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联系我们
点赞(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十而励:穿越30年时空④丨“工业强市”的一路繁花
源稿: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 16:44:41 编辑:
(0)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诞生地,温岭90%以上的GDP、99%的企业数量、97%的工业产值、89%的税收收入、93%的从业人员,都来自民营经济的贡献。可以说,民营经济是温岭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而这一连串的数字也引人深思:在岁月的长河里,民营经济这张金名片是如何一步步发光发亮的?

走进市档案馆,看着一张张略微发黄的原始文件和老照片,记者发现,“敢为人先”是刻在温岭人骨子里的DNA,也是温岭的发展底气。

在档案馆展厅的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两张温岭最早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它们诞生于1979年11月,生产经营范围这一栏都写着“理发兼修理剪”。当时,党中央鼓励发展个体经济,一批群众纷纷响应政策,敢闯敢干,搞起了家庭副产、汽旅运输……一股全民创业潮流就这样席卷温岭,全民兴办家庭工业、闯荡专业市场,温岭人民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1983年1月15日,温岭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经工商注册成立,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正式诞生。这一本营业执照成为全国第一本有据可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营业执照。一石激起千层浪,温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从此驶入了快车道。

1999年5月14日上午9时30分,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厅里的开市宝钟被准时敲响。这一天,在新上市交易的公司股票名单里首次出现了温岭企业,“钱江摩托”股票挂牌上市,成为“台州第一股”。至此,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结束了台州市无上市公司的历史。一大批优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

这一桩桩历史事件,都在诉说着温岭人的“敢”。30年前,温岭从“县”走向“市”。面对当时一无区位优势、二无资源优势、三无政策优势的温岭,温岭人民积极求变,“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在温岭大地上流淌着、实践着。也正是因着这股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为天下先的一股子拼劲闯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经济奇迹,不断在这片土地上上演。

温岭泵与电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机床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被工信部树为全国典型,温岭鞋业被誉为“天下之履,十有其一”,汽摩配件享誉在外……在传统产业之外,温岭也正加快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命健康等产业引育集聚,加快泵业智造、芯片控制系统、电子信息三大“千亩产业园”以及浙东光谷建设。成功招引吉利晶能微电子、狮门半导体、上海电气低压电机、储能电池以及海上风电开发运维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不断积蓄力量。

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抓住科创这一“关键变量”,温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以龙门湖、九龙湖两大标志性“科创湖区”为核心,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培育集聚。目前,全市已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9家。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温岭人的勇敢与拼劲,滚滚向前。30年来,温岭实现了从“资源小县”到“经济大市”的重大跨越,从“总体温饱”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转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65亿元攀升至1351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12倍;市场主体突破17万户,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县市前十,稳居全国百强第一梯队。

向湖向海向未来,在下一个30年的新征程上,温岭坚定不移实施“强工兴市”战略,乘势而上,砥砺先行,做好做足“湖”的文章、“海”的文章、“民”的文章,做大做强湖区经济、海洋经济、民营经济,重塑温岭制胜未来的新动能、新格局、新优势,迈好工业强市向2000亿的奋进步伐。

潮涌风劲正扬帆,砥砺奋进立潮头。三十而“励”,我们期待温岭继续向春而行,繁花绽放。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丨金帆 

编辑丨金帆

审核丨陈祥胜

推荐文章
相关新闻