚区,温岭拥有机床工具企业1200多家,已基本建立“主机为龙头,功能部件和工量具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但因为技术基础薄弱,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创新研发成为最大的障碍。

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的落户,正是为了聚力突破数控机床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并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主要包含人才引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精密制造等功能,通过和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创新项目引进孵化等方式,实现对省数控机床产业的辐射带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如今已列入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将在5年后,形成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平台等5项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国产化,辐射带动本地乃至全省数控机床产业高端化。

不单单是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近年来,温岭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以期发挥科技创新“幂数效应”。

“科技创新是项系统工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密不可分。”这位负责人说。

为此,温岭积极筹谋,打造标杆“孵化器”,温岭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了泵业、工量刃具、鞋帽、汽摩配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四大产业集群全覆盖;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多个资源集中地建成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机构……通过一个个创投生态综合体的建设,为提高产业“含金量”夯实创新基础。

温岭全面融入台州湾科创走廊,构建“两城两湖”创新格局,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高标高位谋划九龙湖科创中心和环龙门湖科创带,布局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创湖区。

如今,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创新产业园区、温岭(海宁)科创大厦等重点平台都在加快推进中,我市打造更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工作已排出时间表、画清路线图。

培育创新沃土 加速创新主体成长

温岭创新制胜的落脚点,是提升产业创新力,关键要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必须要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突破之势。

循着这样的思路,温岭立足民营制造业这个优势,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平台、人才、政策全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沃土,让企业作为创新的“主角”,在这片葱郁的“热带雨林”里茁壮成长。

在浙江海天机械有限公司,其研发团队正在全力攻坚的“中小型拖拉机动力智能换挡传动总成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刚入选了浙江省2023年度“尖兵”研发攻关项目。

“要实现中小型拖拉机的智能化运作,短板和卡脖子的关键核心就是动力智能换挡传动技术。”企业副总经理刘新力告诉记者,“传动总成是拖拉机智能作业的核心部件,一旦攻关成功,将成为农业装备零部件领域的超硬核重器。”

海天机械拥有温岭第一家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从2019年的700多万元到2022年的上千万元,在涉农研发投入上,几乎每年的研发强度都超过5%,年均增长率超20%。

“2016年,我们就整合了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技术力量,以校企合作方式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加速攻关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刘新力说,2017年,海天机械研发的第一代农用拖拉机动力设备,就填补了我国拖拉机智能动力控制领域的空白。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温岭不是唯一,全球首款、全国第一家、浙江省首台(套)认定……重塑、变革、拓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是温岭唯一一家省科技领军企业,目前高端摩托车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均居国内首位。其背后是近三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4亿元;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是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联手华中数控,它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攻克,推动相关技术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浙江热刺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上百项国内和国际PCT专利技术,其“大能量绿光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摘下2023年度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项目。

“去年,我市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96.2%,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超40亿元,总量居台州首位,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91%,连续8年稳步提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以研发锻造竞争优势,温岭一批创新型企业穿越‘产业丛林’,赢得胜势。”

据了解,为激发全市企业创新活力,我市全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升级版计划,大力推进镇(街道)创新驱动赛道赛马比拼,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花开满地、科技小巨人和科技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梯次培育格局。

截至目前,温岭已累计培育省级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

“突出创新制胜导向,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企业从创业型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2%。”这是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里为温岭2023年创新工作定下的目标。

“我们也将以此为方向,继续聚焦‘创新深化’这个主赛道,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科创平台提质、企业梯度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要素集聚五大行动,加速‘四链融合’,助力温岭民营经济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向2000亿奋进。”金培智说。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文字 | 赵碧莹

图片 | 徐伟杰

编辑 | 赵碧莹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